两会talk|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怎么建?90后人大代表支了招
“大会让我耳目一新,受益良多。”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代表包江浩第一时间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是一名来自东阳市横店镇的乡镇干部,是一名新人代表,去年两会后,我参加了金华人大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民生实事督政等活动,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应尽的使命、责任。”
包江浩谈及,报告中,市委市政府没有因为成绩而忘乎所以,清醒认识到不足之处,明确了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个方面,宗旨明确、措施有力、振奋人心。
包江浩在田间地头工作
他注意到,报告中提到我市共同富裕的成色不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名全省靠后。党中央多次提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乡村振兴,其中,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支柱,土地就是培育乡村产业的沃土,需要围绕土地来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文章。
多年身处基层工作的他发现,当前,我市大部分农村存在土地细碎分散、农村“空巢”明显、组织化程度不高、土地种植收益少等问题,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乡村产业振兴。
“我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还比较低,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主体的需求,必须进一步打造管理科学、协同高效、富有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江浩一语中的,今年两会,他给大会提交的建议正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振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做法。
建立多部门协作保障的管理机制是首要任务。包江浩建议,农业农村、财政、科技等部门要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编制覆盖全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规划,提高农村服务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要建立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如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科技特派员纽带作用,鼓励科研人员从事农业开发服务,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落地,鼓励高校加快培育农业科技应用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还要建立全方位支撑的政策激励。设立财政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投入专项资金,鼓励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鼓励村镇单位参与、融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建科技服务团队。
最后,要建立多层级协同的发展机制。培育、壮大农业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服务主体,建立完善的农技服务体系,让资本下乡更有底气。打通信息共享瓶颈,加大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力度,构建农业数据资源共享体系,让大数据赋能现代农业发展。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