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专家看金华|一组70年前的中国老照片,引发一场中非之间的情感共鸣

金彩云客户端>头条 记者 陈月丹/文 张辉/摄 2023-05-25 22:02:04

5月25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近距离感受了金华博物馆、乡村建设、特色产业等领域后,“中国式现代化与非洲发展”研修班开启了开班以来的第一场研讨会,主题为“纪念非洲统一组织(非盟)成立60周年暨非洲百年复兴发展回顾与展望”。



相对封闭的场所,相对单调的议程,却因为一个跨越70年的中国故事,引发了一场中非之间的情感共鸣。


讲故事的,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刘鸿武。


“70年前,我的父母,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广东去到东北,后又到了云南,开展援建工作。”刘鸿武的故事,从自己开始。伴随着他的故事,展现在投屏上的,是中国地图和几十年前他和他父母的生活环境和劳动场景。“这是中国地图,西南角就是云南,是我的家乡,这里有高原有雪山有大江……这是我的母亲早年在边疆干活的照片,是不是和现在的中国、现在的浙江很不一样?”


“经过了几代人的奋斗,中国才走到了今天,这个过程中有波折,但中国人没有放弃。现在,我们的下一代还在继续奋斗……”


这是一个漫长的中国故事,却迷住了现场来自非洲近30个国家的学员。随着屏幕上的老照片一张张翻过,现场一次次响起或惊讶或欣喜的感叹。



“我想用这样放松的方式,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这些非洲来的学者们。”事后,刘鸿武跟记者介绍他的此举用意称,中国和非洲一样,有着相似的历史、共同的追求和愿景,他想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来讲述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他们都是来自非洲的学者,这样像朋友一样交谈的方式平等且易于理解,他们接受了我的观点,再传递到非洲,就能进一步推动非洲和中国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刘鸿武的“苦心”,立竿见影。


研讨会中途休息间隙,学员们让人惊讶地主动走向镜头,希望我们能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津巴布韦鲁兹沃媒体资源中心负责人提查奥纳·津道加表达了对中国发展速度的惊叹。“2016年我就到过北京,如今来到金华,虽然两地各有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发展特别快,速度惊人。”


冈比亚大学政治学科负责人伊斯麦拉·西塞则表示,亲身踏上中国土地、近距离体验金华后,深深地被金华人的创新精神、发展精神以及团结奋斗的精神所吸引。


“中国人是努力的、友好的,我和我的家乡人都很感谢中国帮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修建了一条这么长的铁路。”坦桑尼亚外交学院讲师德乌斯·姆西波特瓦·基邦巴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条铁路,他才有机会走出家门继续求学,现在才有机会来到金华。“现在我们有人讲英语有人讲法语,但下次我来中国或者中国人民去非洲,或许就会听到我讲中文。”


围拢在镜头前的非洲学员们,一边谈感谢,一边谈感慨,更多的,是合作和交流。



非洲有句谚语:“独行快,众行远。”而“众行”,需要相互契合的理念。


正如刘鸿武所说,中国在全球对非合作中起到引领作用,无论是政治安全、经贸投资还是农业人文交流,双方要继续合作发展,必须在观念理论和战略方面有基本的共识,尤其是要创造出双方共享共通的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概念体系,为双方的发展战略提供更好的基础,“双方智库紧密合作和交流的意义就在这里




编辑:许笑
二审:王春雷 王龙玉
三审:章果果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

相关专题
【专题】一带一路金枢纽
【专题】中国式现代化·非洲专家看金华

精彩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