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97年的陈浩归是今年市两会最年轻的人大代表,是东阳木梳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每年市两会,他最关注文化领域话题,带来的建议也大多围绕文化传承和发展。
今年市两会,他带来了两个建议,其中一个是关于如何更好地发挥青春力量,传承和发展金华非遗。
过去一年,陈浩归参加了很多非遗交流活动,在与全国各地优秀非遗传承人交流中,他发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非遗传承人年轻化、学历高趋势明显。
“去年,入选‘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的20位青年传承人中,有两位90后,他们技艺水平高,行业经验丰富,已成长为非遗传承的中坚力量。”陈浩归说,入选者普遍具有大专和本科学历,甚至出现了硕士、博士学历的传承人身影,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非遗传承人“重技能、轻文化”的短板。
陈浩归发现,青年传承人成长的路径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家族技艺传承,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回到家乡,传承家族非遗项目并进行创新;二是工艺美术科班出身;三是受非遗项目吸引,各地涌现出一批大学生参与非遗创新。
传统非遗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离不开年轻从业者。但遗憾的是,金华现有市级非遗传承人721人中,90后人数为0。“金华迫切需要更多青年从事非遗传承创新工作。”陈浩归表示。
为此,他建议加强传承梯队建设,加快培养金华非遗青年人才,特别是90后非遗传承人。启动建立“金华非遗传承青年人才储备库”和“金华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配套“金华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专项资金”,加强对后继人才的动态跟踪和扶持培养。
其次,要提高金华非遗传承人认定频次,培养青年力量,避免传承人断层。修改金华非遗传承人认定标准,增加优秀青年非遗传承人的破格与认定条件,加强对青年非遗传承人的跟踪评价。
再者,政府要加强对非遗相关工作的青年从业者的重视与支持力度。不仅要重视传承技艺本身,更需要重视围绕非遗传承创新所涉及的设计、策划、编导、运营等岗位从业者。
陈浩归认为,支持以青年非遗传承人为核心展开搭建的非遗创新团队的方式,能让更多金华青年成为非遗年轻化的探索者和见证者,只有把更多青春力量汇聚到非遗传承与保护领域,才能更好地保障金华非遗在新时代保持旺盛生命力。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