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金华等你!非洲小伙跟楼胜学唱婺剧,因戏遇知音
5月23日,浙江师范大学留学生刘亦辰早早醒来,精心挑选了演出服,开始期待夜幕降临。当天,参加第八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浙江(金华)行的64名非洲青年,以及28名来金采风的非洲媒体记者走进浙师大。傍晚的自助餐会上,学校安排了文艺演出,第三个节目是刘亦辰与金华姑娘田宇婧合作表演的戏剧《武家坡》。
刘亦辰刚开口,现场瞬间沸腾了,欢呼、掌声不绝于耳。莫桑比克通讯社记者塞尔萨·若昂一直在用手机拍摄,她没想到在金华能遇见同胞,而且还是一个会唱中国戏剧的年轻人。
“Olá.”结束表演走下舞台,刘亦辰就被塞尔萨·若昂一把拉住,一句简单的母语问候,两人来了个大大的拥抱。聊起来,他们才知道彼此的故乡都是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在同一座城市彼此不认识,却在万里之外的金华相遇了,多么奇妙的缘分。
从马普托到金华求学的第八个月,刘亦辰等到了他的非洲青年朋友们。
对于刘亦辰,家乡来的青年朋友与媒体记者都充满好奇。每个人见面,他们都以非洲特有的击掌礼问候,“击掌力气越大,就代表情谊越深,在他乡遇到老乡我们都很兴奋、亲切”。
2021年,刘亦辰进入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在此之前,他最熟悉的中国人是李小龙,“因为喜欢看电影,爱上了中国武术”。
蒙德拉内大学是莫桑比克排名第一、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公立大学。2012年10月15日,浙江师范大学与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成立。2016年2月,蒙德拉内大学汉语专业正式开课,将汉语正式纳入国民高等教育体系。
像这样的对非合作孔子学院,浙师大有4所,还有1个独立孔子课堂,分别在喀麦隆、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和南非,浙师大是我国与非洲高校合作共建孔子学院最多的高校。该校也是非洲学生在华留学的主要接收院校,每年有1000多名非洲留学生在此学习,迄今已培养了近万名中非青年人才。
进入蒙大孔院学习,是刘亦辰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在这里,他有了自己的中文名。老师告诉他,这个名字寓意着神采奕奕,充满希望,代表一个全新的开始。
一年的学习后,再谈起对中国的印象,刘亦辰用了一个词:“仁爱。”
莫桑比克青年学生对汉语学习很有热忱,为了给赴中国留学的莫桑比克学生提供实质性帮助,蒙大孔院设置了奖学金,为优秀学子提供机会和平台。对部分家庭条件一般的莫桑比克学生来说,留学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你好”是刘亦辰学会的第一个中文词汇,他也把这个词汇教给了第一次来中国的塞尔萨·若昂。两人的相遇,让塞尔萨·若昂感到惊喜,也由此诞生了一个深度报道的选题。
“在浙江师范大学,我参观了非洲博物馆和中非交流博物馆,在这里我看到了见证两国友谊的中国援建莫桑比克大桥的照片。我遇见了那么多非洲留学生,我的家乡还有蒙大与浙师大合办的孔子学院,为莫桑比克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子。”塞尔萨·若昂说,关于刘亦辰、关于非洲博物馆、关于蒙大孔院,值得她好好做一篇报道。“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我想让更多莫桑比克人民读到这些真实的故事。”
2023年6月,第二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莫桑比克赛区预决赛进行,当时的新闻写道:“经过4小时激烈角逐,9号选手刘亦辰以声情并茂的演讲、精妙绝伦的中华才艺表演和丰富的汉语知识摘得桂冠,他将获得赴中国参加第二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资格。”
同年9月,刘亦辰第一次来到中国。比赛中,最终闯入全球30强,获得总决赛三等奖、非洲组第四名的成绩。之后,他来到浙师大继续学业。
来到金华,刘亦辰发现这座浙中小城有种特殊的气质:“在这里,我会感受到很多大城市都无法给我的包容感。”如何描述浙中感觉?刘亦辰想了想:“在一些城市,会有人用好奇的眼光看我,他们也很友好,甚至在街上拉着我拍照。”这种感觉也不错,但总有种“外人”的疏离,“在金华就不会,没人把我们当外人”。
虽然到金华的时间不长,但刘亦辰很自然融入了这座城市,而且还在三个月前遇见了人生“知音”——
这不是刘亦辰第一次唱《武家坡》,在汉语桥比赛时唱过,在今年3月浙师大十佳歌手大赛上也唱过。田宇婧第一次见到刘亦辰,就是在比赛现场。那天,刘亦辰穿着红色立领西装,一开口,田宇婧都没有意识到这竟是一名非洲留学生。
穿着传统戏服的田宇婧也吸引了刘亦辰的目光,他喜欢中国戏曲,但在那之前都是跟着手机视频学,那是他第一次现场听人唱。戏剧的魅力,让两人成为朋友。在田宇婧的带领下,刘亦辰第一次到中国婺剧院看婺剧《青蛇》,“婺剧演员能文能武,很厉害”。后来,刘亦辰自己买了票,带着同样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又去看过两次。
5月23日晚,刘亦辰第四次走进中国婺剧院,这次是和非洲青年们一起。演出结束,非洲青年久久不肯散去,拉着婺剧演员们合影。刘亦辰被“梅花伉俪”楼胜和杨霞云表演的《大破天门阵》震撼,挤上前去合影。
听说刘亦辰刚为非洲青年表演过《武家坡》,楼胜主动提出教他唱一段婺剧选段《三请梨花》薛丁山的唱段。一个是婺剧梅花,一个是非洲青年,两人一个教一个学,文化突破了语言的阻隔,流动在中非青年之间,也为彼此留下了奇妙的体验。
刘亦辰与几内亚比绍青年乌苏曼·萨乔相谈甚欢,刘亦辰的求学经历,深深打动了乌苏曼·萨乔,也带给他很多启发。
乌苏曼·萨乔是该国青年学院的院长。他说,中国为非洲青年走向世界提供了“迈出第一步的机会”,此次中非青年大联欢活动让非洲青年能够走出来亲眼见证中国的变化,把更多中国发展的经验带回非洲、发展非洲。
乌苏曼·萨乔说,非洲拥有大量青年人才资源,有很多优秀青年到海外留学,但存在人才流失的情况。“中国有句谚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希望非洲大陆能拥有更多优秀的本土大学,让更多非洲青年能在家门口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浙师大就在做这样一件事。”
刘亦辰就是乌苏曼·萨乔口中将要回流的人才。完成浙师大的学业后,他打算继续在中国攻读国际关系学,他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外交官,为延续中非友谊做点事。
短短八个月,刘亦辰已经深深融入金华这座城市,这里也将成为他梦想起步的地方。
在莫桑比克,有全世界最长的海峡,每当需要思考时,刘亦辰都会跑步到沙滩看日出。海浪声打破夜的宁静,当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升起时,他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金华,想家时,他会在凌晨4时骑着电瓶车去通济桥看日出:向东望去,流淌的婺江水穿过城市,太阳从万佛塔后钻出来照亮天际。此刻,刘亦辰脑海里,两个太阳重叠在一起:“那是同一个太阳,因为日出意味着一个全新的、美好的日子已经开始。”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