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
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金东区以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分层分类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今年1-2月,金东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1.3亿元,增幅76.6%,高于全市平均值86个百分点,增幅位列全市第1。
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如今,越来越多的金东区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迈进,擦出高质量发展的火花。
向“小而美”转型
眼下,一季度尚未结束,但依据企业创始人吴煊的规划,浙江托马斯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他成功卸任“托马斯工具”总经理,二则是携手数字化服务商沃维(浙江金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字化改造。
“这两件事相辅相成。借助数字化系统,‘托马斯工具’在精简人员的基础上,生产和管理效率不降反升,取得了不错的转型成果。”吴煊说,“卸任总经理之后,我也有更多富余的时间,前往海外开拓市场。”
起步于2010年的“托马斯工具”是一家从事园林工具、电动工具、农林机械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其产品常年出口至北美、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区。2023年,企业总产值达8000万元,同比增长20%以上。
产值增长的背后,更多的是行业背后的无奈和心酸。“金东区金属切割、磨砂、装配、林木加工、园林绿化类等电动(园林)工具产业体系较为完备,但唯独在产业链中利润最高的环节—品牌,我们是欠缺的。”吴煊提到,“在不少国外客户的观念之中,‘中国制造’总贴着价格低廉、科技含量低的无形标签。既要拼技术,又要比价格,与国外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掰手腕’,中国企业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汗水无疑更多。”
怀着让中国制造打上“智造”标签的初心,一个“未来工厂”的雏形在吴煊的脑海中应运而生——把“托马斯工具”打造成一家“不可替代”的企业:既能保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又不会因为工艺、质量问题被其他品牌取代。因此,他希望“托马斯工具”在不过分追求规模和利润上的基础上,有更长的生存周期、更响亮的品牌,成为一家“小而美”的企业。
从制造到“智造”
在“托马斯工具”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偌大的厂房只有数量不多的员工在岗位上忙碌,一排排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车间的电子显示屏里实时记录着生产、质量、设备信息,并将数据自动上传到数字化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数字化改造后,工厂的协同作业流程大大减少,需要操作的环节减少超60%,产能得到充分释放。”吴煊说,“技术更迭让一切皆有可能。”他紧接着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以前,有新员工入职,需要录入信息,由人力资源部门审核后,交由总经理批准、签字,再经人力资源部门归档。然而,当遇上劳务纠纷时,再去找当初的档案,资料多、记录混乱,再好的记忆力也无能为力。
这让他意识到,在企业经营和生产过程中,采购、生产、出货、仓管等各个环节的保存和调用不能仅依赖人的记忆与经验,这无形中限制了工人的个人发展,也将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掣肘。
2013年,吴煊开始尝试数字化转型。但两轮改造后,效果却不尽人意。“改造后的结果就是各种各样的业务系统层出不穷,系统之间又存在壁垒无法打通,只能人为进行数据导出、汇总、整合,进一步造成汇报慢、决策难。”吴煊说。两次失败让他认识到,不同于其他行业定制的数字化系统,传统制造业在生产中要以人为中心。“只有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科技为人赋能,才是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吴煊说。
2019年,吴煊与沃维(浙江金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松波结识,几番交流,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对“托马斯工具”进行第三次数字化转型。对“托马斯工具”的需求深度调研后,“沃维”先为其进行物料基础数据的整理,随后,采用“边运用、边迭代”的方式,为其导入智物流、车间管理、质量管理、供应商协同、设备模具等制造执行系统,并增加OA、PLM、码垛机器人、自动称重等系统的集成应用,助力“托马斯工具”初步走上数智化道路。
如今,“托马斯工具”已实现订单、接单、排产、备料、派工、生产、委外、检验、入库、备货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供应商交货周期缩短30%-50%,人工成本降低20%-30%,作业提升效率提高60%-70%,订单交付准时率提升70%-80%;同时,数字化系统也对生产所需的原料、辅料、成品、样品进行了规范化管理。
在“托马斯工具”的包装码垛生产线,记者看到这样一条标语:“数字化是自动化的灵魂,自动化是数字化的延伸。”吴煊告诉记者:“过去,我们工厂排产情况,有多少订单和产能,全靠我们自己说,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可以呈现给客户。如今,数字化系统成为了‘托马斯工具’的忠实记录者,在不断完善工艺和经验的基础上,成为企业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有力证明。”
2024年2月,“托马斯工具”获《金东区数字化改造标杆企业》授牌。
转型要有N个样板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对于遍布金东的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条难度不小,却充满希望的路。
“我们走访过不少企业,许多企业负责人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十分迫切,但由于前期投入高、不确定性大、回报周期长,不少中小企业踟蹰不前。”金东区经信局信息产业科科长李晋说。
为了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两化融合”,2023年,金东区以推进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为契机,选定智能家居、电动工具、彩妆等细分行业作为重点改造领域,甄选有基础、有条件的试点打造“学样仿样”案例。凭借不俗的创新力,沃维(浙江金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金东区“N+X”数字化改造的总包商。
“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因企制宜,千人千面。比如,我们针对电动(园林)工具行业的特点,分解生产各个关键工序,对传统erp系统有针对性的进行‘瘦身’,实现个性化、轻量级数字化改造。”郑松波进一步解释,“具体而言,就是将电动(园林)工具中小企业劳动强度大、重复性高的压铸、精工、注塑、电机(动力)装配、部装、总装、包装、搬运等生产单元进行自动化改造。同时,打通企业客户端与生产端,组织中小企业实现网络化协同生产,提升产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
“同时,我们以企业的满意为交付标准,改造的效果如何,企业说了算。”郑松波告诉记者,“沃维”相关数字化系统的使用者,年纪最大的超70岁。
数据显示,2023年金东区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1. 98%,较上年度提升6. 4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值,其中,在计划排程数字化普及率、数据和业务集成应用率两项指标分别位列全省第8位和第4位。
今年,金东区加快推进新一批50家中小企业“N+X”数字化改造,并按照“统一规划、企业集聚、资源共享”的原则,建成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IDC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通信长三角(金华)数据中心),切实保障中小企业数据安全和权益。
截至目前,金东区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8家、省级未来工厂试点项目1个、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3个、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26个、市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98个,获得产业数字化类省级以上荣誉22项。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