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松江区政协牵头发起“聚智聚力 共建共享——九城市政协共商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活动,并举办第一次共商活动。根据九城市政协常设秘书处工作安排,九城市政协共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第二轮第六次活动(金华)于10月29日至10月31日在我市举办,本次活动主题:“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助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
为加强履职联动,《金华日报》开辟专版,集中宣传九城市政协履职成果,促进互相学习借鉴,不断提升活动成效和影响力,在谱写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贡献更大的政协智慧和力量。
松江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素有“上海之根”美誉。近年来,松江区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影视之都”,围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开展各类履职活动,积极助力“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高质量建设。
深入调研明实情。与上海市政协围绕“加快科技影都建设、打造上海文化品牌”开展市区联动调研,紧扣打造影视产业集群等方面重难点问题,先后开展区委出题调研、重点课题调研、地区联络组调研,形成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积极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集思广益谋发展。围绕“松江文创产业发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和地区联络组协商,从不同层面为助力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精准建言献策。
深化交流聚共识。举办“智慧之光点亮上海科技影都璀璨明珠”企业家沙龙活动,与两地七地市政协开展“海上风华—历史变迁中的杭州湾北岸”文史研讨会,搭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政协委员企业联盟文化旅游产业小组及九城九链等平台,促进长三角文化产业交流交融。
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是长三角中心腹地,是江南文化发源地,是统筹城乡示范地,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
近年来,嘉兴市政协紧扣服务中心大局,围绕发挥文化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开展调研协商、视察监督、文史征编等系列履职活动,助力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助推禾城文化复兴行动,围绕大运河文化传承和转化、中心城区文旅繁荣等主题开展调研协商,运河文旅发展、火车站区域建设、“老字号”复兴等意见建议被纳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对嘉兴“十四五”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主席会议视察监督,助力嘉兴实现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十连冠”;以“书香政协”助力“书香嘉兴”建设,《嘉兴人文地图》《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等作品受到读者欢迎,文史图书“十进”和“六送下乡”系列活动助力历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嘉兴市政协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弘扬建党精神、红船精神,在争当高质量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先行者的履职实践中,持续为培育和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添助力、聚合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彰显“红船旁政协”的担当和风采。
杭州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高水平推进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全面助力“文化兴盛”行动。
突出守正创新,做活文史研究普及工作。探索采用纪实文学等形式编撰图书,出版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纪实,《天作之合——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申办筹办纪实》和《高光时刻——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工作纪实》。编撰全方位全领域专著《西湖龙井茶全书》约300万字,编辑出版文史普及读物《杭州文史小丛书》6辑62册,《杭州文史》辑刊37辑。打造“数字政协·文史在线”,举办“杭州文史讲堂”,创办“杭城悦读文化节”。
树立精品意识,久久为功打造文史品牌。连续13年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活动“杭州文史学术研讨”。成立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选聘首批馆员40名和特约研究员30名。与开封市、洛阳市政协携手举办宋文化城际协商活动。
围绕中心大局,精心组织开展文化文史协商工作。组织开展“办好‘良渚论坛’,打造‘经贸有博鳌、文化有良渚’国际文化品牌”“国有博物馆改革发展”请你来协商。开展“加强南宋皇城及周边遗址保护”“加强杭州瓷文化及窑址遗存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提升发展”月度协商。在“杭甬双城记”协商中,建言文旅协同融合发展。
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江南文化”的核心叙述者、传播者和引领者。近年来,苏州市政协注重人文经济研究,突出江南文化品牌,建言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助推苏州文化强市建设。
围绕人文经济,深入调研聚共识。市、区政协联合举办专题协商座谈会,组织专家围绕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进行研究,报送4篇资政建言报告。
突出江南文化,建言献策促发展。每年把江南文化相关课题,列入政协全会、常委会、主席会议进行重点研究;围绕弘扬苏作传统工艺等十多个课题进行调研,许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
聚焦古城保护,参政议政有作为。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古城保护更新工作;注重发挥委员作用,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组织委员对历史文化改造项目视察调研,积极参与项目的前期论证、文化定位、综合评估等过程。
关注文化传承,史料征编出精品。编辑出版《口述非遗》《沧浪窗影》《苏州工业记忆》等文史资料;探索史料活化利用,出版《水城项链》等文旅丛书,与喜马拉雅合作推出电子音频文化类节目《姑苏夜话》。
湖州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组织引导广大政协委员为打造人文新湖州、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广谋良策、积极建言。
聚力文化振兴,助推打造人文新湖州。深度参与人文新湖州建设,先后围绕“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推进农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发展”等主题开展协商议政活动,连续3年聚焦人文新湖州年度标志性事项开展民主监督,多条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吸收。
聚力文化赋能,助推打造东亚文化之都。主动服务东亚文化之都创建,积极参与东坡文化、大运河文化、溇港文化的研究开发,举办侨港澳青少年“汉字艺术拓展与湖笔文化”等交流活动;注重挖掘湖州“最江南”的文化底蕴,参与省政协《红色文化名片》《浙江绿色名片》征编,围绕“二十五史里的湖州人”主题出版系列文史丛书。
聚力文化惠民,助推打造精神富有市域样板。大力助推群众文化富足,围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开展专题协商,推动城市书房、文旅驿站、文化礼堂等新型文化空间主客共享;坚持每年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累计服务群众超1500人次。
近年来,宣城市政协坚持守正创新,发挥特色优势,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文化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聚焦文化主题协商议政。市政协开展“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省市县联动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上报省政协;围绕文化强市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等课题开展深度调研,形成一批高质量协商议政成果。
重点提案督办助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市政协主席领衔督办重点提案,促成泾县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完成《宣城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打造了一批示范样板,探索形成社会资本投入、国有平台运营、村民自主管理的多元化模式。
进一步扩大文史研究影响力。宣城市政协常态化开展文史研究,策划文史书籍编撰的系列主题,持续打造文史工作品牌,编辑出版《“小三线”的记忆》《宣城古道》《宣城中国传统村落》等文史书籍;挂牌成立市政协文史研究馆,积极开展文史研究、专题调研、交流联谊、文艺创作以及社会公益等活动,以文化文史研究为纽带,打造文化合作交流平台。
文化建设一直是芜湖市政协关注的重点。近年来,芜湖市政协以自身所长对接党政所思、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围绕文化产业发展主题,打造协商履职品牌,助力芜湖文化事业发展。
打造芜湖城市书房,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围绕“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议题开展协商,推动市文旅局出台《城市书房水平提升实施方案》,对现有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布局、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打造55个特色城市书房,共服务市民达900万人次,平均满意率达98.5%以上。
推进文旅商融合发展,助推芜湖古城重焕光彩。围绕“推进文旅商与夜间经济融合发展”议题开展协商,通过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丰富城市文化产品供给,有机整合旅游、餐饮、娱乐、民俗、非遗等业态,推进“文化+旅游+商业”一体化发展,助推芜湖古城成功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发展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传承弘扬非遗文化。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市政协围绕“以发展铁画为突破口,传承弘扬非遗文化”议题开展协商,市文旅局7月底详细反馈了办理意见,进一步助推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发展。
近年来,合肥市政协积极拓展履职空间,延伸协商触角,通过开展一系列重点民主协商活动,积极挖掘保护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为巩固提升合肥全省文化中心地位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开展重大文化课题调研和专门协商。锚定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组织开展“加快把合肥建设成全国一流的创新型文旅强市”等一系列联合调研;联合市纪委共同开展“包公清廉文化”重大文化课题研究,向党委政府提交调研报告和委员建言、社情民意反映等百余篇。
“一年一本书”推进政协文史资料出精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两个结合”在政协文史工作中落地落实;精心打造“一委一品”,每年编纂出版一本《合肥文史》专辑;推出政协文史资料有声书,在“学习强国”合肥地方频道开设“合肥文史”栏目。
夯实专家协商和联动调研工作机制。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专家协商新机制;聚焦省委、省政府“把合肥建设成全省文化中心”等议题开展调研,听取专家对于“加快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普之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与中科大合作,围绕重大文化需求,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跨学科、跨区域的联合研究。
金华是历史名城、人文之邦,素有“江南邹鲁”美誉。市政协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资源优势,扎实履职,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为“打造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贡献智慧和力量。
倾力打造“金华学派”研究平台。自觉肩负赓续金华文脉使命,深入实施金华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牵头挖掘“金华学派”思想体系,合力建成金华市文史研究馆,推出“浙学大宗·金华学派”主题展陈;编著形成《宋濂全集》《吕祖谦全书》《胡凤丹父子文集》等“金华学派”重量级研究成果;创办《金华文史》杂志,重点围绕“金华学派”开展系统研究,深度阐释“明理躬行、经世致用”等文化精髓,使其在新时代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聚焦重点文化发展资政建言。先后完成“宋韵文化”“市区文旅融合发展”“婺州南孔文化”“重建丽泽书院”“金华府文庙建设展陈”“重点红色旅游资源”等事关金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课题研究;围绕“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古建筑修缮民生实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等扎实开展监督调研,多数建议被有关部门积极采纳落实。
丰富文化供给厚植古城底蕴。推出《金华古桥》《金华古书院》《金华古道》等“古”字系列文史研究;开展《金华城市名片》《金华红色文化名片》等“名片”系列文化宣传;开展《谢灵运与金华》《八婺百工》等地方文化和“三亲”史料挖掘整理。三年来,共编撰出版20余种文化文史图书,共计2000余万字。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