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金华客户端2月11日消息
聆听美文,在声音的节奏中,我们捕捉生活的乐趣。
如同行走在一条名为“佳音”的小巷,感知风雨、感受阳光。
无限金华客户端联合金华市朗诵艺术协会推出“佳音巷”,
让美妙的声音从屏幕中悄悄渗入我们的心灵。
点击那个音频的按钮,让美好的文字从手机端缓缓降临我们的生活。
从这个大年三十开始,让我们约会“佳音巷”,约会无限金华的动听呈现。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七,无限金华“佳音巷”栏目特别推出“我在金华过大年·读好文”节目,欢迎聆听,欢迎分享。
作者:潘江涛
朗读:周咏红
不经意间,又要过年了。
过年过年,年是用来“过”的──一个“过”字,道出了所有的艰辛与愉悦。平日里,经常听人说,如今的吃穿,哪一天都像过年,这年是越过越淡,越过越没味道了。因为与过往的穷年相比,现在的日子的确顺风顺水,大人们少了一份盘算,孩子们少了一份祈盼。不过,现象始终替代不了本质。年难过,年年过。过年,依然是炎黄子孙的第一节日。
“年”是家的呼唤。只要那个家在,年就是一种无法排斥的魂牵梦萦。为赶上“过年”,远离家乡的游子打拼一年,不论年老年少、家贫家富、多远多难,个个扛着大包小包,顶风冒雪,日夜兼程,行进于归家途中。多少回,似乎一年的辛劳就是为了这样的一次回归。今年即便因为疫情影响,大家响应政府号召,就地过年。但那颗滚烫的心,早已回到日思暮想的亲人身边,回到家的怀抱。
口福与幸福是如此地接近。一进入腊月,便有一种急迫在心头。这种感觉年少时强烈,即便是成年之后,依然喜欢那种忙碌而又不失温馨的情调,俗气而又充满喜庆的气氛。不为别的,就因为过年可以尽情地玩、舒心地穿,还能放胆地吃、畅怀地喝。
“吃”与“喝”是千百年的俗事,过年尤甚。“腊八祭灶年到来。”到乡下过年,大多是城里人的企盼。起先,我不理解,因为自己蜗居在乡下。进城之后,我才明白,乡下之“年”不止一天,而是整个腊月——酿年酒,杀年猪,切年糖,搡年糕,买年菜等等,都是为了那张嘴,而且必须赶在小年(腊月二十三)之前筹办妥当。之后,人们才有心思掸灰尘、磨豆腐、赶大集……
红红火火过大年。能够将一个节日过得那么漫长、那么系统的,是中国的春节;能够将一顿饭集中于同一时间、同一对象的,是中国人的年夜饭。
下馆子吃年夜饭是最近20年才兴起的。除夕,天刚擦黑,男男女女便身着盛装,匆匆赶去座无虚席的饭店。菜是餐厅的灵魂。但因为人多,年夜饭的所有菜肴犹如工业产品,都是从同一流水线上下来的,徒有菜名,实无年味。倒是老家的团圆饭,虽比不上城里年夜饭豪华,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暖暖的乡情。
“有钱没钱,腌个猪头过年。”猪头,俗称“笑脸”,虽说其貌不扬,但猪头肉却是团圆饭中的主角,最宜下酒。敬神祭祖之后,家父用力将温热的猪头掰开,骨肉分离,将猪舌头、猪耳朵、猪拱嘴、猪脸等等不同部位切成片,再把煮熟了的前猪腿和猪尾巴切成段,拼成一个全猪大肉盘。
团圆饭中的鱼,犹如戏台上的“龙套”,虽非主角,但必不可少。猪头只有大小之分,而鱼却有种类之别,必选1公斤以上的肥硕鲤鱼,代表着“富裕与幸运”。要是家里尚有读书人,则寓意“鲤鱼跃龙门”。
荤素搭配是餐饮原则。乡下人虽不讲究,但也要上几盘芹菜炒肉丝之类的家常菜。例如,连藕是水生草本之物,有“节节壮,年年高”之意。咸菜炒冬笋,书写着冬天的梦幻,是难得的时令佳肴,人见人爱。特别是青菜豆腐,清水煮熟,不沾油腥——青青白白,素净淡雅。喝一口入肚,顿觉肠胃舒畅,神清气爽。
“饺子”有“更岁交子”之意,是北人除夕守岁的必用之物。而我们南方人,一点也不时兴。摆上餐桌的主食,或红馃或年糕或麻糍。
蒸熟糯米,用稻臼木杵搡烂,摘成一小坨,丢在碎芝麻、细红糖的混合配料中滚一滚,即成麻糍——黑不溜秋,软软乎乎。模样虽说难看,但黑白分明,闻在鼻尖,吃在嘴里,能香死个人。
年糕,谐音“年高”,是用粳米与糯米混合制成,其意不言自明。红馃的制作类似包子,是以碎芝麻、细红糖为馅,包成偏圆形,滚上用酒曲上色的红糯米或是小段索粉,上笼蒸熟。因其艳若杨梅,故称“饧梅”。
麻糍、红馃皆含甜蜜、红火之意。对游子而言,那便是年的味道。某年腊月,曾赶回老家搡麻糍,留下的纪念是左手掌上一粒大大的血泡,一周后方才慢慢褪去。而在城里,虽说也能偶尔尝到,但总觉得不是一个味儿。问了才知,它们统统都是机器制出来的,又怎会有记忆中那弥漫着炊烟、饭甑、石臼味道的绵绵香甜呢?
年夜饭不是饭局,但颇讲规矩——长幼有序,正襟危坐。平常日子,大家都忙,难得见上一面。因为过年,大家终于可以围着八仙桌,彼此想望,抱拳问候。此时,那些名片上冠冕堂皇的职务头衔全不存在,关起门来述说的都是家常话。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团聚,一代一代传承,虽然岁月更迭,但也未曾改变。就像这团圆酒,“若要好,老敬少”。只是,杯中之酒,既不白,也不红,更不会是啤酒。它只能是米酒,立冬之后用糯米、红曲、冬水酿成,俗称年酒。
年三十,吃年饭,是一个漫长的喝酒过程。菜太丰酒也太多,而肚子其实是不饿的。想来,那是一种心境吧,一年的劳累与丰收,仿佛都集聚在眼前的八仙桌上,只好用筷子一遍遍地浏览它们。酒呢,一盅见底再斟一盅,喝得最是豪放,连走路都觉得轻飘了。然而,大家就是觉得不尽兴,还不能表达此时此刻的内心欢愉,便纷纷用鞭炮来替代。
团圆饭无疑是过年的高潮,而从正月初一这天开始,人们不再劳动,只是串亲访友,尽情吃、喝、打牌、嬉闹、玩耍,一年的紧张、背井离乡、痛苦都在这短短十天半月内得到最大的弥补。之后,大家又各奔东西,为着新的一年忙这忙那……(图源网络 侵删)
潘江涛,笔名三川,浙江磐安人。著有散文集《金华味道》《美食金华》。浙江省作协会员,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周咏红,主任播音员、金华广电首席主播、金华市朗诵艺术协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现为《金华新闻联播》《市民问政》《金华新观察》主播。
来源:金华广电融媒体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沈思源/责编:沈欢/监制:李维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