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梦更有young! 从“问答”之间看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

金彩云客户端>时事
2019-05-03 18:26

新华网北京5月3日电 题:风华青年正逢其时 激荡梦想重任在肩——从“问答”之间看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新华网记者郭奔胜、董璐、商亮

百年沧桑,青春激荡。

一百年前,在五四运动中,广大爱国进步青年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先锋作用,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洒向中华大地。一百年后,五四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在新时代仍熠熠生辉。

百年来,中国青年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勇敢肩负起历史使命,与国家同进步、与人民齐奋斗。他们将五四精神融入血脉,用青春之力披荆斩棘,闯关破障。

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站在五四百年新的历史起点,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五四精神?如何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近期,新华网记者深入全国各地100所高校对近2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直接访问其中的数百人,走进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一次次交流,一场场访谈,触摸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

寻梦:爱国奋斗筑牢青春基点

今年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以爱国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传承到今天,如何影响当代大学生的选择?“从自己做起,关心国家发展,维护国家形象”“要理性爱国,踏实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去基层,去一线,为国家的发展尽绵薄之力”……大学生们用思考和选择给出了坚毅回答,表达了炽热而浓烈的爱国情怀。

近日,记者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采访,虽临近晚上8点,会议室里依然气氛热烈,数十位00后、90后大学生就“五四精神”“青春”“爱国”“梦想”等话题正在开展激烈讨论。他们争先恐后抢着话筒发言,表达热烈真挚,语调清脆明快。

“社会前途与我们个人发展息息相关,但也要注意爱国的方式方法,学会正确表达爱国情绪。”00后大学生祁迪以特有的理性说。

90后大学生于皓岩、赛达尔·阿德力、普布扎西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敢于拼搏、勇于担当,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新时代青年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时刻关注、观察、思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营造与社会的良好互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00后大学生张绪延直截了当地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问卷调查显示,94.3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热爱祖国,具有较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99.2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他们因国家进步、国际地位提升而感到自豪,94.03%的受访大学生认同“理性爱国是一种最好的爱国方式”。他们关注并思考着国家发展前途和国际前沿话题,也希望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2012年,20岁的林文贵做出了一个令父母和同学都深感震惊的决定:参军。大好前程就在眼前,本可按部就班完成学业顺利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他却甘愿“浪费”两年时间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河南省总队,期间多次参加军事演习、特战集训、抢险救灾等紧急任务。

2015年,21岁的北京大学学生宋玺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受父辈影响,宋玺从小就对部队怀有特殊情感。小时候,她会穿着爸爸的陆战靴写作业。

“这两年时间是我青春的一段宝贵经历,能够花两年的时间去守护一方百姓,无愧也无悔。”林文贵说。

“当兵的经历很宝贵,这种亲身经历让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并为之自豪和骄傲。”2016年12月,宋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批赴亚丁湾护航编队里唯一的女陆战队员。

今年6月研究生毕业后,林文贵将回到自己的家乡福建做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希望尽自己所能,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他说。

今天,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充满希望,民族复兴的步伐坚实有力。当代大学生虽身处校园,也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当下及未来。采访中,学生们敞开心扉、畅想未来,他们把个人抱负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认为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是关心了解国家的最好方式。云南民族大学独龙族青年李建军说:“爱国要立足实际,要练就过硬的本领,不断提升自我,将来才能更好为家乡尽心尽力。”浙江大学学生邵晋涵表示,“毕业后,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自己的青春在火热的土地上绽放。”

追梦:拼搏实干诠释青春姿态

漫步今天的北大校园,我们仿佛又听到穿越百年历史时空的声音。未名湖畔树木葱郁,博雅塔旁书香沁人,携带书籍的莘莘学子在校园内急步而行。正如北京大学学生张栋杰所说:“青春是用宝贵的年华去做一件祖国需要的事,拼尽全力、毫无保留”。91.8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五四精神“是激励大学生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91.5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五四精神“能增强爱国意识,铭记使命,服务国家”。他们都认为,这个时代可以有小我,但心中一定要有我们的祖国,五四精神永不过时。

在谈到未来时,8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具备某一方面的才能和优势”,74.9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准备好迎接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超过九成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对国家未来发展有信心。“最有朝气、最有活力”“敢于追梦、敢闯敢拼”“不等待,勇于实践”“热情”“不畏艰难,一往无前”……他们用一系列美好、积极向上的词汇描绘了心中的青春模样。“青春不搏,一生难安。”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段真说。

在交流中,记者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知识更丰富,思维更活跃;他们更自信,敢于和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跳出舒适区,去拼搏奋斗;他们既愿意通过勤奋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和本领,也主动走向社会开展研究和实践。宋玺谈起瞒着父母参军的经历时说:“如果不去体验、不去创造价值、不去迈出那一步,是青春的遗憾,也是人生的亏欠。”清华大学的崔广鑫说,“‘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是我们西藏支教团最浪漫的口号。虽然孩子们基础相对较差,但是对知识的敬畏和好奇是一样的,及时有效的引导至关重要”。海南师范大学学生张作琴自中学起就加入志愿服务,她说:“青春更多是一种敢于追梦的起点,是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

今天,在不同领域奔跑的青春身影,正在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学生纪璇的兴趣是仰望星空,她致力于科普知识的推广。她说,探索星空就像在解谜一样,既可以满足人类的好奇心,也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滕王阁临江高矗,英雄城生机盎然。21岁的南昌大学学生吴流政将青春安放在广阔的农村。他通过推广新型的“稻渔种养”模式,助力5000余名贫困户脱贫,目前技术直接服务面积达到10万亩,辐射面积30万亩。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越来越多大学生将青春奉献给乡村振兴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生陈菲菲关注的领域在能源环境与贫困、农业补贴政策等,她跟随导师参加国务院扶贫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后续帮扶”等项目,深入农村田野调研近20次,足迹遍布半个中国。“我第一次调研去的是广西石漠化地区,车开不进,要步行去采集水样、土样,调研虽辛苦,但看到自己的努力给农民生活带来切实改变,非常有成就感。”

从繁华都市到边远乡村,从厂矿企业到科研院所,从祖国边陲到世界舞台,处处活跃着当代大学生昂扬向上、意气风发的身影。问卷调查显示,98.7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艰苦奋斗精神永不过时,92.1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奋斗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品质。他们珍视青春,正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影响并推动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我以青春报国,不负韶华岁月”成为广泛共识。

青春是美丽的,是蓬勃的,但青春也有成长的烦恼。面对择业的压力、竞争的焦虑,谈到个人规划,29.7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说不清楚”。但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令人深深感受到,他们敢于直面这种迷茫,不躲闪、不畏惧、不退缩,不断努力寻求揭开这些困惑的钥匙。

筑梦: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当代大学生又在怀揣什么样的梦想起航?天津大学学生张尔科梦想成为一名设计师;南昌大学李艺然梦想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车宗凯则梦想“毕业后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讲台上把自己所信仰、所热爱的理论和更多人分享”;北京大学学生曹星的梦想是“用自己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好中国的发展成就和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把自己所学运用到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事业上”。

问卷调查中,93.1%的受访大学生希望通过“好好学习,找到理想工作”和“通过创业等方式实现人生价值”两种途径获得成功。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心有远方,青春才有灵魂,奋斗才有方向。当代大学生更加开放自信,他们有抱负、更务实,对成长的追求、精神的富足更执着,身上洋溢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他们愿意去做一名奉献者、贡献者,希望能在国家的发展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抹光彩。

“我的梦想是当科学家,如果能让社会进步,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哪怕贡献很小的力量,我都心满意足,青春就无悔。”长沙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15级研究生邹勇松4岁时患上疾病。“疾病如影随形,我选择乐观面对。”邹勇松克服每天需要大量时间治疗的困难,挤出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业和科研上,读研期间获3项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

基层是成长的沃土,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虽然结束支教回到校园已大半年,内蒙古大学学生郭琪始终牵挂着她的学生们。“支教让我更了解城乡教育差距。我们要尽自己绵薄之力缩小这种差距。”郭琪和支教团队将教过的学生们接到内蒙古大学,带他们参观实验室、图书馆,参加校园活动。郭琪的梦想就是帮助那些偏远地区孩子们实现梦想。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今天,大学生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宽广。27岁的东北大学博士李云杰将目光锁定在钢铁行业绿色化转型升级上。“每次进行生产时,人需要跟着钢卷跑,手中拿着测温枪实时测量温度,最高温达1200摄氏度,很惊险。”2018年6月,东北大学与有关单位合作,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热轧淬火-配分汽车用钢工业卷,吨钢成本预计可降低数百元,以年产量十万吨计,可为钢厂创造经济效益超过千万元。

“青春不该选择安逸,而要勇敢迎接挑战。”李云杰说,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更好地抓住时代机遇,实现自我价值。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后波推前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伟大的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他们以中流击水的劲头和舍我其谁的精气神,将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洪流,在新的逐梦路上必将创造更绚丽的人生。(统筹:周红军、刘娟、肖阳、翁伟庆;参与采写:潘子荻、武千妍、魏婧宇、吴亚芬、刘扬、底东娜、王莹;制图:李权 王亚婧;感谢新华网各地方频道大力支持)

点击进入专题

热力
热力
相关专题
【专题】不一样的young的金华

精彩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