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⑦】永康:一副行担 点亮五金辉煌

金彩云客户端>头条
2021-07-11 20:07

无限金华客户端7月11日消息(金华广电融媒体记者  胡水申  贺争怡  叶专  黄涛  永康市融媒体中心 )



背着一身行担,挑着风箱、炉子和箱笼,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吆喝生意,外出做手工技艺,永康,一直就有百工之乡的美誉。今天的“还看今朝”系列报道,我们去永康看看“行担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一副担子、一串吆喝,走过村落街巷,在战争年代,行担又是传递秘密情报的绝佳方式。永康市古山镇前黄村是革命老区,曾被称为“白区里的红色堡垒”。

永康市古山镇前黄村支部书记 李定是:当时只要有人进到我们村里来,只要老百姓看到了,就会非常警觉,有情况马上就会通知里面的革命同志,所以上级到我们村里开会,秘密联系其他的党的工作也好,从来都没有出过事情,所以这个堡垒不是说我们前黄村有多好的天然屏障,讲的是老百姓的思想,是一个思想的堡垒。

前黄村是浙东游击根据地的重要据点及金华地区武工队的创建地,村里至今流传着李立卓、李立倚一门双英抛头颅、洒热血的真实故事。

永康市古山镇前黄村支部书记 李定是:这里是李立卓李莉两位烈士的故居,里面住了七户人家。其中有13位参加革命,每家每户都参加革命的。应该是,这个房子应该是我们堡垒中的堡垒。

今年,村里建了革命博物馆,因红色事迹“走红”,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村庄也村里将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串珠成链,以“红+绿”的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按下了乡村振兴的“加速键”。一副行担见证了革命战争的风雨,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生机。

记者 叶专:永康是著名的衡器之乡,来到永康,不得不提的是这里的悠久的制秤历史,其实早在清代的时候,永康就有数以千计的钉秤手艺人,肩挑行担走南闯北,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永康古山镇的一个衡器博物馆,来这里我们了解一下衡器的悠久历史。

凯丰集团董事长 楼高东:当时刚刚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状况比较好一点,我们就看这个地图,看这个路线,从那边闯一下,这个路线是要从西安出发,一直到新疆的阿克苏,都是肩挑担子一路走过去的,挑了三年。

67岁的楼高东是凯丰集团的创始人,也是衡器博物馆的发起人之一,作为一名曾经肩挑行担走南闯北的手艺人,他的经历正是永康老一辈创业者们创业历程的缩影。

凯丰集团董事长 楼高东:本来我们这边是两块钱,一支秤,到那边就可以五块。三块钱当时可以买什么东西?那时候肉是六毛五,大米是一毛八一斤,所以这三块钱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利润?当然喽,有了这个动力,我们就不管多少路。都要试试看。我就是带着一个磬钮,别的东西都到当地取材,当地做。

楼高东对于衡器博物馆的每件展品都是如数家珍,而今,各种电子秤的精良和智能,是永康人从中学习到的“秤杆”上的智慧和传承。

凯丰集团董事长助理  马晓利:衡器是我们最古老的传统产业。保留至今,我们把这个传统的的产业跟现代高科技的一个结合,向中国、向世界亮出,我们中国现在传统的制造产业的一个盛世现象。

靠着精湛的手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永康行担支撑起一个个家庭的重担,足迹遍及全国城乡,奠定的是永康五金文化的根基,如今,永康成为了全国闻名的“五金之都”。五金产业是永康的支柱产业,全市有五金机械企业1万多家,产品涵盖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小家电等1万多种品种,五金工业产值占永康工业总产值的90%左右。还有更多赓续着行担精神的“五金创二代”脱颖而出。

永康市扬圣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华斌:一开始是小五金小作坊,挨家挨户夫妻两个在家里面做。现在是大五金,走上高科技的产品。因为现在是5G时代、我们的产品不断向新领域去发展,比方说我们一个锅,我们可以在外面用手机就可以控制。

肯吃苦、敢创新是新一代永康人对“行担精神”的理解,吴华斌说,在他的企业里,最让他自豪的其实并不是这个精美的展示厅,而是办公区域的这面墙,上面是各种企业产品的专利认证和资格证书,他觉得,这是永康五金产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永康市扬圣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华斌:父辈那种精神一直向我们这代人传输,一直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艰苦奋斗、不怕辛苦、不怕累的这种精神是刻在我们所有人的心里。

“七山二水一分田。”永康欠缺优越的自然禀赋,却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五金大道,其动力正是源自艰难生存条件下孕育的“行担精神”,这种精神通过战争年代的洗礼,让红色基因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一代一代人不懈奋斗的事业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精神也在不断的发展、孕育出新的内涵,一副行担挑起了永康的五金辉煌,也浓缩了永康工匠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创新。

来源:金华广电融媒体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审核:何立/编辑:王妍彦/责编:严可为/监制:李维

热力
热力
相关专题
共同富裕 “金”色风景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精彩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