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地先后出现了进口冷链食品、进口水果、进口快件(邮件)、进口服装等进口物品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事件,“物传人”的传播风险持续存在。
如果您的企业涉及货物进口、加工、装卸、运输、贮存等生产经营环节,这些注意事项请务必收好了!
物品源头管控
01做好源头管控,主动向供应商索取并查验供货者许可证、货物入境检疫证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和预防性消毒证明等安全和防疫检测信息,建立全程追溯制度。
02装卸储运过程将进口物品与其他物品分开,不得擅自打开包装直接接触物品;入库存储前严格落实“五查”(报关手续、检验检疫证明、产地来源及规格数量、核酸检测报告、进销货台账和消毒记录)。
03进口物品加工过程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物品、包装及原材料的预防性消毒。
从业人员管控
1. 疫苗接种
所有接触进口非冷链物品的工作人员按照无禁忌症者“应接尽接”的原则,须完成全程接种14天及以上,符合条件的应完成加强免疫。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接种者不得参加接触进口非冷链物品相关工作。
2. 健康监测
各相关企业单位指定专人每日进行工作人员健康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健康状况异常人员并报告。
所有人员均为健康监测的主体,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一旦出现发热(体温≥37.3℃)、腹泻(≥3次/日)、咳嗽、咽痛、咽干、嗅味觉减退等任一症状,应及时报告,由所在单位安排就医排查。
3. 核酸检测
直接接触人员每2日进行一次核酸采样检测;非直接接触人员每7日进行一次核酸采样检测。采样时,按照10:1或者5:1混检方式,采集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
直接接触人员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人员:从事进口非冷链物品运输、装卸、贮存、生产加工环节人员,以及上述环节现场保洁人员等。
非直接接触人员: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维修工、厨工、保安等后勤人员。
4. 工作防护
进入风险区域工作时应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鞋套等,并确保规范穿脱。
工作期间减少人员交谈,避免聚集,做好手卫生。
5. 日常防护
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并注意咳嗽礼仪。
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如不具备洗手条件,应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减少聚集,错峰错时就餐,建议使用公勺公筷。
日常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确有需要,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保持居室清洁卫生,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并做好清洁消毒,保持房间整洁。
设施与环境管控
01企业应按照“谁的货物谁负责,谁的作业谁消毒”原则,负责对进口货物每层包装实施预防性消毒。必须做到“包装拆到哪一层,消毒做到哪一层”,消毒后要出具消毒证明,并随货物流转,下一环节见消毒证明后方可接收。同时应对货物存放环境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
02对存放进口物品的冷链监管仓、冷库、航空集装器、仓库、大棚等环境进行环境采样,对地面、内外门把手、窗台、通风机表面进行物体表面采样。
异常情况应急处置
发现核酸检测阳性样品
按属地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规范处置;配合做好对可能接触人员的核酸检测和健康筛查;参与物品处置的人员应当做好个人防护。
发现健康状况异常人员
立即报告行业主管部门和疾控中心,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疫点消毒、采样检测等工作;涉及的空调通风系统应进行清洗、消毒,评价合格后方可再次启用;根据疫情严重程度,暂时关闭工作区域,待疫情控制再恢复生产经营。
来源:金华疾控
编辑:吕米泐/责编:沈欢/审核:黄鹤/监制:李维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