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金华客户端11月19日消息
寻一径古道
作者:黄选 朗读者:徐珊丽
近年来,在很多久居于城市的人群中,徒步作为新的健身和旅行方式开始慢慢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都市人,会在一周的繁忙劳碌之余,在某一个周末,走出家门,用徒步来寻求一种抵达内心深处的方式,以脚步来丈量大地,通过亲近自然来感悟人生、发现自我。而在众多的徒步线路中,寻一径千百年前的先人们开拓出的沧桑古道,让思想融入苍茫大地,把脚印汇入绿苔石阶,在感受自然美景、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增添了一层浪漫主义的人文色彩。
谈起古道,你也许会想起茶马古道、徽杭古道等国内著名的古道,而我此次要去探寻的,却是一段大隐隐于市的山水至美之地,距离义乌城区最近的八岭古道。
这是一条隐藏在义乌江东层峦叠翠的大山里的古道,它曾是义乌前往东阳的一条重要通道。从江东的青岩傅村到佛堂的八岭坑村,这一段全长约五公里的石阶小径,更是八岭古道的精华。
为了一窥这径古道的风采,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从青岩傅村穿过甬金高速公路涵洞,开始进山。站在山口处的光明水库大坝前,放眼望去,只见水面如一块无暇的翡翠,闪烁着静谧优雅的光泽;又如新泡的龙井茶,清嫩可爱,散发出阳春里欢快跳动的光芒。一位渔人端坐在岸边垂钓,微风起处,荡起阵阵涟漪,真是“春日波光美如画,人入画中浑不知。”
开始进山了,一条仅容一人通行的羊肠小道从水库旁边向深林密处延伸,两边陡峭的山上林木葱郁,远有青山,近有秀水,耳畔还不时有鸟鸣声声。走在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青石台阶上,每一步都像在叩响着历史深处的大门。这时,迎面走来一位扛着几根粗大毛竹的山民,打了声招呼,问起说是给地里的庄稼搭棚用。望着山民远去,我仿佛看到了这一条窄窄的小道上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一道道背影。在从前那个人行车马慢的年代,古道上也曾人来人往,输送着货物和人群,它一头连着故土与家园,一头连着生计与梦想,既是一条经商跋涉之路,更是一条承载历史的文化之路。
小道是沿着坑底的水脉与地势开筑的,水道九曲回环,山道绵延入幽。勤劳聪慧的先民们从山溪河底就地取材,路心低洼处填几块山石,陡坡踩蹬处开几级石阶,山涧湍流处造几拱石桥。据同行的青岩傅村人小傅介绍,世传古道中遗存有四桥,以乾卦四德之“元亨利贞”分别命名,乃为元善桥、普亨桥、利济桥和安贞桥。
沿途路过八岭寺一带,有几处残砖破瓦的废墟。如今八岭寺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古道边供行人稍事歇息的古凉亭废墟以及陪伴在破损老屋旁的石臼、石凳、老井还在默默地坚守在这沧桑的岁月之中。
摩挲着眼前粗砺的石墙,我似乎与古道进行了一场心灵的交流。在这里,不仅增加了对自然空间的认识,还拓展了对历史时间的理解, “人一生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句哲人之语应用于此,显得无比贴切。古道两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遗存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可有的东西却又是一直无法磨灭的。当我们再次踏上曾经走过的道路,常会发觉周遭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可我们的行走不只是为了体验这种变化,更重要的还在于重现记忆中的画面。有一些人与事物,即便早已离开或者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也依旧会久久跟随着我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
走到古道的后半程,坡度愈平,溪水渐满,哗哗的流水声不绝于耳,仿若山涧中奏响的悦耳弦乐,不时可以看到来游玩野餐的游客。更有甚者,搬来帐篷,也许打算在山里住上一宿呢。大人们在高声谈笑,孩子在欢快嬉水,人们不时用手机拍下照片留存下这一刻的欢乐。我走过一座石拱桥,拐下一个土坡,此次行走的终点站——八岭坑村便赫然出现在眼前。春风、田埂、农舍、石阶,我们目光所触及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盎然的诗意,它们都似乎向远道而来的徒步者们诉说着一个个意味深长的古老传说。
来源:金华广电融媒体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沈思源
责编:沈欢
监制:李维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