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6日举行的金华市委八届二次全会上,“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无疑是重要关键词之一。
这是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金华的定位,是省委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作出的战略考量,也是金华在新发展阶段增创优势、制胜未来的关键之举。
6月22日,白话君曾聊了聊《浙江为何将这项重任交给金华?》。这一次,白话君想说一说,此次全会对“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所明确的定义、逻辑和路径。
胡肖飞 摄
怎样才是高水平建成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
可以从目标和指标两个维度阐释。
首先,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高水平建成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突出开放主导、体现枢纽作用、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新增长极。
具体表现为,联通内外市场、链接全球资源的综合枢纽全面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加完善,对外交流合作更加紧密,都市区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
其次,需要一系列指标来支撑与考量。这些指标分解在“六个更”中——发展更高质量经贸合作、建设更高效率综合交通、构建更高能级物流枢纽、打造更高品质现代产业、推进更高标准制度创新、实现更高水平人文交流。
同时,一系列指标坚持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和迭代深化市党代会目标体系相结合、立足实际与适度超前相结合、放大优势与补齐短板相结合,也体现了金华的底气和决心。
底气是,内陆开放是金华最大的特色和优势。2021年金华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880亿元,其中出口占全国份额2.5%,外贸实力居全国第18位。金华进一步在内陆开放上加快突破、创造经验,不仅可以为破解内陆开放世界性难题提供金华经验,也可以为全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金华贡献。
决心是,金华把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作为“塑造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的具体实践,最具辨识度、最能快速成势、最有引领意义的路径方向,要将其打造成为集成展现奋进“两个先行”最重要、最突出、最迫切的标志性成果。
这次全会还厘清了“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区”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之间的内在逻辑——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是金华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区的阶段性目标、战略性举措、突破性抓手。
首先,两者是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关系。打造城市群、建设都市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金华的殷切期望,也是省委赋予的政治责任,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管全局管长远,必须坚定不移抓到底。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是阶段性目标,是围绕战略目标梯次推进、分步实施的重中之重。
其次,两者是总体布局和战略性举措的关系。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环境、共同富裕、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则重点聚焦开放发展,把“开放”作为“棋眼”,进一步放大区位、商贸、物流优势,补齐交通、科技、产业短板,以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一子落”,带动金义都市区建设的“满盘活”。
再次,两者是制度设计和突破性抓手的关系。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区建设的本质是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最根本最关键在于通过制度性安排强化市级统筹,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市县一体、共建共融。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在坚持都市区发展总体布局基础上,立足县域特色优势,侧重从单项领域界定功能定位,充分彰显市级统筹和各地活力,既避免同质化竞争,又促进整体性发展。
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该怎么干?
打造“三中心三高地”。
一是聚焦“双循环”,建设全球贸易枢纽中心。
二是聚焦“内畅外联”,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中心。
三是聚焦“四港联动”,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中心。
四是聚焦“实业兴城”,建设科创智造高地。
五是聚焦“五大自由”,建设内陆开放制度创新高地。
六是聚焦“融合发展”,建设国际人文交流高地。
打造“三中心三高地”,既是重点任务,也是具体举措,更需要拿出实干的劲头、争先的锐气。
比如,金华区位优势明显,但当前交通枢纽地位水平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要求不匹配。这就需要拿出真抓实干、紧抓快干、埋头苦干的劲头,打造国际化程度更高、辐射区域更广、引领能力更强的综合交通体系。
比如,离开雄厚的产业基础、优质的创新土壤,内陆开放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面对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不强、引领带动能力不足等问题,金华更需要冲破阻力、迎难而上,加快补齐创新驱动短板,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崛起战略。
比如,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不仅要打造全球贸易枢纽中心,更要通过制度创新形成比较优势,推动商品和要素从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这就需要拿出更多勇闯无人区、捅破“天花板”的制度创新成果。
最后,引用金华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报告中的一句话:坚决扛起使命担当,把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作为破解内陆开放世界性难题、答好都市区建设必答题的关键突破口,努力把省委赋予的定位干成金华应有的地位。
金华加油!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