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金华客户端2月16日消息
聆听美文,在声音的节奏中,我们捕捉生活的乐趣。
如同行走在一条名为“佳音”的小巷,感知风雨、感受阳光。
无限金华客户端联合金华市朗诵艺术协会推出“佳音巷”,
让美妙的声音从屏幕中悄悄渗入我们的心灵。
点击那个音频的按钮,让美好的文字从手机端缓缓降临我们的生活。
从这个大年三十开始,让我们约会“佳音巷”,约会无限金华的动听呈现。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七,无限金华“佳音巷”栏目特别推出“我在金华过大年·读好文”节目,欢迎聆听,欢迎分享。
朗读:范浩威
我幼时不知道阳历,只知道阴历。到了十二月⼗五,过年的气氛开始浓重起来了。
我们染坊店里三个染匠全是绍兴人,十二月十六要回乡。十五日,店里办一桌酒,替他们送行。这是提早办的年酒。商店旧例,年酒席上的一只全鸡,摆法大有讲究:鸡头向着谁,谁要被免职。所以上菜的时候,要特别当心。但是我家的店规模很⼩,一共只有六个人,这六个人极少有变动,所以这种顾虑极少。但母亲还是很小⼼,上菜时关照仆⼈,必须把鸡头对着空位。
据说菩萨是天神派下来监视人家的,每家一个。他们高踞在人家的灶台上,嗅取饭菜的香气。每逢初一、月半,必须点起香烛来拜他。
二⼗三这一天,家烧赤豆糯⽶饭,先盛一大碗供在灶君面前,然后全家来吃。吃过之后,黄昏时分,父亲穿了大礼服来灶前膜拜,跟着,我们大家跪拜。拜过之后,将灶君的神像从灶台上请下来, 放进一顶灶轿里。这灶轿是白天从市场上买来的,⽤用红绿纸张糊成,两旁贴着一副对联,上写“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我们拿些冬青柏⼦,插在灶轿两旁,再拿一串纸⾦金元宝挂在轿上,又拿一点糖饼来,粘在灶君菩萨的嘴上。这样一来,他上去见了天神粘嘴粘舌的,说话不清楚,免得把别人的恶事和盘托出。
陈妈妈就烧菜给父亲下酒,说这酒菜味道一定很好,因为没有灶君先吸取其香⽓气。父亲也笑着称赞酒菜好吃。
我现在回想,他是假痴假呆,逢场作戏。因为他中了这末代举人,科举就废,不地伸展,蜗居在这穷乡僻壤的蓬⻔败屋中,无以自慰,惟有利用年中行行事,聊资消遣,亦“四时佳兴与人同”之意耳。
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都是装大盘⼦的。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铝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
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三家⽐比较起来,我家的(gong第四声)供桌最为体面。何况我们还有小年菩萨,即在大桌旁边设两张茶几,也是接长的,也供一位小菩萨像,用⼩香炉蜡台,设⼩盘祭品,竟像是⼩⼈国里的过年。
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画好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内。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连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
我那时只有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与美术有缘。
绝大多数人家二十七夜过年,所以这晚上商店都开门,直到后半夜送神后才关门。
我们约伴出门散步,买花炮。花炮种类繁多,我们所买的,不是两响头的炮仗和噼劈啪啪的鞭炮,而是雪炮、流星、金转银盘、水老鼠、万花筒等好看的鞭炮。
其中,万花筒最好看,然⽽价贵不易多得。买回去在天井里放,大可增加过年的喜气。我把一串鞭炮拆散,一个一个地放,点着了火,立刻拿一个罐头瓶来罩住,“咚”地⼀一声,连罐头瓶也跳起来。
我起初不敢拿在手里放,后来经乐生哥哥教导,竟敢拿在手里里放了。两指轻轻捏住鞭炮的末端,一点上火,立刻把头旋向后面。渐渐老练了,即行若无事。
范浩威,金华广播电视总台社会民情中心《百姓零距离》《法制平安金华》主持人,金华市朗诵协会常务理事。
来源:金华广电融媒体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沈思源/责编:沈欢/监制:李维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