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瞬 回望初心㉖】张瑞:永不消逝的电波

金彩云客户端>时事
2021-05-20 14:05

无限金华客户端5月18日消息

图片
编者按
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共金华市委组织部与金华日报社、金华广电总台联合策划推出百年百瞬,回望初心特别报道,以一人一短文一微视频的形式,选择全市百名各领域、各年龄层党员,链接建党百年来发生在八婺大地的动人瞬间。

今天推出第二篇章“峥嵘岁月、八婺骁勇”之《张瑞:永不消逝的电波》敬请关注。

图片

张瑞:永不消逝的电波

图片


  

1937年9月25日,在山河破碎、举国沮丧的至暗时刻,八路军第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的消息,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给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打了一剂强心针。

 

图片

《115师指挥所》 1937年10月苏静复拍于山西省五台县。左一执笔绘军情图者为师长林彪,左三举着望远镜观察敌情者为副师长聂荣臻。


《115师指挥所》这幅珍贵的照片,硝烟弥漫的紧张氛围中,又透出一种冷静闲适,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指挥人员的精神风貌。但是这张照片中的人物布局,也曾引起一些史学家对其真伪的争议,因为照片的“主角”,处于中心焦点位置的是一部电话机,而林彪和聂荣臻都处于相对边缘位置。


其实照片的拍摄想要体现的,可能恰恰是这一点。因为这部电话机连接的就是115师的神经网络,通过这张网络让首长和基层指战员紧密互通,随机应变


这张网络的缔造者就是浦江籍开国少将张瑞。张瑞(1909—2003)原名张咸祥,浦江县七里乡黄塘下村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图片

张瑞

01

炮火无阻的通信


 

游击战和运动战是红军取得一场又一场胜利的重要法宝。如何保证部队运动中“乱而能整”,化整为零后能够“形散神不散”,也对战场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37年9月,林彪、聂荣臻在平型关战役部署阶段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张瑞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电台中队中队长兼通讯营营长和无线电大队副大队长,承担起保障战役期间通信畅通的重任。


图片


平型关大捷虽然在战斗前就有周密的计划,但是在战斗中还是意外频发。战斗计划也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却又总是能打在日军的软肋上。这就需要指挥者对战场信息的充分掌握。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不断的运动中,张瑞带领战友们做到了始终保持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准确无误、传达快捷。可以说第115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除了前线指战员们的浴血奋战,也离不开张瑞所率领的通信营战士们的辛勤付出。


战斗胜利后,张瑞以其过硬的业务能力和通信营团结一致的战斗风格,得到了第115师领导的高度评价,被任命为第115师司令部3科科长兼无线电大队大队长。

图片

抗战胜利后,张瑞奔赴东北,加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张瑞到达总司令部时,整个司令部只有一部电台,电报积压很多,林彪严肃地对张瑞说:“现在部队之间的联络成问题,电报不能及时发出去、收进来,这样怎么指挥作战?你要赶快想办法解决!”

当时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部运作伊始,通讯联络很混乱。电台型号不同,密码不同,通信方式不同。张瑞到达后,很快理顺了关系,与所有进入东北的部队取得了联络。在后来的秀水河子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无论电报多少,都能做到随到随发,既保证信号的隐蔽,又保证信号的畅通。



图片



02


因地制宜的网络


  

“数字浙江”的背后,是数万个5G基站,是庞大的通信网络。在抗战时期,同样有一张由电台、人力、畜力组成的通信网络,简陋而又顽强,粗疏而又严密,支撑起百折不挠的抗战意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奋和顽强。


1938年,张瑞随115师进入山东开创敌后根据地。由于地域辽阔,部队分散,同时又处在被敌人分割的状态,加上战斗频繁、通信设备和通信技术人员缺乏,张瑞带领通讯营战士,因地制宜建立起了一张无线通信为主,多种通信手段为辅的通信网络。


图片


军区和旅以及独立活动的团以上的单位,上下之间和友邻之间的通信手段主要靠无线电通信。团以下单位的通信,则根据情况选择电话通信、骑兵通信、徒步通信以及短距离的简易通信等。


张瑞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些都是战争期间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以适应各种不同情况的需要,部队各级首长都很重视。”


当时通信器材的补充非常困难,往往需要在敌占区采购民用器材自己DIY。例如电台的电源,就购买手电筒用的电池,再根据需要将其焊接起来使用。在蛟龙湾时,为了修理一部手摇发电机,张瑞整整花费了一周的时间,才勉强可以使用。


在运动战和游击战中,张瑞领导下的通信员还练成了一种特殊的本领:不管作战情况如何紧张,路多远,地形如何复杂,都能找到指挥所。


图片


简陋的器械,原始的模式,却组合成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通信技术。张瑞和他的战友们可以自豪地宣布:“我们的通信技术领先国民党一个时代。”



图片



03


薪火相传的精神


浦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尊崇知识,重视教育,父母生活再艰辛也要供养子女上学。张瑞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脱颖而出的杰出人物。


图片

张瑞

张瑞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七中学(现金华一中)就读,每年都是年级里的前三名,所以减免全部学费,还有发奖学金,除了第一学期报到的时候交过一点学费,之后读书再没花过家里一分钱。1927年中学毕业后,张瑞考入南京无线电专科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


张瑞参加红军时,最初担任的也是教学工作。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担任瑞金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技术教员、训练处主任,培养了红军第一批通信技术人员。


图片


后来在军队中,张瑞也都是在领导通信士兵的同时,担任通信学校校长,时刻不忘学习和教育。在战争环境中,通信技术人员的培养,往往需要见缝插针,学员随身带着挎包装着蜂鸣器、电键、抄报的笔和纸,随时随地可以利用时间练习收发报或统一上课。

这种短小精干的报训班,每期六个月,学员十多名至二十名左右。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从实际出发,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从1938年至1942年间,先后共办了五期,培养了近百名报务员,基本上保证了部队通信联络的需要。

图片

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旧址


这些学员有着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在为中共提供情报、沟通联络与保障作战指挥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这种战时教育,也为新中国电信技术教育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新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片




从战争年代的炮火硝烟

到和平年代的国际贸易摩擦,

从2瓦电台支撑的“永不消逝的电波”

到5G技术支撑的“数字中国”,

中国信息技术的开拓者,

总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找到出路,

在简陋的条件中创造卓越,

百年坚守,

迎来信息技术的风华正茂。


来源:金华发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王妍彦/责编:严可为/监制:李维


热力
热力
相关专题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百年百瞬 回望初心

精彩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