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金华客户端9月21日消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佳节
残缺的月亮悄悄圆满
绵绵的思念渐渐变长
甜蜜的桂香
点缀着节日的喜悦
一轮满月悄悄挂上枝头
勾起离家人多少乡愁
“中秋”,又称“月夕”
最早见于《周礼》
早在春秋时代
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
后来逐步传到民间
《唐书·太宗记》载
“八月十五中秋节”
到唐朝初期
“中秋”成为固定节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
到明清时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节日之一
也是仅次于春节的
第二大传统节日
《流光溢彩》 何金平/摄
人间天上,歌起舞飞旋
中秋的情思绵长
和天上圆月一样
给了赶赴千里
只为团聚的人们一个借口
让那些隐藏的惦记和想念终于有机会倾诉
《我要月亮》 周跃华/摄
千百年来
“中秋节”流传下诸多习俗
人们将自己的情思寄托于中秋佳节
让这个温暖的节日
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一说是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的传说。嫦娥奔月后,后羿日夜思念,便让侍女在月光下摆上供桌,上面放着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邻里乡亲也在自家院内摆上供桌和水果,祝福美丽善良的嫦娥。从此以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到月下供奉嫦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二说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春播、夏收、秋获、冬藏是主要的劳作活动。土地收成的情况,对于以此为生的人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人们对于土地还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种之时,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赐予五谷丰登,这种活动被称为“春祈”。到了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谢神的庇护,称为“秋报”。八月十五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各家都要拜土地神.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三说中秋节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春分祭日,秋分则祭月,自古以来,秋分就是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化而来。有确切的史料表明,最初的“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调至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就有了中秋节。
赏月
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中秋之夜,人们仰望天空,将期盼团圆的情思寄托在那轮明月之中。
吃月饼
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了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如今,中秋吃月饼更是成了很多人必选的项目,取团圆之义。
观潮
除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中提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燃灯
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在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为兴盛,特别是广东地区,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出果品、鸟兽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玩兔儿爷
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月圆之刻,团圆之时
倾注的月色
都变成了手里月饼的流心馅
月光明媚、桂花溢香
都是人间好时节
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愿您阖家团圆
中秋快乐!
来源:金华广电融媒体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王妍彦/责编:卢洁/监制:李维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