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金华客户端4月14日消息
“战神”粟裕:烽火宣汤留存红色印记
80多年前,粟裕、刘英率领红军挺进师冲破敌人的数道封锁线,孤军深入国民党统治腹心地区——浙江,以几百人的力量牵制敌人10万大军,掩护了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展开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开辟了浙西南、浙南游击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一个战略支点。
那是一段怎样的烽火岁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将领、新中国首次授衔十位大将之首的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是怎样在南方建立战略支点,策应长征的?在江南春雨蒙蒙的三月,让我们跟随浙武红军与挺进师纪念馆讲解员陈祖南、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党支部书记陈凯良跨越岁月的长河,走进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走近“战神”粟裕。
01
临危受命
入浙策应红军长征
1907年,粟裕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一个富裕家庭。受家里一名长工的影响,他从小嫉恶如仇,并有着“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客梦。
1927年6月,粟裕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从此追随毛泽东、朱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征战疆场。
1934年7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失利,中央红军准备战略转移,进行举世无双的万里长征。为牵制和调动国民党军队,掩护红军主力突围,党中央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经福建北上到闽浙赣皖边区以调动和牵制敌人。先遣队遭到国民党军疯狂地围剿。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银坑的纪念馆
为保留革命火种,1935年2月下旬,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的工农红军挺进师538人临危受命,从赣东北出发,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从战略上配合主力红军长征。
“当时的革命斗争环境特别恶劣,挺进师入浙无异于‘垂饵虎口’。”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党支部书记陈凯良告诉记者,相关资料显示,挺进师入浙时,浙江的中共组织已被严重破坏,遍及50余县的60余次革命武装暴动和红十三军的斗争均遭镇压,浙江的革命基业几乎被摧残殆尽。
红军挺进师练兵场
挺进师在国民党统治腹心之区浙江燃起革命烈火,深深触痛国民党统治的中枢神经,不但吸引、牵制闽浙两省的国民党地方武装,而且迅速吸引国民党中央军,牵制第十八军为主力的7万兵力长达8个多月,从战略上策应了长征。同时,掩护挺进师主力南下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减轻了闽东、闽北、皖浙赣等邻近游击区的军事压力,使这些游击区赢得了恢复和发展的机会。
02
善战亲民
掀起浙西南革命高潮
1935年4月,历经艰难转折的挺进师从遂昌瓦窑岗到达原宣平县东坑村(现属武义西联乡),随后在现在的桃溪镇、俞源乡及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一带活动。
红军挺进师留下的宣传标语
“挺进师能征善战,在武义境内打过三次大仗。”陈祖南说,“1935年6月14日早上,挺进师得知情报: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黄绍竑要带士官教育团到金华了解情况,并亲自前往宣平县指挥作战。粟裕当机立断,决定趁敌人吃饭之机进行袭击。”此次,挺进师歼灭了该教育团一连两个排,连黄绍竑也差点成了俘虏。
粟裕这一仗打出了红军的威风,也惊动了南京当局,蒋介石闻讯立马派出用新式武器装备的财政部税警团3000多人前来清剿。粟裕灵活运用井冈山时期“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敌人”的战略战术,指挥挺进师迂回穿插,不仅毫无损伤,还在金华与武义交界处消灭了税警团一个连。后来,粟裕又亲自率领挺进师,袭击了原宣平县城,毙敌2人,俘敌100余人,缴获机枪4挺、长短枪100余支和大批弹药,并释放了80余名“囚犯”(大部分为1930年暴动时被抓的农民军)。
银坑村红军挺进师展览馆
“挺进师骁勇善战,对敌人毫不手软,但对贫苦百姓却亲民有加。1935年5月20日,挺进师来到银坑,立即在村里召开了村民大会,宣传革命精神,号召穷苦人民团结起来,开展打土豪、镇压地主恶霸行动,对村里的贫困户进行救济,并成立农村基层党组织……”陈凯良说,挺进师驻扎到银坑村后,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的多谋善断、料敌如神及部队所倡导的亲民爱民政策,砸碎了浙西南人民脖子上的枷锁,得到了民众支持。在红色思想的影响下,该村9名同志入了党,加上周边村庄20多人参加了红军挺进师。
“挺进师在1937年前后,在武义县桃溪镇子坑村成立中共宣(宣平)、遂(遂昌)、汤(汤溪)工委,在原宣平县先后发展党员83名,建立党支部6个,同情小组(参加者是建党对象)5个。”陈祖南说,“挺进师来浙江的时候只有538人,1938年北上抗日时,已经发展到1560人。挺进师入浙3年,保存了党领导下的南方一块重要战略区域,有力推动了新的革命高潮到来,也在浙江大地留下了不朽的足迹。”
来源:金华发布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严可为/责编:卢洁/监制:李维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