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谁削紫芙蓉——尖峰山的几种面相
作者:高旭彬 朗读者:吴姝隽
尖峰山是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的!
尖峰山远观确实不错,确实像一朵娇嫩的芙蓉呈现在北山这架巨大的屏风上,而且随着阴晴雨雪的变化不断改换着画面的内容。无论你站在城区看,浙江师范大学校园看,还是比她高许多的北山观景台看,她都是那么的楚楚动人,风姿绰约。尖峰山是金华人窗台上最精致的盆景;少了她,金华所有朝北的窗户便空白无物了。
不过,这只是远观的尖峰山,近处的尖峰山大概就有些单调乏味了,只有清一色的树石。大凡一个地方要成为名胜,不外乎两个条件,奇特的自然景观与丰厚的历史积淀。尖峰山好像都没有。尖峰山一没有怪石苍崖、流泉飞瀑,二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名公巨卿对她留下过题咏,像摩崖石刻这样的名山标配这里一处也没有。所以游完了尖峰山的人大约都会有些失望,就像赴了一场盛宴,可是并没有看到什么精彩的演出。
不过这只是爬尖峰山不多的人的看法,当你爬山的次数足够多以后,才可以真正看清这位“美女”的面目。她,含蓄而蕴藉,并不一览无余。
上尖峰山的路有许多条,路不同所获自然不同。密林深处有密林深处的趣味,悬崖之畔有悬崖之畔的感受,走大多数人都走的路虽然便利而安全,但却不太可能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从尖峰山的南坡爬,除景区的道路外,还有一条“古道”与捷径。这里虽然有几处要从崖壁上通过,给人的感觉却迥不同于以往,有一种特殊的探索与征服之后的快感!这里的悬崖看似凶险,其实攀爬的难度系数并不大,一般的人绝对没有问题。而且这里除刚开始时的一小段密林外,视野都非常的开阔。可以时时回首眺望市区,真有“步步前登清汉近,时时回首白云低”的趣味!此外,从主峰西侧的缓坡开始爬起也很有意思,那仿佛是你慢慢靠近一位心仪已久的女子的过程,始则是颈肩,继而是耳腮,然后可以转过身来,仔细端详她的五官。你们的距离是如此的合适,你可以感受她吹气若兰的呼吸,又不至于失去对她整个面庞的把握。
爬尖峰山还要看时间与天气。尖峰山一年四季阴晴雨雪各有不同。我常在春天雨霁时登山,这时候雨脚初歇,群山间云气四溢,来回飘荡,乘着雨雾上山,自己的脚步也觉得轻快不少,飘飘然两腋生风。真觉得自己也如仙人一般,不知人间何世?至于秋日登山,我觉得最适合的是在傍晚,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踏着满阶的落叶,行至半山便可西望,这时候红日往往与乌云还在争斗,一个要出头一个不让它出头,暮色交织着霞光,半空中如翻江倒海一般,不知幕后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发生。忽然间天色就暗了下来,周围一片寂静。目睹此景,一种苍凉的历史意识与时空意识油然而生,使人顿悟人生的真谛!
晚上爬尖峰山的也大有人在。晚上爬尖峰当然以有皓月当空的三五之夜为最佳。约上二三良朋,驱车山下。一路踏着从树缝间漏下的月光而上,真如碎金裂银一般,会发出声响。路边有时还会有不知名的小动物跳过,让人既紧张又兴奋。及到山顶,忽见整个金华市区霓虹闪烁,车水马龙,色彩璀璨的就好像在你面前摆了一桌宝石造就的盛宴一样,远远的盖过了天上星星的光芒。你路上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事实上,尖峰山的人文积淀也很丰厚。尖峰山过去四面皆有寺庙,西面的智者寺自不必说,那是大家最熟悉的。肇始于南朝,盛极于唐宋,作为梁代著名高僧惠约的道场而名闻遐迩。东面的潜岳寺与北麓的宝峰寺也很有故事。潜岳寺,原址在今芙蓉湖水库内,宋元时代是很多本地文人在北山雅集的重要场所。曾任婺州知州的南宋词人韩元吉,曾任宰相的金华人叶衡数度在此聚会,浅斟低唱,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潜岳本来就是尖峰的别名。至于宝峰寺,在尖峰山背后的宝峰垅内,同样在南宋末年的时候,这里住过一位有名的诗僧画僧玉涧。玉涧擅作山水,他的作品远播日本。其中的《潇湘八景图》至今还有数幅保存完好,水墨交融,明快清淡,给日本绘画以深远的影响。宝峰寺是一个很幽静的地方,玉涧晚年归隐于此。我怀疑,他的许多作品都创作于此。尖峰山的南麓,今长岭水库的西北侧,还曾经长眠过南宋金华的另一位丞相王淮,王淮在南宋孝宗朝当过7年宰相,时间比叶衡还长,在历史上很有影响。他过世后的神道碑由杨万里撰写,陆游书丹。据他的族侄王柏记录,这个地方曾经“门前松径里许,丰碑道旁,规庑宏壮”,如今却只有满目波光,数点白鹭了。这种沧桑变幻,不可谓不巨大!
咏尖峰山的诗,历史上也有好多。其中明人杜桓的“长山直下小尖峰,一朵芙蓉植半空”最为有名,被引的最多。其实这两句很有可能是从元代文学家吴师道的“千峰烟雨乱峥嵘,中涌芙蓉一朵青”中化出的。杜诗后面还有两句“雨霁袭衣岚气湿,春深照眼翠光浓”,虽也不错,但都逃不脱吴诗的笼罩。此后,明人胡应麟的《金华山杂咏八首》中也有一首咏尖峰山,道“万仞嵯峨雾色重,青天谁削紫芙蓉”。这个意象太美丽了,谁都舍不得丢弃它!尖峰山的山顶在宋元时代还曾经有过一座古庙,元代金华诗人叶颙与庙里的和尚还有交往,他曾经写过一首《赠芙蓉峰顶圆通道者》送给他,他说这位高僧“野性如猿酷爱山,梦魂常寄碧云间。会当拭目蓉峰上,看尽人间行路难。”看来也不是完全遗世独立不问人间疾苦的。这样的诗歌一直到清代还有很多。
尖峰山居于金华城之北,北山之前,如果把整个金华市区比喻为一张大桌的话,尖峰山就是这张大桌边上的重要一员。她虽然不太开腔,却永远是这个家庭最主要的成员,她在家就在。尖峰山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了,她还将亿万年地继续存在下去。而我们在她面前不过是电石火光一般的过客而已。尖峰山的故事还会继续演绎!
来源:金华广电融媒体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沈欢/责编:卢洁/审核:黄鹤/监制:李维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