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的悲剧扎痛人心!孩子“病”了,家长怎么做?这几条线索一定要留意→

金彩云客户端 董金姣 /文 2023-02-04 13:10:19

全网关注的胡鑫宇事件,在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召开新闻发布会后有了结论。一个花季少年选择自缢的方式离开,令人叹惋,也足以扎痛我们的心,“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推到我们面前。

这两天,记者耳闻了我市一些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的想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他们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分享一些经验和提醒。

警惕孩子轻生,这些征兆要留意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当孩子步入青春期后,不少家长担心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是厌学、厌世。事实上,这样的案例,在金华市6138热线以往接待的案例中不少。

孩子“病”了,孩子痛苦,家长必然也不轻松,心里也最怕孩子有轻生的念头。 金华市第二医院心理专家黄恩表示,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在心理、生理上会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家长可以从5个方面关注:

第一个是环境线索。孩子跟同学的关系有没有什么变化,或者说,有没有校园欺凌等事件发生过,此外,家庭里的亲子关系也要留意,如果有事情发生了,那就要引起重视。

第二个是言语线索。言语线索主要是一些口语表达跟书面语言,孩子口头上有没有说不想活、活得没意思之类的话。书面语言的话,可以通过孩子的微信朋友圈、日记等方面去观察、留意。

第三个是情绪线索。家长可以对比一下孩子的情绪变化,是不是这段时间不开心,是不是经常哭泣等,还可以通过他的面部表情来看。

第四个线索是行为线索,主要看孩子有没有写一些消极的话,比如说变懒了,或者有没有买一些轻生用的药品等,有没有躲避人群,跟过去完全不一样的变化等。

第五条线索是身体变化,比如说有没有失眠,胃口下降等。有些孩子会有自残倾向,但他知道这个行为不对,会有所遮掩,家长不妨多关注一下孩子的身体,留意孩子的手臂内侧、大腿内侧等部位,看看有没有伤痕。

黄恩表示,家长首先不要太过惊慌,做好陪伴的同时,带孩子去看专业的心理医生或找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看一看,给孩子的精神状况做一个评估,对面临的风险做一个相应的干预方案。

“家长要能够做到多听少说,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分析他现在面临的难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些消极悲观的念头。如果说自杀风险比较高的话,那该住院还是需要住院观察,做好24小时监护,防止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黄恩说。

孩子“病了”,家长这样做很重要

一个案例就是一本书。6138热线志愿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毛晓波也密切关注了胡鑫宇事件,对于发布会上通报的一些心理刻画细节,他表示,其实青少年抑郁、轻生离我们并不远。这方面的案例,他也接待过。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他特别想提醒家长,当孩子“病了”,把心“封”起来了,身边人要高度重视,“家长怎么做”很重要。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痛苦。对孩子的心理病情,“战略上轻视、战术上重视”。战术上重视,在于陪护孩子治疗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当孩子出现消极情绪,家长要帮助其抽离当下那个环境,因为新环境可以带给人兴奋,从而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产生愉悦感,或者,及时转移其关注点,让孩子做一些喜欢做、感兴趣做的事或运动。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做好倾听。孩子把心理垃圾倒出来了,他心里也就轻松了。此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有一个正常的符合自然规律的作息,即让孩子好好吃饭、睡觉

毛晓波说,他接待过的一些曾经抑郁、轻生的孩子,通过各方面的综合干预,以及孩子、家庭本身的调整后,有的已经转好。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有波折,但家长的理解、耐心和爱是支撑孩子转好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悲剧事件发生后,身边不少家长对孩子进行了生命教育。在6138热线志愿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利看来,家长也要对孩子进行一些理想和平常心的教育。

“目前孩子抑郁厌学轻生集中在初高中,也就是青春期比较多,属于需要自我认同的阶段,孩子迷茫受家庭环境影响的因素非常大。”张利用独特的视角带家长认识孩子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可能是孩子非常规的、可以争取到休息、可以不那么努力的手段。孩子用生病的方式做自己,这时抑郁并不是孩子“坏”了,而是积极抗争的手段,留出了全家人改变的空间。对于厌学和轻生,与青春期情绪脑发育和非黑即白的认知观有关,在现在的内卷之下,家长的口吻趋向于,要么优秀要么悲惨,孩子找不出中间的路来。

“我们大多数人幼时成绩平平,现在也活得很好,人生奋斗的精彩多在于过程而非结果。”如果家长在这方面有困惑,张利建议可以观看印度电影《最初的梦想》,一个讲述孩子高考失败轻生父母怎么做的故事,或许能受到启发。


编辑:王妍彦
二审:王春雷 骆雨婷
三审:章果果

0

精彩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