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一万很普遍吗?在金华......
近日,一则#在中国月收入1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截至发稿前,该话题阅读量达7.3亿。
今天,又有一个话题词紧跟其后上了热搜——#为什么感觉工资过万很普遍了#。
其中有一条评论特别有意思:“月入一万,在微博是刚入门的水平,在知乎是贫困的水平,而在小红书吃饭人均少于200都是生存。”
那么,月薪过万真的很普遍吗?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说说。
根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按照统计公报,全国就业人员7506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 46271万人,城镇非私营就业人员是17039万人。据此,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一个职场人士月收入的可能性。
如果你是上市公司员工,平均月薪能到1.29万,但这样的人只占全部就业人口的3.5%,那算凤毛麟角。如果你足够努力,进了一家国有或民营企业,你的月收入可能达到8100元,这在就业人口中占到22%,这也算靠前的。剩下私营企业占就业人口的78%,平均月薪还不足5000元,这才是就业市场的底色。
另外,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显示,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06837元,首次突破10万元。2021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2884元,只有北京超过10万元。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以2021届为例,总体上看,2021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月收入为4900元。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月收入为3919元,非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月收入为5959.12元,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月收入则为7407.59元。
也就是说,月入1万几乎是2021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月收入的两倍。
记者也采访了身边的一些亲戚朋友,让我们从这份小样本里来看看金华各行各业的收入情况。
武义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层公务员朋友小Z告诉记者,算上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公积金等各种收入,去年他的年收入达到了12万元。“我的支出基本上是房租与日常生活开销,一年存个7万元没啥问题。”小Z说,他自己也很喜欢当下的生活状态。
小L是金华芙蓉外国语学校的一名编外老师。她告诉记者,加上3300元的基本工资和2600元的课时费,自己一个月到手能有5900多元。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多,但再加上6万多元的年终奖、教资改卷费、公积金等,收入其实还算可观。“女孩子这样不错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想带爸妈买什么,吃什么,去哪里玩儿,都不太用多考虑。”小L说。
那么金华媒体行业的记者工资能有多少呢?刚进单位一年多的小Y透露,除去五险一金等,自己每个月到手的现金收入主要和绩效挂钩,稿子写得多而且点击量高,收入就高。“现在的我超过20元的奶茶就舍不得买,更不要说买喜欢的奢侈品包包了。”小Y告诉记者,每个月到手1万元是她这两年的目标,想多攒点钱买辆车。
在开发区当社工的小田一年到手8万多;一个月休息四天,从早上10点工作到晚上9点的理发师小李一个月能拿到一万多;代驾司机老黄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三个半小时,从晚上7点上到10点半左右的他,一个月能赚5000多元……
放眼金华,能月薪1万的,其实真没有大家想象中或认知中的那么多。大多数人都拿着普通的工资,过着普通的生活。
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在《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了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即收入与幸福感不成正比的现象。对于个人而言,工作有很多未知和可能性,生活也是。收入当然重要,但幸福的生活,并不来源于收入。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