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究生的侄子返校后的第一件事,竟然是去了趟推拿店。细聊后发现,对于推拿,95后、00后是认真的,且爱到骨子里。活力四射的少年,最终徜徉在技师“按、摸、捏、揉”的手法里。
“只有0次和无数次。”侄子说。
尽管正骨师傅李大哥、推拿好手郑阿姨下手快狠准,在他们的手下你可能痛到尖叫,但是你仍然会想要被他们一手掌握,在你的肩颈腰背“左边画个龙,右边再一道彩虹”。
侄子第一次进推拿店,是在室友的带领下。室友是个有推拿店会员卡的男同学。从好奇到老练,侄子不过耗时2个月。后来的大学时光,成就了他资深推拿爱好者的人设,关于师傅的手法力道,他也已经从肢体接触的那一刻就能判断。当然,室友还是更胜一筹,连师傅按的穴位,还有诊断结果都能抢答。
去年毕业的金华小伙陈志,第一次推拿经历是在2020年。“坐姿不正确,导致脊柱侧弯。进去的时候,左半边的背麻了好几天,出来后,已经活蹦乱跳。”陈志说,也是这次经历,让他感受了什么叫疗效显著。直到现在,陈志还是保持着一两个月去一次推拿店的频率。“酸、痛,又夹杂着爽。”
当唐师傅说,有些年轻情侣在七夕等节日当天选择到推拿店度过时,更是证实了这届年轻人不简单。“他们说,去看电影不如来推拿。”可能是从“中年人”被定义为“92年以前出生的人”开始,也可能是从“脱发、枸杞、穿秋裤”成为年轻人的标签开始。本届年轻人注定在养生这条路上,走得比前辈们更早更快。
“店里1/3的顾客的年龄在30岁以下。”唐师傅的店开在万达广场一栋公寓内,面对二十出头年轻人常见的身体问题,他早已司空见惯。肩颈问题最多,其次是腰背。原因无非是长期低头和久坐。“对着电脑,或玩手机造成的。”
在唐师傅的通讯录中,联系他频率最高的年轻人,一周要来一次。“他们很注重养生,有点不舒服就要过来。”
9年前将推拿店搬到骆家塘时,张建玲也没想到,有一天,店里的年轻顾客越来越多,现在达到百分之二三十,其中多数还是学生。
“咋回事,小伙子,你这富贵包都赶上四五十岁的人了。”
“怎么年纪轻轻,也需要来推拿。”
年长顾客们的言辞间,让这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直接体会到了什么叫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年轻人啊,你湿气太重,不要久坐与熬夜。”
面对这些学生,张建玲免不了拿出当妈的架势,每次都要好好叮嘱一番。“学业压力大,就业压力也大,这届年轻人不容易。”与学生们的交流让张建玲对这些孩子多了份理解。
事实上,当代年轻人早就已经开始在推拿店里预习中年危机了。
今年春节,张建玲店里就来了一位年轻的老客。在外地读大学的少年回到金华的第二天,就来了店里。少年第一次走进张建玲的店,还是在高中。
“当时高三学业压力大,他妈妈带着来的。经常被店里技师‘折磨’得哇哇大叫,但结束之后他觉得身体很轻松。”从那以后,少年爱上了让自己身体放松的感觉。上了大学的少年觉得,按摩并不像大家想的是“中老年活动”,也不只是满足理疗这种“刚需”,很多年轻人把推拿视为一种日常消遣,一种休闲方式。
在张建玲的店里即将结束采访时,来了位学生,她想趁着回学校前,再来放松放松。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