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片降糖药,竟然能把孩子变成植物人?
今天上午,一则“降糖药竟成为毒药”的新闻登上热搜,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2月25日,河南新乡1名16个月大的男童误食奶奶的降糖药,诱发低血糖脑病,因为家人并未及时发现,最后导致病情恶化,成为了植物人。
事后,男孩的奶奶追悔莫及,撕心裂肺地喊着:“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睛还给孙子。”悲剧既已发生,我们自然希望孩子能快快好转,可事前谁又能想到,一次疏忽大意,影响到的竟是孩子的一生……
一片药,威力为何如此之大,使得一个美满的家庭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和伤害?带着疑惑,记者咨询了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王有成。
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这种经历?感冒时,你的药会被爸妈掰成一半或是三分之一;挂盐水时,你的盐水瓶总是比爸妈的小,数量比他们的少?这是因为,你的身体还不够“强大”。
“幼年时,儿童机体处在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组织器官都还不够完善,肝肾功能也比较弱,是高风险的用药人群。”王有成说,新闻中的孩子只有一岁多,身体就像是一个小水杯,无法承受海量的水。“这个时候如果用药不当,就很容易造成肝肾损伤以及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对其后续生长发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那么如何控制药量,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呢?一般来说,儿童用药根据体重计算。“这不是绝对的,具体要结合现有病情、孩子的身体状况综合来研判,家长最好不要盲目下定论,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嘱咐。”
“之前也碰到过小孩误食药物的情况。”据王有成描述,有很多家长把药买回家后随手一扔,给孩子留下了很多误食机会。“优甲乐是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药品”,让王有成印象深刻的是,在自己临床治疗的案例中,有一名4岁儿童,短时间内连续误食了十几颗优甲乐。孩子送到医院时已经出现烦躁、心动过速等中毒表现,非常危险。幸运的是,经过洗胃、输液及其他对症治疗后,孩子最终并无大碍,但这也让王有成感到后怕。“所幸家长送来得及时,如果时间耽误久了,后果不堪设想。”据王有成回忆,如此案例比比皆是。“之前还碰到过误食降压药、避孕药等药物的小孩,这简直是胡闹,作为医生,有些后果我都不敢想象。”
要想减少这类“闹剧”,首先家长得重视起来。“孩子尚小,对许多药物的药理并不知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极易误食。”王有成建议,家长可以把药物放在高处,或者统一收纳并上锁,能有效避免孩子误拿误食。“家长还要对孩子做好科普教育。”人总有疏忽的时候,这时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便决定了他的行动力。在此基础上,如果孩子能够大致分辨可食和不可食,就会最大程度地避免危险的发生。
一、阿司匹林:儿童不适宜使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可导致儿童的Reye综合征,该症状表现为急性脑病和肝功能衰竭。如果儿童患有病毒感染,服用阿司匹林还会增加这种病毒感染Reye综合征的风险。
二、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尽管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见的退烧药,但儿童不能过量服用,否则会导致肝损伤和其他不良反应。
三、常规的感冒药:大多数感冒药可能会包含对儿童有害的成分,例如:退烧药物和抗组胺药物,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度兴奋和呼吸道狭窄等不良反应。在给儿童使用感冒药时,应该按照医生或药品标签上的说明来用药。
四、抗生素:儿童并非每次发烧或感冒都需要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性问题,况且在儿童服用抗生素时,会破坏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肠道问题。
最后提醒家长,一旦发生误食、多食的情况,无论是小孩或是成年人,都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治疗。“及时救治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王有成说。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