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晚,著名歌手李玟去世的消息令不少网友痛心,也有人感到震惊。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看起来阳光开朗的人,也会得抑郁症?
作家安德鲁·所罗门在《正午之魔》里写,“焦虑发生于想要自己没有的东西却又不努力获得的时候;而忧郁则发生于想要什么东西,努力争取却失败的时候”。如此看来,抑郁似乎更容易成为人们当下的困扰,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努力也没有用。
今天我们从“书”的视角,观察抑郁。“金华书单”第三期,我们特邀5位心理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工作人员,为大家推荐与抑郁症相关的书籍。希望在你或家人朋友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帮助。
如何看待“忧郁”比“忧郁”本身更内核
——《忧郁的解剖》
推荐人:潘亚峰(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博士生导师)
作者罗伯特·伯顿本身即深受“忧郁”的困扰。为排遣自身忧郁,他将自己一生积累的学问以平易近人的形式揉入该书的写作中。这本写于1621年的巨作,如今看来也不过时。全书不限于心理学,还有气候学、教育学、医学、神学。
受制于当时的医学与心理学发展水平,作者从多角度出发,剖析了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比如,悲伤、羞愧与恐惧等个人情绪是造成一个人抑郁的内部原因,而教育、穷困、失去自由等则是造成一个人抑郁的外部原因。有时,他的某些分析看起来似乎“脑洞太大”,比如他认为“忧郁”与母乳有关,又或者来源于巫婆的法术。但无论如何,透过他的思考,读者们开始重新看待“忧郁”这一人类古老的情绪。当我们还不知抑郁症为何物时,如何感受它、如何谈论它、如何与它共处?这对我们看待今天的抑郁症,不失为一种宝贵的、颇具启发性的视角。
爱是一种能够产生爱的力量
——《爱的艺术》
推荐人:许梦熊(自由撰稿人,心理学毕业)
艾里希·弗洛姆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爱的艺术》则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汉译诸多版本,以李健鸣所译最为中肯。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用诗来展现爱的艺术,弗洛姆则以精神分析来剖析爱的艺术。弗洛姆把爱看作是人类对自我生存的一种思考和回答,他以为“爱的能力取决于一个人摆脱自恋的程度,它也取决于我们成长的能力,取决于我们在对世界、对自己的关系中所发展的一种创造性倾向的能力”,这种摆脱、新生和觉醒的过程,需要一种品质作为前提,那就是信念,是以“爱的艺术的实践需要信念的实践”。相信爱的可能性,就是相信人的真正本性并非与爱背道而驰,尤其在人类已经处于自我剥削的状态下,抑郁像霉菌一样侵蚀我们的内心时,爱的艺术尤为重要。
一套治疗多种情绪的方案
——《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自助手册》
推荐人:何可人(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中心专职教师)
在咨询工作中,抑郁情绪问题以及抑郁障碍的来访者通常认为自己身边没有什么好事情,并把问题归咎于自身,这样的想法容易让自己陷入抑郁。通常,我会协助他们学会识别自己想法上的偏差,与自己的负面想法保持距离。
本书是推荐给情绪问题或障碍者的书,帮助患有惊恐障碍、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人士,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认识到不良情绪亦将影响个人情绪健康。读者可以从中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思维以及行为,并学会用有效的应对方式抚平不安的情绪。
问题不是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才是问题。坚持完成每一章提供的练习、家庭作业以及自测题,即可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重拾愉快而富有成效的生活。
行动是战胜内心黑暗的开始
——《走出抑郁》
推荐人:傅承瑶(金华市第二医院心理治疗师)
作者彼得·吉尔伯特,是英国德比大学临床心理系教授,虽然身为研究心理问题的专家,但也曾遭受过抑郁的困扰,可见抑郁是多么狡猾。但就如作者所言:“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给自己定位,这虽然痛苦,却是产生转变的驱动力。”
本书是写给那些希望更多地了解抑郁症状,并通过自我帮助缓解抑郁症状的人。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是对抑郁的介绍,第二是提供一些缓解抑郁的自助方法,第三是介绍这些方法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虽然这本书不会直接改变让你痛苦的现实,但了解抑郁及其发生机制有助于帮你摆脱抑郁。
最后,想对处在抑郁困扰中亲爱的你说,如果你能打开一本书、走进心理治疗室,那你离摆脱抑郁症就成功了一半。
放下成见和执念,看到真实的自己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推荐:罗猫(资深媒体人)
为什么有些人一开车脾气就大,甚至引发“路怒症”?
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那是因为,很少有像车这样的物品,既强大又听话,不仅很大地扩展了你的行动能力,而且几乎完全听命于你。于是,开车的时候,人会极大地强化“我能掌控一切”的幻觉。而堵车、加塞等开车时容易出现的种种状况,都会把人从这种“自恋幻觉”中拖出来。于是,恼羞成怒不可避免,因为“自恋幻觉”被打破了。
哪怕是再自诩强大、宽容的人,心里都难免有一道坚固的墙。这道墙,是对自己的自恋,对他人的成见,还有对周围环境的执念。这道墙不一定能保护自己,却很容易禁锢自己。只有拆掉这堵自恋之墙,放下成见和执念,才能放下孤独与压抑,找到心灵的宁静与爱的陪伴。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多角度剖析自恋产生的机制、拆除心墙的方法,让我们看到真实的自己,疗愈自己,有力量去拥抱世界。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