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让“学习型观影”成了人们观影的统一姿势。《<长安三万里>中的48首诗整理》《看完电影,我和孩子规划了暑期的阅读书单》《<长安三万里>诗词汇总》……各种关于影片的学习资料层出不穷。
从一部电影里,我们可以读出什么?可以再看看什么相关书籍?“金华书单”第四期,我们邀请了四位观影者,推荐与《长安三万里》相关的书籍。希望大家能选到一本适合自己的书作为电影的延伸阅读。
李白到底是人是仙,作品给你答案
——《李白传》
推荐人:郭强(作家、金外初中部语文老师)
上次看到电影中的李白还是在《妖猫传》,那句:“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
从小到大,语文课本里面都有李白。李白在课本里的标签是:诗仙、浪漫、豪迈、洒脱、风华绝代……但《长安三万里》让我们看到了李白的吹牛、爽约、不靠谱、傍大佬、糊涂、尴尬、潦倒……
我们都爱李白,尤其是年轻人,意气风发,一见就容易钟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又慢慢远离李白。我们都喜欢李白,却没人愿意成为李白。为什么?因为李白的一生,除了天才的诗,其他方面好像一无是处。但如果你因为李白世俗上的失意、失败而诋毁李白,那你将错过一位真正的天才诗人。
唐代涌现了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诗人,群星璀璨。他们或许衣衫褴褛、形单影只,或许穷困潦倒、一无是处,他们却是一群可以克服地心引力的人,他们用艺术飞行,就像李白自己写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如果你爱李白,就去读李白吧。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李白到底是人是仙,李白的作品会给我们答案。
读吧读吧,虔诚的阅读是最好的纪念。
一首诗如何穿越千年时光,来到我们面前?
——《有诗自唐来》
推荐人:呆呆(媒体人,有时读书)
当你读着李白的诗,有没有想过,唐代印刷术还没有发明,诗集也没法像现在一样在书店销售,一个靠口头和书写形式传播的年代,一首诗如何穿越1000多年的时光,来到我们面前?
汉学家倪健的《有诗自唐来》可以解答这个疑惑。这本书探讨了唐代诗歌的传播路径。
唐代诗歌是怎样进行大众传播的?有的是口头传播,有的是进入“娱乐圈”被谱曲传唱,有的是被题写在驿站、名胜、旅店、寺庙的墙壁上,总之,肯定是人来人往之处,乃至这些诗歌成了唐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组成部分。还有一些著名的题诗地点,发展出了新的形式:诗板。
以上几种传播方式,都可以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找到对应,可见编剧的功课做得也是很足的。
不过,你今天读到的李白的诗,未必就是李白写下的那一首,甚至未必就是李白写的。千年来,通过一个个人的手、嘴、耳朵和记忆,你真不能确保你现在读到的诗,就是诗人写下的最初版本。而每一首唐代诗歌来到我们面前,都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经历社会动荡、时代变迁、审美认同的考验……很多诗传着传着就消失了。
诗歌中“感发的力量”,娓娓道来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推荐人:余闲(儿童文学作家、中国计量大学副教授)
叶嘉莹曾以“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两句自述己志,将一生都奉献给中国古典诗词。这两部书精细地分析了王勃、骆宾王、陈子昂、张九龄、孟浩然、王维、李白、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韦应物、白居易、柳宗元等二十余位诗人的作品。
她在解诗时,往往由诗人的生平经历、历史背景、思想性格入手,再论及他们的诗歌,同时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诗歌中“感发的力量”,娓娓道来,入木三分,同时又感人至深。读者阅读此书,在领略诗歌的优雅与隽美的同时,更能体会到诗人们独到的用心。
推荐给那些酷爱历史的读者
——《两京十五日》
推荐人:罗帆 (诗人、小说家)
《长安三万里》各路名人粉墨登场,正史、野史交织的“非虚构写作”手法,让我联想到当代小说家马伯庸。我从《古董局中局》开始追读马伯庸的小说,任凭想象在时间与空间里来回穿梭,坠入马伯庸的历史时空是令人大快朵颐的,也是酣畅淋漓的。
在厚重的历史长卷里,《两京十五日》为我们刻画的时间轴线位于大明洪熙元年,空间维度铺设于明代大运河之上。
一个小捕快、一个女医生、一个芝麻官、一个当朝太子,为名为利为情为义,将我们卷入十五个日月星辰的奔波与凶险之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讲述当朝太子朱瞻基拯救自己、拯救大明的传奇故事。
这不仅是一本历史小说,也是一本大运河的科普书籍。书中蕴藏着玄机、推理和哲思等多维度视角,既有着细腻的人物刻画,也有着宏伟的明史渲染;既凝缩于时间的局促之中,也推开了空间的疆域之门。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