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潭古道
作者:杨方 朗读者:马鑫
(点击音频,一起聆听)
一个人走在冬天的斗潭古道上,大地渐次荒凉起来,不见人影,也不见飞鸟走兽,只有风声从松林中呼啸而过。我心中闪过一个念头:沿着古道一直走,是不是千年前的后晋?还是比后晋更久远的唐、汉,抑或是春秋吴越?
《古道歇棚记》载: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隋书地理志》也有载:古道繁织、逶迤远上。古道,跟长城一样,跟运河一样,是大地上留存下来的伟大文明。
斗潭古道隐没于江南草木葳蕤的山中,当是江南零散村落遗留下来的最朴素的文明。走在斗潭古道上,可以感受到时间之远,大地之永恒,人之渺小。想来曾经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沿这条古道走进了斗潭村?斗潭村,距永康县城约25公里,可谓山高,路远。来此地的人,都是与斗潭有前世约定的人吧。写下《中国姑娘》的鲁光先后七上斗潭。他最近一次来,与房前闲坐的阿公搭话,阿公八十八,年长鲁光一岁,叹自己已经白发如雪。鲁光摘下帽子,调侃自己已经连头发都没有了,两人像孩童一样哈哈大笑。阿公问鲁光:“从何处来?”鲁光答:“从北京来。”阿公感叹:“介路远,太难得。”鲁光答:“斗潭是个好地方,每次回永康,都要上斗潭。”一个人,来过一个地方七次,对这个地方会生出感情来。鲁光上世纪80年代以文著名,现在画也著名。斗潭的山、斗潭的青菜萝卜、稻草篷、老牛、荷、孩童,应该都曾入过鲁光的画。
其实斗潭的山水,更适宜入朱一虹的山水画。朱一虹的山水画里有超现实的升华感,高山令人仰止,时间在空谷无限绵延。一条古道,当有空隙之美,犹如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里呈现的感觉——人世时间与梦的时间重叠在了一起。斗潭古道就是一个古代与现代重叠的文明之物。《光绪永康县志》载:“斗潭山,其上有三石潭,水清不尘,可鉴毛发”,故名斗潭。斗潭清澈的潭水是自然画卷里的飞白,古道是时间的脉络,在古道上走的人,都有自己的来龙和去脉。
我来斗潭,斗潭在我心里,留下了一座山的分量。从此斗潭的万物,与我有了说不清的关联。看山是山,或者看山不是山,山都还是那座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考证,章服的墓在斗潭,墓志铭乃南宋状元陈亮所写。陈亮与辛弃疾等交好。小小的斗潭,前有陈亮文字,后有鲁光文墨,古今文人都曾来过此地,使得这个朴素的村子,有了浓郁深厚的文化气息,成为文化上的“心居”家园。斗潭的房舍,因而叠印着书画里的多重空间。斗潭的树木因而生得格外的旁逸斜出,斗潭的飞蓬与芒草,飘零君不知,被风吹起时都自带了忧郁的艺术风范。谁家门前的花,开成了黄四娘家的花满蹊。就连散步的鸡,吃草的牛,也像个艺术家一样喜欢孤独地对着斗潭山沉思。种豆斗潭山下的农夫,或采青菜于东篱下的农妇,都活成了隐世的陶渊明。
陶渊明的归隐地,他在诗中隐约提到过,似在柴桑城的郊外,位于一个山坳里,跟斗潭村一样三面环山。陶渊明的诗中提到过一些神界植物:丹木、扶木、三珠树、凌风桂。这些植物在现实里是莫须有的,在他的归隐地,或者在这样的一座斗潭山,也许是有的。世人都知陶渊明爱菊、爱柳、爱植物。他笔下的植物,郁郁葱葱,枝柯横斜,颇富诗意。可以说,是植物帮助陶渊明完成了真正的隐逸。斗潭山可谓一座自然的植物园,从苔藓到灌木乔木,种类丰富。人处在植物的包围中,会得以提神醒脑,缓解压力。斗潭山是草木的乌托邦,也是文人的乌托邦。沿着古道走进斗潭的人,在叠印的时空中穿过了山外的山,看见了天外的天,世外的世外。
来过斗潭之后,我常常有一种时空重叠的感觉。山外下雨的天气,斗潭在下雪。山外风声喧哗的季节,斗潭安静如世界的凹坑。山外无月的时日,斗潭的明月,端正地落在那口后晋的古井里。山外被云霾遮挡的某个黄昏,斗潭的落日,正无限美好地照在李氏宗祠雪白的墙壁上。
这座修建于1948年的李氏宗祠,是为了纪念斗潭李姓始祖李贵公而建。祠堂中有徐加方的题字:狮象踞于北凤凰舞于南古称善地;贵公创在前宗族行在后今胜桃源。先生的题字,概括了一个广阔的家族史。据《华溪武平李氏宗谱》记载,李贵公为馆头李氏第十一世孙,生于明弘治戊午年(1498),成年后从善塘前宅迁居于此,以此推断,李贵公迁居斗潭的时间可能是在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李氏未迁居斗潭之前,此地有应姓、俞姓居住,村后春风岭上还有陈家母塘,以前至少有四个地方有人居住过,后来其他原住民逐渐湮没,只有李姓一门在此繁衍生息下来。而据李姓老人讲,斗潭村最早是给人守坟的。从前,只有当大官的人家才有人守坟。以此推断,斗潭或曾出过大官。如此风水之地,注定会风生水起,李姓后人在此一代代繁衍,便有了今天这个充满烟火气息的人间幻境。
唐诗人李端有诗“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李白也有诗“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斗潭古道落过黄花,也绝过音尘。我走在斗潭古道上,古道衍生出时间的伟大和寂静。我咳嗽一声,声音散如太虚。我当下便杳然自失,恍若置身万山之中,恍若置身千年之前。山是洪荒的山,时间是洪荒的时间。一条大地上的斗潭古道,起始于斗潭山下的法莲村;经斗潭村,过春风岭,进入缙云地界,绵延不过十几里。我走在古道上,却有一种永远也走不到终点的感觉。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