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 “小青荷”

金彩云客户端>头条 记者 季俊磊/文 陈斌 季俊磊/摄
2023-10-11 10:25

身着青绿,微光成炬,向光而行。

杭州第19届亚运会,除了奋勇拼搏的运动员,还有一些年轻人贯穿了这场盛会始终。“小青荷”是他们共同的名字,取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此次亚运会共招募3.76万名赛会志愿者“小青荷”。金华作为杭州亚运会协办城市之一,来自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三所高校及社会招募的1400余名“小青荷”组成赛会志愿者队伍活跃在金华赛区赛场内外,服务总时长达12.21万小时,以周到、热情、专业的服务为亚运汇入青春力量。



“我们都是幸运儿”


9月28日0:25,菲律宾藤球队抵达义乌机场,“小青荷”张语兮和同伴在前一天晚上10时便去接机。她站在到达口,举着接机牌,一站就是近两小时。当她远远看见菲律宾藤球队员到达,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嘴里不停地说着“Welcome To Jinhua”。

几乎每一位来金华参赛的运动员,从抵达机场开始便能深切感受到“小青荷”的热情服务。“2021年5月,杭州亚运会金华赛区志愿者启动招募,各高校学生、社会人士报名热情高涨,后台报名人数每天都在成倍增长。”市亚运办人力资源工作组工作人员楼严凯介绍。

赛会志愿者招募的基本是在校大学生,最早参与报名招募的大学生有的毕业了,与亚运会失之交臂。“能有机会参与亚洲最大的体育盛会,我们都是幸运儿。”“小青荷”周昭玮笑着说,他们渴望在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中展现出大学生的青春色彩。

“一个人一辈子没有太多机会能把自己‘青春最好的那几年’投入到这种大事上。”周昭玮曾担任过浙江省足球超级联赛、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等赛事志愿者。杭州第19届亚运会志愿者招募一启动,他便率先报名。业务培训时,他的书包里始终装着一本英语单词本,随时随地为自己“充电”。在他看来,“小青荷”必须“能文能武”,容不得丝毫失误。

服务大型活动对“小青荷”汪周毅来说并不陌生,他是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统计系应用统计学专业大二的学生,入学前曾在空军某部服役两年,曾参与保障专机任务30余次。

“亚运会在家门口举办,作为一名浙江人,我应该出一份力。”经过面试、培训、配岗之后,汪周毅成为藤球竞赛技术运行训练热身场地的骨干志愿者。赛场上,球队进场了,他和伙伴们要及时做好指引,安排训练场地;场馆地板有汗渍、水渍,就要立马处理;训练热身开始后,要提供快速捡球服务,不断地弯腰、起身,一天重复上百次。

在他看来,每一名“小青荷”都是亚运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这是一次非常特别的经历,我尽了最大可能让参赛运动员感受到‘小青荷’的青春与热情。”汪周毅说,“小青荷”让全世界看到了新时代青年昂扬向上、朝气蓬勃、自信开放的精神风貌,擦亮了亚运志愿服务的金名片。


“我们代表的不只是自己”


9月29日上午,杭州第19届亚运会金华赛区首金诞生。颁奖仪式上,来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10名“小青荷”以升旗手身份正式亮相。他们在万众瞩目下,出旗、展旗、挂旗……动作一气呵成。

“小青荷”霍圣凯是金华赛区升旗手小组的学生负责人,是金牌位主旗手。升旗手选拔严格,参军入伍经历让霍圣凯拥有很大优势,最终从1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在亚运盛会上,我们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还要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面貌。”

10月3日下午,藤球项目四人赛迎来半决赛,中国女队获得铜牌。铜牌位升旗手陈宇雷有幸亲手升起了五星红旗。“升旗时,我托起的不仅仅是国旗,更是责任、使命和中国青年的自信。”陈宇雷说,这些自信关乎坚持、关乎青春、关乎成长、关乎蜕变,更关乎圆梦亚运。

金华亚运场馆常见这样的场景:“小青荷”在换岗时互相问候,即便只是短暂的擦身而过,彼此间给予一个微笑就是“能量的补充”。结束志愿服务后,大家会一起唱歌、玩桌游,权当解压。至于为什么来当志愿者,每个“小青荷”都有自己的答案。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小青荷”领队老师尤磊说:“每次有额外任务在群里发布,就会被‘小青荷’们光速抢完。”

“小青荷”刘晓宇是金华体育中心体育馆藤球礼仪志愿者。在刘晓宇看来,当志愿者不仅是荣耀,更是一次充分训练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两脚呈‘丁’字形,左脚脚跟贴在右脚内侧,两腿夹紧,两手自然地放在腰间,眼睛平视前方,面带微笑……”站姿、行走、转身、微笑,每个动作都曾分解练习过上千次,她每天训练结束还要回宿舍再加练一个多小时,“靠墙站着,再请舍友当监督员”。

“颁奖时,我们要将放着奖牌的托盘捧到冠亚季军及颁奖嘉宾身边,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形象和礼仪。”刘晓宇说,他要用最美姿态展现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风采。

记者观察到,“小青荷”的工作其实有点枯燥,一句话要重复上百遍,一个动作要重复上千次,辛苦是肯定的,但“小青荷”们更看重的是快乐和兴奋。

“小青荷”吴思莹的服务对象是观众,她给自己的定位是:“做观众服务的螺丝钉。”她就像一本会行走的“百科全书”,贴心地为观众提供充电、信息查询、座位引导、失物招领等服务。她说,同学间还会善意地“攀比”,比谁的志愿服务做得更好。


“小青荷”的故事未完待续


杭州亚运会上,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多次点赞“小青荷”,并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我们需要‘小青荷’,亚运会的顺利举办离不开你们的奉献。”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杭州亚运村专门看望了赛会志愿者,并给他们点赞:“感谢所有出色的志愿者,谢谢你们的好客热情和灿烂笑容。”

“小青荷”蒋松哲来自浙江师范大学,同时也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采火使者。蒋松哲回忆:“每次彩排都烈日当空,但所有演员、工作人员都没有懈怠。”她始终保持笑容与坚韧,顺利完成采火使者的工作。

蒋松哲主要负责运动员退场环节的引导,“当运动员对我们说‘你好’‘谢谢’时,我每次都很感动。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是人和人之间的情谊让我们心心相连。”她注意到有外国记者在留言板上写下“Love Jinhua”,更让她坚信“小青荷”的努力是值得的。

足球小组赛期间,有观赛市民专程拨打8890热线为“小青荷”点赞;藤球比赛期间,“小青荷”们还收到11封感谢信。“你们是令人钦佩的人,你们的无私奉献和热情服务让这个比赛变得更加顺利和精彩。”这是藤球比赛技术官员手写感谢信的一段话,让“小青荷”赵雪颇为感动。

赵雪是藤球比赛综合事务服务志愿者,她需要在技术官员到来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她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细心地记录每一位技术官员所属国家、生活习惯,比如有的技术官员喜欢喝纯美式咖啡,有的喜欢加糖,有的喜欢加牛奶……她以认真、细致、敏捷的志愿服务赢得了众多国际技术官员好评。

“对我来说,亚运志愿服务是一个相对高的起点。”其间,每一声招呼,每一个微笑,都让她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独特价值。赵雪说,她在亚运志愿服务中真切体会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来还想接触更多的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忱关爱他人。

作为一名大四应届生,“小青荷”杨波打算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把所学专业发挥出来,走进田间地头,为西部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杨波说:“虽然杭州第19届亚运会已经过去,但我们人生中崭新的篇章才刚刚开始。”


编辑:杨霄
二审:章果果
三审:黄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