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务院发布报告称,中国正斥资数十亿美元在全球散布虚假信息。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这份报告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本身就是虚假信息。事实一再证明,美国是名副其实的“谎言帝国”,就连美国联邦参议员兰德·保罗等也承认美国政府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虚假信息散布者。
今年8月,已被中方制裁的美国哈德逊研究所举办了一场圆桌论坛,美军前情报高级官员在活动中毫不掩饰地表示,要利用信息传播效果抗衡中国,大肆宣扬那些可能对中国的国际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的事。
利用强大的话语权,夺取事件的定义权,系统性地抹黑别人是美西方惯用的伎俩。此前,“浙江宣传”曾发文《警惕“认知战”的“拳脚套路”》,深入分析了美西方是如何利用“认知战”来操纵舆论的。那么,这些“拳脚套路”背后有哪些共同的“心法”?
一、精心伪装的“不刻意”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随着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持续增强,西方媒体利用话语霸权编织的“信息茧房”出现了不少裂缝,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渠道越来越多,以往简单粗暴的意识形态叫骂,越来越难以蛊惑人心。于是,西方媒体便利用精准的贬义词替换,频频对中国使用舆论暗器。
比如,西方媒体把中国成功的企业家贬损为“寡头”,把中国对外投资污蔑为“债务陷阱”,用“监视”而非“流调”来描述中国追踪新冠确诊病例活动轨迹的行为,等等。
再如,当中国质疑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遗留问题时,西方媒体就生拉硬扯诸如“以牙还牙式外交”“打地缘政治嘴仗”等负面标签,并将之包装成网络流行语,让外国网友不自觉地进行传播。
这种舆论攻击涂着忽悠人的毒药和迷药,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扭曲中国的国际形象,危害很大。
二、语出惊人的“离大谱”
有些抹黑扭曲中国的报道,常人看了都会觉得离谱,但把专业性挂在嘴边的西方媒体却乐此不疲。除了由于偏见带来的短视,还有为了打舆论战而故意抛出的各种炮弹。他们利用夸张的不真实和错误,传播离奇的阴谋论,挑起受众的好奇心,并以此来激活抹黑中国的话题。
比如,近年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污蔑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商的5G设备存在“后门”,还称其设备被利用来从事间谍活动,与此同时采取多种限制手段,企图阻止我国企业在5G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
类似操作之所以被美西方反复使用,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发展过于迅猛,没有按照西方设定的“剧本”走下去,给很多西方精英阶层带来认知上的复杂性。对中国道路取得成功的不理解,对超脱西方模式之外的进步不认可,造成了美西方部分群体的“反智”。
三、偷梁换柱的“乱栽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而西方长期进行或试图掩盖的罪恶行径,正在被不断曝光。
于是,对中国进行栽赃的套路出现了。凡是美西方干过的勾当,他们都千方百计地套到中国身上,妄图在国际舆论场塑造“中国也一样”的话语陷阱,离间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比如,奴役黑奴采摘棉花是美国特有的黑历史,但西方媒体却将之移花接木到中国新疆的棉花产业上,大肆渲染所谓的“强迫劳动”。再如,美国是出了名的“监听大国”,今年6月,美国部分媒体开始大肆炒作中国正在古巴建立所谓的“监听设施”的消息。报道标题夸张危言耸听,引发美国网民普遍焦虑。最终美国五角大楼都出面辟谣,称这个报道不准确。
美西方的这种“如意算盘”打得再响也没用,因为谎言和欺诈总有“露馅”的一天。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你可能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人”。
四、有模有样的“假爆料”
西方舆论场的生意经里有一段经典名言:最具说服力的表达要以小见大。现在一些抹黑中国的反华媒体热衷于到中国社交媒体上找网友“私聊”,通过“步步引诱”获得所谓的“独家调查”,进而让吃惯了这种抹黑套餐的西方受众陷入“信息茧房”,最终达到抹黑中国的目的。
比如,郑州市发生洪涝灾害期间,就有网友在微博爆料,收到了境外媒体人具有诱导性的私信提问,更有境外媒体直接在报道中编造“王先生”“李先生”进行个体化描述来歪曲报道中国的突发性事件。
再如,为了制造所谓中国经济已经崩溃的假消息,西方媒体向国内网友私信约稿,要求编造中产阶级消费乏力、生活陷入极端困境等个性化体验文稿。
突发事件报道、经济形势报道等是一些西方媒体编造中国假新闻的重灾区。虽然假的真不了,但西方媒体这种以小见大的“假爆料”总是说得“有鼻子有眼”,让人防不胜防。
五、明目张胆的“睁眼瞎”
西方媒体有计划地制造各种抹黑中国的谣言,利用自身强大的国际舆论主导权,有组织地推送这些假信息。当其自身或者盟友出现“麻烦”时,他们马上就会马力全开,妄图利用抹黑中国的“滤镜”,覆盖掉其自身无法解决的“大麻烦”。
比如,有一段时间,全球“热搜榜”上充斥着对于美国不利的热点事件——“北溪”管道爆炸事件、“毒列车”脱轨事故、反对北约的抗议活动等,为了“冷处理”,美国政坛和媒体疯狂热炒中国民用无人飞艇,而对其自身问题闭口不谈。
再如,日本强行排放核污染水,对于这种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行为,西方媒体一片噤声,社交平台基本不推送相关信息,导致大多欧美普通公众,对此一无所知。
一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 图源:新华社
六、生拉硬扯的“乱关联”
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的“滤镜”,正从政治领域向生活领域蔓延。单纯的政治谣言抹黑,无法引发更大范围的共鸣,但如果在大众关心的社会生活话题里掺杂抹黑中国的“佐料”,让社会话题失焦,能增加普通受众的直观感受。
比如,美国媒体报道华为新手机对美国制裁的突破时,特地配上了青少年操作华为手机的照片。利用美国家长对孩子沉迷手机的普遍担忧,暗示中国研发新手机会带来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后果。
再如,针对字节跳动的调查,西方媒体花费了大量笔墨渲染中国公司的社交媒体引发美国青少年网瘾等教育问题,还指桑骂槐地恶意揣测这是中国的官方行为。
为普通人的生活套上抹黑中国的“滤镜”,这种做法除了继续扭曲西方受众对中国的认知,还会掩盖其自身的各种社会问题,虽然把锅都甩给了中国,但并不等于问题都解决了,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人说,“认知战”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远比导弹飞得快、舆论也比坦克冲得更猛。面对“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坚决打碎美西方抹黑中国的“西洋滤镜”。(转载2023年10月2日浙江宣传)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