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我市召开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和美乡村金华样板现场会,提出要勇当排头兵、敢于打头阵、积极作示范,全力全面打造和美乡村金华样板。
金华是“千万工程”率先实践地。自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亲临金华,充分肯定我市“千万工程”实施20年以来取得的巨大变化和用心实践,前来考察观摩我市“千万工程”的各方人士络绎不绝。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金华如何再出发?这次会议作出明确部署。
气质大不同
以风貌提升带动全域大美
“这里既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也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但是胜在村庄环境好、创业氛围浓,这样的经验更有学习推广价值。”现场考察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后,有考察者发出这样的感想。
整治乡村环境是先手棋。从“脏乱差”到“强富美”,最直观的感受始于乡村风貌提升。20年来,我市坚持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问题着手,全域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精雕细琢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天蓝、地净、山绿、水清成为金华乡村最显著的标志。全市已经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无害化卫生厕所、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环境整治“五个全覆盖”,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发布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洗衣房地方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二次四分法”在全国推广。
自2018年率先提出和美乡村建设以来,我市累计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5条,培育美丽乡村风景线65条,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75个、特色精品村269个、达标村2697个。
接下来的突破方向是,塑造精美精致的乡村新风貌,加快推动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全域大美格局。
△八仙积道共富带 胡赣昌/摄
规划先行是前提。金东区岭下镇负责人在交流发言中谈到,他们坚持全域统筹、资源融合,围绕釜章、岭五、诗后山片区,打造八仙积道共富带,集中流转土地 574 亩,盘活农房 66 幢,推动养殖场变餐厅、挖沙场变营地、老宅变民宿、田园变公园。据介绍,我市将进一步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建立健全以县域和美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的规划体系,推进和美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带状型发展,把散落的美丽村庄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景,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
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中,我市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等因素,让乡村在发展中保留乡土味道、记住乡韵乡愁,避免“千村一面”。
风貌提升更需久久为功。我市将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群众性的工作,不断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持续巩固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成效,有序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幸福河湖建设,推动乡村整体风貌由干净整洁向形神和美转变。一些巩固乡村风貌整治成效的探索已经落地:婺城区建成全省首个全区与覆盖的“农村人居环境大数据平台”,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永康市出台《永康市小城镇强弱电管线建设长效管理指导意见》,全力推进管线序化;金华开发区利用“金开监测”APP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立查立改……
产业作引擎
以产业振兴助推强村富民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产业。
“稻养蟹、蟹育稻,这是一个良性生态循环。”兰溪市鸿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探索“稻+兰江蟹”产业发展模式,综合种养亩均产量约为800斤水稻和100斤兰江蟹,相较于其他同类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提高了40%以上。
△兰江蟹开捕 时宽兵/摄
这是我市大力发展壮大农村产业,不断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的缩影。以鸿鹏为例,他们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带动周边农户从事稻渔综合种养,开展业务培训、服务农户300余人次,开发的研学游、“蟹”逅美味等活动吸引游客,带动农户增收近300万元。
产业兴旺离不开科技支撑。会议明确,我市将以更大力度深化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农业“双强”行动,精心培育未来农场和数字农业工厂,一体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提升、重大平台提级、新型业态提质、“机器换人”提能,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比如,在此次会议签约项目中,双龙实验室建设和现代种业创新中心项目是典型的农业科研平台。双龙实验室将建设7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公共实验室,聚焦生物种业、现代农机、农产品质量与营养健康三大方向,打造“人才汇聚、资源共享、合作创新、国内一流”区域性科创平台。现代种业创新中心将聚焦优势物种开展联合攻关,打造成为浙中种业创新高地,推进成果转化落地,形成种子、种苗产业化生产。同时,还将配套建设1000亩智慧农业示范园,为我市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浙中现代农业共同富裕先导示范区奠定基础。
打好产业“特色牌”也是我市农业产业振兴的重点内容,包括做强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培优育强两头乌、金华火腿、苗木花卉、中药材等“土特产”,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文化创意、旅居康养等新兴业态,持续推动农业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作为我市特色资源优势,推进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产业振兴已成立工作专班加速推进,联合科研单位攻关种业“卡脖子”难题,牵线养殖与加工“两头”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持续创新宣传推荐活动等。
融合加速度
以城乡一体助推共同富裕
置身东阳市城东街道寀卢村,吸引考察者的不仅有全国首创的水稻“撒直播法”与4000余亩共享田园风光,还有村内完善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村民“家家户户小洋房”的幸福景象。“这里离城区只要十几分钟车程,日常生活很便利。”有村民说。
在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强党建、抓工业、兴产业、惠民生、善治理”的发展成效也令人赞叹。
城与乡,正驶上加速融合的快车道。
△寀卢村共享田园风光
今年初,浙江提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把提高县城承载能力与深化“千万工程”结合起来,赋予“千万工程”更大舞台。因此这次会议特别强调,要把县城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以深入实施城乡提升工程为载体,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完善统筹城乡的政策体系,大力实施扩权强县改革等,走出了一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乡村振兴之路。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81.6%,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市域城乡同标,基本形成农村15分钟医疗卫生圈、20分钟养老圈……在乡村生活成为越来越多城里人的向往和追求。
△花园村
紧盯短板抓攻坚,我市将在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上持续发力。一方面,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加快城乡学校共同体、医疗卫生共同体、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等建设,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加快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技术与现代乡村深度融合,推动更多城乡优质公共服务共享、基础设施互通;另一方面,注重改革破题,比如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农业农村营商环境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破解农民贷款难等,切实破除一批制约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让广大农民共享更多改革实惠。
在共同富裕的大场景下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我市将进一步聚力缩小“三大差距”,完善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协同发展机制。一方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域推进持续拓展强村公司、飞地抱团和片区组团三大模式,纵深推进“百镇共建强基”“千团联千村”等行动,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另一方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专家+创客团队+基地农户”的组团创业机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商经济、来料加工等乡村新业态,用好“共富市集”“共富工坊”等载体,带领更多农民奔向共同富裕。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