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职师范“一二·九”合唱节传唱47载,九旬张加孙老师见证爱国最强音

金彩云客户端>教育 叶骏
2023-12-05 12:30

《祖国万岁》《山河已无恙》《星辰大海》《故乡的云》《灯火里的中国》……这些天,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的学生们正在忙着排练一首首合唱曲目,该院一年一度的“一二·九”合唱节即将登场。47年来,师生们始终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激昂歌声为祖国交上一份答卷,用最美旋律为时代唱响一曲赞歌。

也是在这几天,师范学院团委来到93岁的退休教师张加孙的家中,向合唱节发起者之一的前辈表达问候,并就今年合唱相关事宜做了汇报。从1976年开始,张老师就一次次见证学生们的舞台上的激情飞扬,哪怕退休后很多年也会亲临现场,这几年由于身体原因而在家观看直播,依然百感交集、热血沸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很多次,当爱国运动歌咏比赛的大幕如期揭开,当熟悉的旋律与歌声再次响起,张加孙眼中早已泛起点点泪光。“当年我指挥的曲目正是长征组歌中的这首《七律》,一晃40多年过去了,我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想不到学生们还在唱!”

张加孙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55年7月参加工作,任原金华师范学校音乐教师,1987年12月退休。32年教学生涯,她始终坚持躬身实践,因材施教,春风化雨,传承信仰。“一二·九”合唱节寄托了张加孙的音乐教育梦,也见证了一名中共党员在师范学院的思政融合之路。

张加孙毕业后就加入师范教育的队伍,几年后毅然进入华东师范大学进行音乐专业的深造学习,毕业后又回到金华师范。回忆起最初的授课,张加孙印象深刻。面对那些基础和年龄不一的学生,她恨不得一股脑儿地把知识点倾注给学生。课后,学生们却满是疑惑:“老师,您上的课我们听不懂。”

张加孙这时才有体会:教学除了要有扎实的学识涵养,还要遵从教育教学规律,遵从学生的学业水平。她积极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向老教师讨教如何写教案,如何优化自己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她也坚持专业深造,带领老师、同学去上海、杭州等地观摩学习;同时,更重视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构成,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我只想好好地教好我的学生。”进入金华师范工作后,张加孙的月工资从之前的48元降到37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张加孙不以为意。在她看来,这不过是数字的差别,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才是她真正看重的。

“我老了,可我还深深记得我的老师们呀!”从教育战线退休的林传锦是张加孙的学生,他对张加孙始终充满感激:“张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弹钢琴,学会识五线谱、简谱和乐理知识,还有指法、定音,如何配上和弦、八度音。”

在任教生涯中,张加孙不断开展教学反思:用什么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她想了很久,觉得音乐是最好的,因为音乐是最能感染人、教育人的。张加孙向校领导提议,用当时热门的爱国主义歌曲开展全年级合唱比赛,在音乐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是“一二·九”歌咏比赛的起源。

校领导欣然同意,张加孙说干就干。1976年底,她从各班挑选近20位学生作为合唱的指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指挥水平。一开始学生们不敢上台,张加孙鼓励道:“你们是把后背交给观众的,观众又看不到你们,怕什么呀?大胆去试就是了!”

此后每年12月初,从过去的金华师范到现在的金职师范,“一二·九”爱国运动歌咏比赛连年不断,余音不绝。迎香港澳门回归、纪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建党100周年……“一二·九”歌咏比赛始终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每届内容有所变化更新,但歌唱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始终不变。  

对于一代代毕业生们来说,“一二·九”歌咏比赛俨然成了他们心中永恒的记忆。1985届毕业生、浙江省特级教师李武南至今记忆犹深:“只要一提到母校,我就会想起‘一二·九’歌咏比赛,台上比赛、台下拉唱的场面历历在目,给了我深深的震撼。这种爱国之情和艺术之美,对我从事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力量。”

47年文化之旅,47年激情放歌,47年执著坚守,点燃的是爱国主义的热血情怀,凝聚的是民族自尊的无畏精神,铸就的是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一二·九”歌咏比赛于2012年入选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同年获评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爱国运动歌咏比赛走过47载春秋,许许多多像张加孙这样的师范人,在教育中秉持对症下药的坚持、持之以恒的热爱,情怀信仰的传承,奋力践行“一二·九”歌咏比赛精神,奏响属于金职的最强乐章。

编辑:王峥怡
二审:方跃镇
三审:曹建兵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