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清音
作者:胡海燕 朗读者:宋希
(点击音频,一起聆听)
真安静,像一个人的修行,不需要太多声音。
如果只相信眼睛,很容易被眼前的景象迷惑,以为王隐坑村不过目之所及的三五座屋子,一棵颇有年岁的香榧树,一座石头垒成弯如满弓的拱桥,以及清亮的溪流和平坦的溪底。秋阳在它们身上闪耀,散发着秋日小山村特有的宁静与温暖。我们停下脚步,想要探访山水的长度。
但只要继续往前,便能发现更多悄悄隐藏着的事物。世界本就是个有意思的场域,有时坦荡无余,有时遮遮掩掩,一处与另一处非要弄点不一样的特色出来才让人觉着新鲜。屋舍夹在幽深而狭长的山谷中,错错落落地站在溪流两岸。岸边空地大一点儿的,便站个三五排,窄小处就站个两三排,甚至一排。于是,整个村落便如一根狭长的带子,附随在溪流两侧,长的、纤瘦的、弯曲的。
在磐安,这样的村庄并不少见。大凡村名中带有“坑”字的,大都坐落在深长而又深长的峡谷之中。两侧是高峰对峙,针锋相对的样子让人担心它们会扭打到一处,不留余地。但,一条溪流从中划开界限,清亮的溪水浇灌着生灵万物,又留出合适的平地供人们安家落户。
如果单从眼前的景象来看,王隐坑村实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反而是有些破败、萧条,在猎猎秋风中,更添萧瑟之意,令人不安。但如果翻开历史,它就会散发令人欣喜的光芒。
村名几经波折,从“王隐坑”到“光明高级社”,到“东方红大队”,再回到“王隐坑”,像极了许多事情,不论如何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当初。也许,是因为“王隐坑”最能直截了当地说明那段悄悄隐藏的故事——有王曾经在此隐居。王隐居过的村庄,不要说在中国大地上屈指可数,在磐安这样的崇山峻岭之间更是独一无二。但看看眼前景致,这般山穷水尽之态,会忍不住发问:是真的吗,真的吗?而后,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至:王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过来的,是如何在磐安5200多座深山中选中了这一处,又是如何在几百个村庄中选中了眼前这个看起来别无二致的地方?是机缘巧合,是一见钟情,抑或只是因为它避世而隐秘,令人安宁?
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这一切只是我们寻常人的寻常思维,王不是一般人,自有不一般的思想。
村口的牌坊上刻着:“昭明遗址”。我以为可以有更恰当的表述,比如“昭明隐居过的村庄”,或“昭明故里”,据说南梁太子王昭明曾娶村中张姓女子为妻,在村中“官田门堂”搭建“招亲堂”,择取黄道吉日,正式结为夫妻,如此,称为故里亦是情有可原。但不管表述准确与否,透过文字,我们依然能懂得村人想用如此朴素而真挚的语言,表达对昭明太子深切的敬仰和怀念。两侧有联:南梁萧统莅临避谗留胜处,屏岩允立择地迁隐世泽长。
村口建有昭明宫。庙内昭明太子态度谦和,张夫人笑意盈盈。没有庙宇的森严之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联上写:“昭明寻幽峣山尊名王隐,萧宫辉耀丘川香盛神灵”。村民奉其为神灵,又让神灵守护在村口,顶礼膜拜,疏离又亲近。
据清道光年间《东阳县志》载:昭明太子(公元501—531年),名萧统,字德施,梁武帝萧衍之子,天监元年(502年)立为太子,中大通三年卒,三十一岁,谥号昭明,好文学,博览群书。
南北朝时期,南梁建国。梁武帝立年仅两岁的萧统为太子。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五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他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讨论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着述,率以为常。”
但宫廷之中有王子嫉妒萧统才学,更觊觎他的太子之位。王子在朝廷之中网罗大臣,培植势力,暗中结成朋党,千方百计向梁武帝进萧统谗言,欲取而代之。
这样的时候,唯有抽身离开才是万全之策。于是,萧统远离京都,“徙往东南,近海而不至海,溯大河而上,逆溪流而逐源头,避人烟而居幽山”。他来到了大盘山麓,居住下来。几年时间里,他的脚步踏遍大盘山脉的山山水水。
我们追随王的脚步,缘溪而行。一直朝村后走,不多远就进入大盘山地界,据说径直朝着山林深处走,可到达大盘山顶。山高路远,我不知道需要花多少时日才能到达大盘山顶,况且林深树密,眼下即便有着简易小路,也是磕磕绊绊,崎岖难行,我们没有继续走下去。
但从其他方向出发,我曾多次登临大盘山顶。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离尘世很远,离天空很近,群山在此发脉,诸水在此发源。立于山巅,犹如众生纷纷退让,广袤的世界干净得只剩下我们自己。每一个登山人仿佛丢掉了什么,又找到了什么,前所未有的开阔。我们深深迷恋于这样的快乐,一次次出发,一次次抵达,仿佛上了瘾。也许,当年的萧统更享受这样的感觉。他生性酷爱山水,尤其崇拜陶渊明,曾发出“尚想其德,恨不同时”之感慨,“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更是他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
“山水有清音”,当我们乐在其中,一个人的修行便再也无惧山高路远。他一次次登临大盘山,在“上马石”跨上马背,在“加袍岭”添加棉衣,在“洗肠坑”清洗百结的愁肠,在“仙人洞”弈棋娱乐,消暑纳凉,在“天池之畔”“盘山岭头”结庐读书。山水的长度终有尽头,一两日,小半月,大半年,走着走着就走遍了山野。但山中常往来,与山水作伴,向山水学习,心境的宽度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奔向无穷。他还采药种药,教化乡里,治病救人,乡民尊奉他为“盘山圣帝”,在大盘山顶、山腰建立腾云宫和昭明寺,以明景仰之意。
他是来向山水学习的,却成为这片山水的守护神。这无疑是一场成功的修行。
霜降节气,我们来到昭明寺。秋日登山最好,繁华落去,山中事物尽显成熟之态。起风了,树叶摩挲,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像海涛。山色在加深,叶子在落,鸟兽在隐逸。昭明寺隐在翠绿的芭蕉丛后,隐在800多岁的柳杉后,隐在连绵的群山间,仿若有光,明晃晃的。没有人声,没有钟声,也没有诵经声。
于这样的地方看世界,世界是自己的,风属于风,树属于树,云属于云,我们属于我们自己。在这样的地方读书研究学问,俨然超脱世外,不染尘埃,学问自然可以做到极致。昭明太子编撰辑录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这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诗文总集,也许在不经意间早已沾染了大盘山水的几分灵气。
庙里的小师父过来,问:你们在做什么?
读书。
又问:特意跑过来的?
是的。
想到1500多年以前,萧统也是特意赶来读书的,不禁莞尔。我们似乎追随他的脚步,在山水之间找寻自己。很显然,他找到他想要的,我们也是。
他是来渡劫的,更是来修行的。
他的修为是自己修炼成的,更是这一方山水赋予他的。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