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白话|金华:用知识产权“金钥匙”,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金彩云客户端>头条 刘小刚
2023-12-14 18:12

↑点击参加看新闻抢红包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要求浙江“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激发创新活力的“金钥匙”。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我市2019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2022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当前知识产权事业正蓬勃发展。

12月12日,全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推进会暨知识产权保护大会召开,定下这样一个目标:到2025年创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更加优化,知识产权运用效率大幅提升。

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市,我市基础何在,有何优势、短板,又将何处发力?

张银生/摄



知识产权指人类智力劳动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地理标志等,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近年来,我市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各环节,构建创新驱动的知识产权融合发展体系、多跨协同的知识产权现代保护体系、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运用服务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创造活力在激发。创造是知识产权事业的第一环。近年来,我市的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断提升,有效商标注册量累计51.6万件,全省第3。今年截至目前,全市专利授权2.49万件,全省第4。我市还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建立磁性材料、智能锁具、棉纺织等7个知识产权联盟,助力基础技术“抱团”攻坚。

应用转化高效益。知识产权只有进入市场,才能产生效益。我市拓宽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渠道,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今年以来,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10亿元,惠及企业705家。

管理效能大提升。金华市和武义县分别入选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首批国家重点试点。金义片区“知识产权‘一件事’服务平台赋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入选2023年浙江自贸试验区第一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案例。

保护环节尤其值得一提。我市知识产权案件罚没款数连续9年居全省第一,优化了创新创造环境。2021年、2022年,我市在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连续两年考核排名全国第3,位居地市首位。作为外贸大市,我市还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公益服务机构,为全市118家出口中亚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等相关服务。

这些工作成效,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提供基石。



成效固然可喜,但短板不容忽视——

专利研发质效不高。尤其是高价值专利创造不足,以2022年为例,我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仅为6.17件,全市研发投入仅占GDP的2.46%,这两项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价值专利瞄准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的是关键核心技术,这个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牛鼻子”,我市显然没“牵紧”。

专利转化势头较弱。专利链、创新链、产业链未深度融合。高校、科研院所的不少知识产权成果“沉睡”在电脑中、抽屉里、书架上,未转换成现实生产力。数据显示,我市高校院所的专利转化率不足17%。

集成服务“火候”欠缺。近年来,全市知识产权行政处罚类案件平均办理周期压缩6.5%,行政裁决类案件平均办理周期压缩18.8%。但侵权纠纷案件积压较多,诉讼周期依旧较长,企业“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现象还时有存在。此外,知识产权服务专业人才、专业机构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全市有专利代理师108名、专利代理服务机构18家(不含分支机构),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大量涉外、高端知识产权服务还要向市外、省外借力。

审视短板,也看到优势。

民营经济活力足是优势。拨浪鼓声催生的民营经济,已成我市经济的鲜明底色。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中涌现一批“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掌握了创新“话语权”。目前,全市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7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7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76家。全市现有经营主体已突破180万户,仍在快速增长,表明潜在的知识产权创造主体队伍庞大。

制造业基础较好也是优势。作为“百工之乡”,我市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3个,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五金、纺织、医药等18个产业集群产值超百亿元。制造业覆盖面广、基础较好,表明知识产权转化有广阔“用武地”。

这些优势,给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倍添信心。

贾占勇/摄



对标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争创长三角营商环境标杆市、打造数实融合工业强市等要求,根据实情,扬长补短。我市将围绕知识产权各环节,重点实施“四大工程”,打造创造最活、保护最严、生态最优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实施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工程。围绕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推进浙中科创走廊“一廊六城”建设,提速“产业光源”大科学装置、浙中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争创国家和省实验室基地;强化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实施“十百千万”科技赋能工程(10大制造业平台和10条产业链,与100所大院名校合作,实施1000个项目,集聚1万名科院人才)。围绕发挥主体作用,聚焦“2+4+X”主导产业,推广知识产权预警和专利导航运用机制,绘制重点产业、关键领域知识产权图谱,提高企业创新决策的精准度和科学性;构建创新联合体,聚焦“卡脖子”难题加强协同技术攻关,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此外,我市还将完善市级知识产权奖补政策,激发主体创造活力。这些措施,将促进知识产权创造量质并举提升。

实施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工程。拓宽转化运用路径方面,打造“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平台,形成多元化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提升转化运用效益方面,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行动,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和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强化专利奖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重大发明创造的评价和激励。提高转化运用水平方面,推进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试点,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增强企业专利转化运用能力。这些措施,将让知识产权用起来、“活”起来。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工程。比如,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拓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渠道;加快落地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进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和简案快办试点;加强行刑衔接,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查处全过程联动、高效率办结。这些措施,将让创新者心无旁骛,让侵权者望而却步。

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优化工程。服务网点扩面,建成一批覆盖全市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服务机构集聚,推动义乌科创园和“金华之心”数字经济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引进培育更多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推行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审批告知承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运营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这些措施,将让企业享受便利可及、增值增效的知识产权服务。

“四大工程”优化知识产权事业全链条,致力实现知识产权“数量多起来、结构优起来、运用活起来、形象树起来”,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愿景催人奋进、让人期待:到2024年,全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7.2件,有效注册商标量52.5万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210亿元;到2025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8件,有效注册商标量53.5万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220亿元,创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

知识产权这把“金钥匙”,必将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点击参加看新闻抢红包

(点击此处或图片进入活动)


编辑:黄雪芬
二审:王春雷 丁思文
三审:倪寒霞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
相关专题
三江白话

精彩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