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
现在,“出去一火车,回来三火车”。
近几年来,金华大学生流失现象正在发生根本逆转——每年从金华考出去的大学生3万人左右,而引回来的则超过10万人。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金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把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集聚裂变效应不断凸显,金华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上升到全国27名。
然而,在全国各大城市“抢人”大战日趋激烈,尤其是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之际,金华如何更好吸引并留住人才仍是一道课题。12月19日,金华召开全市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市委主要领导出席,明确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为人才创业搭建广阔舞台,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最好服务最优生态。
今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华考察调研,赋予金华“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时代使命。12月5日,市委召开八届五次全会,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提出十个方面“扬长补短”重点任务,为广大人才提供了更多施展才华的机遇和空间。
座谈会上,一名高层次人才代表说,她之所以选择金华,是因为这里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人才环境,而且从长远来看,金华发展前景广阔。
从对接国家战略看,金华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枢纽、长三角一体化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空间梯次打开、发展动能日益增强。
从服务全省大局看,金华是全省四大都市区之一,也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不断提升扬长补短的靶向性和实效性,加快形成与四大都市区定位相匹配的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
从金华自身发展看,我市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产业布局由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科技创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跃迁,必将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可以说,当下之金华,扬长补短、突破瓶颈、争先进位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将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拥抱每一位人才,为大家构筑起成就事业的理想舞台。
陆建富/摄
一名高层次人才代表说,此前他提出了购房补助政策由“先购后补”改为“购房时抵扣减免”的建议,没想到政府部门很快推出相关政策,让人才享受实惠,也让他深深感到金华对人才的重视。他建议,政府部门和企业可以联合组织人才交流沙龙,帮助人才更好融入新环境,做大人才朋友圈,集聚各方资源,吸引更多人才,促成更多合作。
在白话君看来,要让金华的人才事业兴旺起来,关键是要在优化人才环境上抢占制高点。标准有三:其一是干事创业平台,其二是政策机制,其三是精准服务。
首先,要建强高能级平台。把平台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围绕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工程,以浙中科创走廊建设为主轴,加快构建“510”重大科创平台体系,充分发挥浙中实验室、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光电子研究院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产业光源”大科学装置等标志性工程建设。同时,搭建乡村振兴人才平台,重视和加强“三农”领域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吸引各类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业。
其次,要搞活体制机制。去年,我市出台《金华市服务保障重点人才企业稳进提质的八条举措》,今年又制定出台《金华市激发用人主体双创动能“六奖六补”政策直享包》,明确12条含金量很高的措施,目的就是为了以更活的体制机制破解人才发展的堵点难点。此次会议明确要求,各地党委政府特别是人才部门要以增加知识价值为目标,以授权松绑为主要手段,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特别要赋予科研领军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度权。同时,要充分向用人主体授权,把人才密度、创新强度作为财税金融、土地要素、能耗指标等政策向企业倾斜的重要指标,充分激发用人主体积极性。
第三,要营造最优生态。要把政府、企业、社会、用人单位的力量都集成起来,完善人才创业创新增值服务,针对人才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精准滴灌,构建需求收集、流转、办理、反馈的工作闭环,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涉及各类人才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办好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高频事项,努力让各类人才在金华这块热土上发展更顺畅、事业更成功、生活更舒心。
龚华明/摄
引进人才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有道是,远水难解近渴。在我们使出浑身解数把人才“请进来”的同时,深挖本土潜力,从现有人员、现有资源中发掘、培育,也不失为良策。
结合产业需求培养人才。在新时代,引育人才要以事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就我市而言,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性,就要立足产业实际、结合人才所需,采取“量体裁衣”式培训,在“传帮带”机制中形成师承效应,真正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注重发掘培养专精人才。严重偏科的学生在某一学科极有天赋,却可能在以总分论英雄的评价标准里被埋没。殊不知,具备某一领域的专长恰恰是人才的首要特征。可喜的是,此次会议提出,对于互联网领域等特殊人才,要因人而异出台特殊政策,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不用一把尺子衡量。迈入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增强“伯乐”眼力,善于发现挖掘专精人才,为事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围绕兴趣爱好培养人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人才培养的长期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个人的价值选择和兴趣爱好,引导人才将个人爱好和从事工作完美结合、无缝衔接。把这类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按照“一万小时定律”,就可能成长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八婺大地已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只要各级各部门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金华一定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