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一起聆听▲
作者:潘江涛
诵读:楼华坚
元旦,初始之日,象征着新的开始。
元旦是阳历新年,虽说没有新春佳节那般热闹,放假时间也只有一天,但我们照样可以收获一大波“新年鸿运”“万事如意”“阖家幸福”之类的祝福。
礼多不烦,何况是新年。然而,你有没有想过,新年是什么?
新年是大地收成。甲骨文的“年”字,上部为“禾”,下部是“人”。这个“人”,脸朝左,手臂向下斜伸。视其结构形态,分明是一个抓取的动作。“禾”是象形字,本义指谷子,即小米,后来泛指一切粮食作物。农人将“禾”取来,背了回家,不就是土地的收成吗?
许慎《说文解字》说:“年,谷熟也。”《春秋谷梁传·桓公三年》云:“五谷皆熟,为有年也。”所以,“年”的本意是“年成”,即谷物成熟,庄稼丰收。家父健在时,时常听他说起,今年风调雨顺,年成很好。
丰年成了常年,是天帮忙、人努力、政策好,当然也不能忘记老祖宗智慧的选择,把耐水的水稻作为江南水乡的主产与我们的主食。
丰年,不仅仅是种田人的祈盼,也是天下人的希望,有五谷丰登,可丰衣足食。只不过,古时农耕技术落后,庄稼一年一熟,“年”亦由此引申为时间单位,特指一年的时间长度。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最早厘清人与天地关系的,并非哲学家,而是农民。应时而种,应节而收,才是践行哲学的思想来源。
向土地刨要,是人类不同生活方式的基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农人对粮食的态度是三尺黄土般的心思,种粮时那些艰辛的历程,仿佛是在天地之间进行着某种庄严的仪式。冬去春来,春播秋收,夏荣冬藏,农人孜孜地收获着大地的礼物。这饱含天地日月之精华的粮食,喂养着人类,一代又一代。而对于一粒粮食来说,从土里到达肚里,才是它的幸福归宿。
新年,新的气象;新年,新的播种;新年,新的收获。站在新年起点,去年的岁月光影,总是让人依依不舍,难以忘却。在这回眸与展望交替的时刻,任思绪在时空中驰骋,心中充溢着难以言喻的感叹和憧憬:一年要比一年好,新年更比旧年强。
是啊,过去的一年,每个日日夜夜,既有喜悦,又有伤感;既有精彩,又有暗淡;既有鲜花,又有遗憾。过去的日子,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时不时地浮现在脑海。但不管得也好,失也罢;荣也好,辱也罢,这些都已成为过去,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又站在全新的起点,可以彻底忘掉曾经有过的烦恼和忧伤,理一理工作生活思绪,保留朝气蓬勃的健康心态,带着微笑和憧憬,看淡名利得失,眺望远方,将目光定格在新的人生跑道上,然后勇毅前行。
新年是时光印记。时光印记无处不在,如形随影地伴随我们一生。但新年这个印记,不仅格外清晰,而且包含着无限可能和无限精彩,特别值得我们珍视。
人生之旅很短又很长,盖过数不完的印章,有些是自愿的,有些是被迫的。比如,每个人出生的时候,会有出生证,那是我们的第一个证件,清晰地盖着我们的第一枚印章。从此往后,户口本、学生证、毕业证、身份证、结婚证等等,无不留下了时光印记。
除了证件,我们还有数不清的证明,都需要一一盖章。这些印章绝大多数是红红的、圆圆的,像每天早晨新升的太阳。只不过,太阳这个印章里没有文字,也没有让你我心情紧张、心生敬畏的各种单位和签名,空白之处只能留给自己填写。
半年前,我年届耳顺,领到一本灰不溜秋的退休证。本子很薄也很轻,比户口本还要小巧。接过本子和鲜花的那一刻,我忽然想到一句话:往事归零,未来可期。
日月星辰,自然轮回。这个世界原本无时间概念,也无新年之说。是我们人类在温饱之后,文而化之,把荒芜而无涯的时间分割成一段段,相当于给自己炮制一个又一个驿站,也给自己一个又一个重启的理由。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六十初度,惬意满怀——给家人不愁温饱的小康,给自己足以果腹的宽裕,给朋友尽力而为的温暖,给社会“天下为公”的可能——码字作文仅仅是一种爱好,还不至于“笔耕而食”,但要为这个时代码出昂扬的颂歌,为这短暂的人生写下缱绻的情思。等哪一天,人不在了,还有文字留存,亦不失为一种精神追求。
新年是亲友的牵挂。新年来临,我们送别往昔的岁月,也送走过往的人事,但亲情和友情却沉淀下来,深深地积聚心头,就像那一缸家酿老酒,越陈越香,醇厚劲道。
晨光初露,圈友早早发来问候:“走过的路,总想回忆;认可的人,难以忘怀;有缘的人,永远怜惜。”
展开双臂,拥抱新年。孩子们嘻嘻哈哈说,我要努力学习,快快长大;老人们喜气洋洋说,我祈福风调雨顺,将红红火火的日子,引向芝麻开花的高处;年轻人兴高采烈说,我打算为美好的爱情、幸福的家庭,多挣钱多奉献,祝愿大家幸福美满、身体健康,过得和和美美,开开心心。
新年是一场华丽的奔赴,未来永远值得每一个人期待。站在新年起点,我们异口同声高喊:新年,你好!新年,真好!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