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硬实力”,离不开营商“软环境”;营商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
“八八战略”指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20年来,我市始终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持续推进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主抓手的简政放权改革,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全国第一个地级“无证明城市”,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发展全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
实践证明,发挥环境优势,必须以改革驱动体制机制创新,进而推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动能不断积蓄。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为我们在新阶段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前金华在改革领域正竞逐一条崭新赛道——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以此作为牵引性抓手,撬动全市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为发展沃土不断厚植优势。
2003年以来,在全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我市简政放权、提升审批效能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04年,市机关加强效能建设动员大会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限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随后建立招投标统一平台,完善投资项目联审,逐步构建起科学、合理、高效的行政审批制度。2006年,我市实行行政许可“一审一核”制度,将原来“受理、审查、审核、审批”四个环节,缩减到“受理兼审查、审核兼审批”两个环节。2013年,以“四张清单一张网”(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政务服务网)建设为突破口进行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近年来,审批与服务机制进一步集成,企业开办“零见面”“标准地”等多项改革优化了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当前,企业对政务服务的需求在悄然变化。
一方面,对基本政务服务优化提升的需求在减弱。“从时间上看,企业办证、政府审批的速度已经很快,对企业来说一天拿到证还是半天拿到证,获得感没有太大差别;从空间上看,多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都已可以在身边或在线办理。基本政务服务优化提升遇到了一个边际效应递减的瓶颈。”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金融、科创等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更为渴求,成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现实需求。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应运而生。简言之,传统政务服务改革做“减法”,以简材料、减环节提升服务效率;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做“乘法”,政府在提供本职工作之外,主动提供各类衍生服务,发挥倍增作用。
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以往政务服务的优化着眼于让企业和群众“门好进、事好办”,现在则更注重主动感知企业需求,把服务关口前移到企业提出申请之前。
服务要增值,光靠政府之力还不够。大量事关企业发展的法律、科技、金融等服务资源散落在市场和社会各个角落,难以发挥助企合力。
回答这道“散与合”的问题,要求政府主动寻求服务之变,通过跨界、跨领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链接内外部资源、机构与能力,构建多元协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涉企服务“朋友圈”,推动涉企服务从“多头分散”转变为“一站集成”。
企业共性需求有哪些?这是整合资源的前提条件。一方面,我市聚焦项目、政策、金融、人才、法治、科创、开放、数据等涉企服务重点领域,在省级指导目录基础上,细化形成“一清单”,涵盖169项本地涉企服务事项,并积极听取基层、企业意见,持续迭代完善。
另一方面,将《金华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35条政策举措细化拆解为193条细则,全量纳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涉企服务事项清单和相应服务领域板块。
建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是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三侧资源的重要抓手。我市将按照“1+10+N”的组织架构运行。“1”是在金华市政务服务中心挂牌组建金华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增值服务专区,提供项目、政策、金融、人才、法治、科创、开放、数据、社团、中介等领域拓展服务,实现企业需求“一个口子”受理、流转、督办、反馈、考核,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综合服务;“10”是在县(市、区)设立10个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并进一步加强人员力量;“N”是在全市各开发区、工业强镇(工业园区)、中小微企业园区设立企业服务站点,实现一般问题不出园区、企业需求联动供给。
如此一来,除了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服务事项、工作人员整合进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一扇门”,还整合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侧资源,引入专业服务机构等市场侧资源,构建三侧协同新模式,营造助企服务新生态。
比如,中介服务质量直接影响项目审批和后续建设。近年来我市创建中介服务联合体,由一家中介机构牵头,联合业内具备相关资质的多家服务机构,面向企业提供“一站式”打包增值服务,目前已组建12家涉审中介联合体,中介服务材料编制时间压缩30%。
改革具有系统集成性,牵动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整合,更有政策、机制的融合。
以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例,这不只是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坐到同一空间办公,解决企业办事多头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照助企服务“一清单”,梳理“一类事”,打破部门间壁垒,实现机制的融合。
为推进部门相“通”、机制相“融”,我市展开诸多探索。
——丰富应用场景。聚焦影响和制约我市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围绕企业全周期和产业全链条,谋划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一类事”服务场景。
例如,针对外商在华创业需要多跑国安、科技、海关、公安4个部门的现实难点,通过多部门联动推出精准便利政策,探索在金外国人创业无忧“一类事”集成改革,将平均审批周期从29个工作日缩减为10个工作日。改革推动下,去年金华新增外资经营主体1258家,1—10月出口同比增长12.2%,居全省首位。
增值化改革将更长远的目光投向产业链提升。欣旺达是全球消费电池龙头企业,前期已在金华落地浙江首个项目。去年以来,一条总投资677亿元、关联项目24个的锂电池产业链在兰溪、义乌、浦江等地极速落地。金华之所以能抢占先机,背后正是增值服务在“放大招”。
在供地端,收购低效闲置土地,按工业“标准地”重新出让,创新“交地即发证”“分阶段施工”等举措,将企业办理不动产权证时间由20天减至1天,真正实现“地等项目”;在保障端,推出医保全国代办服务,一揽子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医保办理中政策不了解、异地往返跑等问题,让员工更省心;在出口端,金华、义乌海关积极向上对接,不到4个月即通过欣旺达AEO(海关最高信用等级)认证,帮助企业享受快速通关红利……
据了解,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我市着力在项目服务、陆港枢纽建设等有基础特色的领域先行突破;围绕产业全链条,重点聚焦主导产业,做好产业招引和产业培育的服务保障,针对性提供定制式服务套餐,为上下游企业落地、研发、生产、销售提供个性化服务。
“我们将持续聚焦产业招引和培育,不断创新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服务模式,以增值服务促进全市产业链整体提升。”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
——强化数智支撑。我市充分发挥金华城市大脑数据底座支撑作用,搭建涵盖企业、政策、产业链等内容的涉企专题库,开发产业链图谱、宗地治理、金融服务等数据产品,以用户思维打造“政策计算器”,真正实现涉企服务能力一屏展示、惠企政策一键直享、企业办事一网通达、企业决策有效辅助。
——完善制度体系。按照市委改革办印发实施的改革方案,我市建立健全实体中心运行、线上线下协同、政企沟通交流、问题闭环解决“四个机制”,保障改革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