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金华读者发现,在热播剧《繁花》中,金华火腿的出镜率很高。有人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金华火腿在上海真有这么火吗?”
记者去金华火腿权威专家那里打听了,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剧情不夸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金华火腿在上海美食界绝对是明星产品,生意好得不得了。
“送‘机关枪’和‘手榴弹’,丈母娘看了笑嘻嘻”
《繁花》里,小宁波拿着金华火腿跳黄浦江,魏宏庆也曾拿着金华火腿到外滩27号找汪小姐,结果火腿被后者扔出来了。后来,魏宏庆还感慨地说:“汪小姐,扔火腿是一绝。”
小宁波送宝总新年礼物,是一整只金华火腿,宝总对爷叔说:“金华火腿,这个一看就是小宁波送的,你等会儿带回去送给嬢嬢。”
爷叔口中的“船王炒饭”很出圈:“生过蛋的叫马鲛鱼,没生过蛋的叫川乌,是象山特产……加鄞州雪里蕻、野生大干贝、金华火腿丝、蛋清、泰国香米。华人船王里面大部分都是宁波人,都喜欢这种家乡味道,所以叫‘船王炒饭’。”
“不光是小宁波、魏总,送礼喜欢送金华火腿,在当时的上海很流行。”金字火腿总工程师、金华火腿行业协会会长马晓钟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过年时金华火腿也属于送礼的高端年货,算是较名贵的年货。
在马晓钟看来,当时,金华火腿在很多江浙人家中都有特殊地位,上海、浙江一带“毛脚女婿”第一次上门的送礼标配,就是“机关枪”和“手榴弹”,“机关枪”就是金华火腿,“手榴弹”则指瓶装老酒。民间有句话:“送‘机关枪’和‘手榴弹’,丈母娘看了笑嘻嘻。”
上世纪80年代,金华解放东路莲花井附近的金华火腿店
“剧组在道具细节上也是花了心思的,金华火腿的包装比较符合实际情况。”马晓钟说。民国时期,金华火腿包装比较简陋,表面只裹一层油纸,上世纪80年代,火腿除了裹油纸,外面再套一个塑料袋,附一张红纸,上书“金华火腿”或老字号商标,然后捆绑起来,时过境迁,现在的金华火腿都已标配豪华礼盒装了。
“上世纪80年代还是物资紧缺的年代,金华火腿产量不大,一年产量约40万只,现在一年的产量已有400万只,1988年国庆节之前,金华火腿还只要6元多一斤,那年国庆节以后,价格翻了一倍多,大家都在抢火腿。”
1981年,马晓钟毕业于浙江商业学校肉品检验专业,毕业以后分配到金华肉联厂工作。令他记忆犹新的是,跟南京路的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做生意,这家商店是上海年货圈里“老大哥”,南京路上响当当的老牌子。
“第一次送去火腿片产品,对方只要了50包,刚拿去立马卖空,后来一次送1万包,也都是很快就售罄了。”那个时候,市面上分割包装的火腿片产品还不多见。金华肉联厂这样的国营企业已经开始做这类新产品了,勇闯南京路,并迅速在上海滩一炮打响,成为了抢手货。
金华火腿在上海为什么能火?马晓钟认为,除了其文化底蕴和入市较早外,还与上海人的饮食习惯有关。上海菜讲究清淡有味,火腿是许多上海菜必不可少的佐料。不少上海人心目中,夏天最清淡有味的菜,要算是火腿冬瓜汤了。
金华火腿曾让梁实秋回味无穷
东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巍山高级中学教师华柯对金华火腿的历史有专门的研究。“100多年前,金华火腿就已经受到大批上海人的喜爱,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他说。
1930年上海南京路先施公司和卖火腿八折优惠广告
火腿在上海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甚至专门有一条路名叫“火腿弄”。据上海市地方志记载,道光十年(1830年),火腿腌腊行业已在沪上形成规模,南市十六铺外咸瓜街和城内灵济街一带成为各家火腿店存放进货的地方,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海外的火腿都以这里为集散地,“火腿弄”(今黄浦区大东门里、复兴东路旁)的路名由此而产生。由于金华火腿在上海最受欢迎,因此,火腿行业主大多来自金华。
清末上海大马路(今南京路)上的熏腊店
根据华柯的研究,民国初年,因火腿也集中大马路(今南京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前,上海卖火腿的商号共有200家左右。纯粹经售火腿之商号较著名的有骏丰、厚丰、南万有全、北万有全、金兰、茂生和、同丰、瑞生和等,大多开设在南京路及其附近一带。大东阳火腿公司的火腿在上海、天津、奉天(沈阳)三埠销数最大。其分公司也在上海南京路南京大行宫。
出产于浙江的火腿,过去都称为南腿,俗称金华火腿,但金华本地只生产其中一小部分,其他如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浦江、武义都有出产,尤以东阳的出产最多,全国驰名的“蒋腿”,就是产于东阳的上蒋村,蒋腿的发明者蒋梦昌,字雪舫,所以也称之为雪舫蒋腿。
老大房蒋腿广告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在大马路上,陈奎甫开设的最早一家老大房中,就有专门的蒋腿部,其经营的雪舫蒋腿就是他自己到东阳来运走销售的。
清代至民国时期,江浙一带的火腿行业红红火火,分工明确。“加工火腿的工场中,规模较小的叫作坊,规模较大的叫腿栈,批发火腿的店叫腿行,零售火腿的店叫腿店。”马晓钟说。
金华南腿庄金华火腿发票
清咸丰年间,当时最有名气的一家特色火腿店名为“万有全火腿行”(始创于1851年),原为兰溪戴姓商人的戴日涌火腿店。该店自行采购东阳“两头乌”的上等腿胚精工腌制,各道工序都严格按照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其销售的火腿,皮色黄亮,精多肥少,腿心饱满,大小匀称,质量上乘,“万有全”对商品包装也十分讲究,购买整只火腿,里边油纸包裹,中间放红底金字店招,既便于携带,又富有民族特色。一张上海北万有全腿行1950年的发票显示,11只上蒋腿卖出了33万元。
1950年上海北万有全腿行发票 11只火腿卖33万元
民国初年,上海南京路一带已是百货公司聚集地。其中,最早经营东阳火腿的是先施公司,民国六年(1917)10月,澳洲华侨马应彪在上海南京路浙江路口开办的先施公司是销售东阳蒋腿的大公司。先施公司的大楼橱窗常年挂着雪舫蒋腿,打着蒋腿的广告。
南京路上还有三家著名的南货店:三阳、天福、邵万生。旧时的南货,指长江以南地区盛产的商品,泛指本地没有的南方果品、甜点茶食、腊肉腌货、干果海味等。金华火腿、绍兴黄酒、南京板鸭、宁波海味等,都是声名远扬的特色南货。
民国时期南京路天福南货店楼顶广告牌有“蒋腿”字样
南京路南货店里的金华火腿曾让梁实秋回味无穷。梁实秋晚年在台湾,经常怀念大陆的美食,有篇《火腿》就是回忆他在大陆食火腿的经验:“至天福市得熟火腿四角钱,店员以利刃切成薄片,瘦肉鲜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饭为无上妙品”,令他在台湾时“思之犹有余香”。
天福号百货大楼广告中的蒋腿
南京路的传奇故事里怎能少得了上海老字号冠生园,创始人冼冠生介绍冠生园月饼原料时这样说:“火腿不仅是金华火腿中的蒋腿,而且都用的是中方(火腿上最好的部分)。”
由此可见,上海人喜欢吃金华火腿,《繁花》中金华火腿出镜率颇高,现象背后的确有其历史渊源。
(注:金华火腿历史资料由被采访对象提供)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