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区“六化”推进构建特色“大应急”指挥规范化工作体系

金彩云客户端>社区 丰文韬
2024-01-18 15:01

2023年以来,金华市婺城区按照“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综合性应急管理体制要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聚焦应急指挥场所、值班值守队伍、应急指挥系统、综合预警信息、指挥保障力量、社会应急联动,全面推进应急指挥规范化建设,有效实现应急指挥综合化、高效化、远程化和立体化,确保第一时间全面、直观掌握突发事件信息,第一时间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分析,第一时间作出高效、合理的应急反应处置。

推进应急指挥场所设置标准化

持续推进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力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区级应急指挥场所建成总面积1741.6平方米,以满足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

一是应急指挥大厅。强化统筹整合,将应急指挥大厅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涵盖各项主要指挥功能,满足党委政府领导和应急管理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统一指挥调度需要,应急指挥大厅建成面积475平方米。应急指挥大厅配置大屏显示系统、音频系统、应急通信网络(指挥信息网、政务外网、视联网、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融合通信等业务应用系统,以及智能控制管理系统、UPS后备电源等子系统。

二是应急值班室。应急值班室外部设置明显的标识,名称为“应急值班室”,面积达28平方米,满足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需求,接入省应急值班值守系统、相关部门的灾害事故分析研判信息系统及视联网会议系统等,具备视频会议室功能。

三是会商室。兼作第二指挥室,具备独立指挥调度功能,在多起突发事件同时发生时,可作为党委政府领导、相关部门、专家等进行视频会商与研判的场所。会商室设置大屏并接入高清视频会议系统、专业扩声发言系统和智能控制管理系统。

四是其他相关场所。新闻发布室,为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场所,满足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媒体记者采访等功能;值班休息室,满足平时值班人员和启动应急响应时进驻人员休息需要,具备卫浴等功能;技术保障用房,包括设备机房、音控室、UPS蓄电池室、应急装备储存室等。设置其他备用房,作为防汛防台应急响应等应急期间其他各组别、各有关部门进驻人员工作用房。

推进值班值守队伍专业化

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值班值守业务培训,实现专业化值班,力求业务熟练、队伍稳定,不断提高值班业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落实专业化值班。结合婺城实际,以购买技术服务方式推进专业化值班。加强值班力量,落实每天带班制度,实行“3+1”模式(“3”即1名带班领导、1名在编干部、1名驾驶员,“1”即1名专业值班人员),每天由1名在编干部担任值班长,负责审核突发事件信息、组织事态研判、紧急公文流转等重要工作,保证值班值守质量。

二是开展值班业务培训。制定值班业务培训计划,开展常态化值班值守、应急处突及相关业务系统和单兵、布控球、卫星便携站设备应用等培训,每月组织一次,提高值班人员的业务水平、岗位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创新培训方式,对新进人员通过省应急值班值守系统“应知应会”模块开展培训,尽快熟悉值班业务。做好重要节假日和重大会议活动前的应急值班值守培训,确保高质量完成重要时期值守任务。

三是健全完善值班值守制度。全面加强值班值守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值班值守、交接班、信息报送、会商研判、预警信息发布等制度,进一步优化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建立一套完备的值班值守规章制度。做好台账资料归档,做到一事一档,电子档、纸质档同时保存,实施应急值班值守工作全程痕迹化管理。

推进应急指挥系统数字化

加强应急指挥数字化建设,汇集相关行业部门信息数据和视频资源,提高可视化装备覆盖率,力求信息汇聚、全域可见,实现应急指挥“一张图”。

一是推动应急指挥数据共享共用。汇集公安、建设、交通、水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消防、气象等部门业务系统及信息数据,集成加载辖区救援力量、救援物资等应急数据,实现各类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着力提升风险感知和指挥调度能力,做到应急指挥“一张图”。

二是提升应急指挥系统智能化。全方位整合应急资源,建成综合性应急指挥系统,迭代升级、重点完善信息收集、风险研判、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融合危化品监管、森林防灭火监测、静止卫星林火监测、工业企业安全在线、防汛防台在线等各类应用场景,实现智能化、规范化、流程化,有力提升应急指挥能力。

三是提升应急指挥可视化水平。加强可视化装备建设,重点向基层延伸,偏远乡镇单兵配备100%全覆盖,提高工业园区、多灾易灾乡镇高空瞭望视频覆盖率,确保实现遇到突发事件30分钟内上传现场画面的目标;推进卫星通信、370M窄带无线通信等系统建设,配置无人机、卫星便携站、通信指挥车等设施设备,提高极端天气下的可视化通信保障能力。加强与消防救援队伍对接,实现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队伍119等突发事件警情、防汛防台等视频资源和突发事件现场处置音视频等数据联通共享。

推进预警信息发布叫应扁平化

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警信息归集和发布体系,实现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精准到达,力求业务协同、精准高效,确保快速响应和联动。

一是实现全灾种预警信息归集。加强与建设、交通、水利、林业、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的对接,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城市内涝、水旱灾害、森林火灾、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企业安全风险等多灾种数据整合和风险识别,实现不同灾种预警信息的快速有效汇聚。

二是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快速叫应机制。在接到红色或橙色高级别预警信息后,建设、水利、林业、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通过浙政钉、电话等不同方式及时“叫应”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负责人,既要“叫应”又要“叫醒”,进一步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快速叫应机制。针对强降雨、雷雨大风、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险等不同类别预警信息,提前编制叫应方案,向相关人员快速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发布及时、精准、高效。

三是构建纵向到底的预警网络。依托“141”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推动完成与社会治理中心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县、乡、村三级应急联动体系,实现扁平化传播,确保将预警信息快速传达到户到人。充分发挥农村应急广播作用,协同广电等部门健全完善高级别预警与信息发布联动机制,向受影响区域群众全覆盖广播,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加强对区域内基层防汛责任人“六问”抽查,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灾害防范到岗到人。

推进应急指挥保障力量专常化

通过设备改造、加强合作、实战演练等方式,有力提升应急保障水平,力求优势互补、保障有力,为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

一是提升硬件保障水平。充分考虑汛期暴雨、台风等各类恶劣环境下维持应急指挥中心正常运转的需要,应急指挥大厅实现电源、音视频、电脑主机等双备份,进一步提高应急指挥系统的稳定性、实战性和可靠性。防台防汛期引入电力、通信等专业力量,提供可靠电力和通讯保障。

二是强化技术力量保障。加强与通信、电力、铁塔等公司和无人机专业服务队伍等合作,完成与相关单位工作对接,落实技术队伍力量,确保24小时应急指挥调度技术支撑服务保障;加强应急管理部门自身技术人员培养,提升常态化保障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强化专家保障。

三是加强日常演练和抽查。经常性开展双盲演练,模拟极端天气应急指挥场所断网、断电、断通讯等特殊情况,协调国家电网和通信运营商安排应急供电、应急通讯保障车辆,通过实战演练持续改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常态化开展可视化演练检查抽查,提高指挥调度人员业务水平,熟悉使用各类可视化装备,确保可视化指挥调度连通率100%、30分钟响应率100%、连线质量达标率100%。

推进应急联动工作实战化

协同推动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强化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区域联动,力求信息共享、反应灵敏,提升突发灾害事故应对处置能力。

一是强化部门联动。积极推进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建设。以110接警平台为依托,构建以公安、应急等为主要单位的应急联动领导组织和调度体系,确保第一时间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统筹推动各部门高效处置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推动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队伍共享119接处警信息,根据省市部署逐步推动两部门共建共用应急联合指挥平台,共享119接处警电话。

二是强化上下联动。充分发挥“省应急处突系统”作用,发生突发事件后第一时间上报信息、启动相应机制,会商研判、指挥调度,紧密配合,高效处置。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做好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超过本地处置能力时,及时向上级部门申请调派专家、救援队伍、应急物资,构建“全省一盘棋”的应急指挥工作格局。

三是强化区域联动。与相邻县(市、区)探索建立跨区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应急联动区域合力,强化应急力量跨区域调度和应急资源最大化利用。

编辑:吴彰义
二审:阮锋
三审:吴卫平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
相关专题
婺城应急

精彩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