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手馄饨匪一朝,馔素多品此为高

八婺文旅品牌行⑤小饕八婺寻馄饨

金彩云客户端>头条 金璐/文 陈业 时宽兵 /摄
2024-01-24 10:19

“馄饨方:白面一斤,盐三钱,和如落索面,更频入水,搜和为饼剂。少顷,操百遍,摘为小块,擀开;绿豆粉为四边,要薄,入馅,其皮坚。”

——《吴氏中馈录》

馄饨,广东人称“云吞”,湖北人称“包面”,四川人称“抄手”,大江南北,皆可见其身影。在与馄饨有关的文献中,宋代浦江的《吴氏中馈录》是一段重要记载,印证了千年以前金华的厨师已经能制作出非常考究的馄饨

而如今的金华大地,继承先人的饮食之道,有着上卢馄饨、宣平馄饨、方前扁食等一批馄饨名品。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教授、浙中“百县千碗”研究院院长刘根华说,馄饨在全国各地都有,大同小异,制作方式和食用方式基本上都比较相似,我市这些知名的馄饨品种,反映的是金华的地域特色。比如磐安“九山半水半分田”,种植番薯较多,当地老百姓在番薯的粗粮细作方面颇多探索,方前扁食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武义宣平曾经作为县城,且出产宣莲,闻名全国,这使当地老百姓有可能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就能获取到一些白面粉,吃得上肉,制作出有当地特色的馄饨;东阳上卢靠近卢宅,古时候人文荟萃,世家大族较多,他们的饮食偏好就有可能影响了附近老百姓的口味。这些,都是金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产丰富的见证。


上卢馄饨
三代人的老味道


这家店,最早是我婆婆的婆婆开的。她把手艺传给了我的公公婆婆;后来,他们又把手艺教给了老公和我。”施飞英说。

施飞英家的店叫“秀明馄饨”,以施飞英公公卢秀明的名字命名。在卢秀明的母亲做馄饨生意时,这家店只是东阳市上卢街道露天菜市场里的一个摊位,连招牌都没有。上卢的羊肉有名气,许多人来买羊肉时,在附近小摊上买碗馄饨,搭配着羊肉吃鲜美的馄饨汤和鲜美的羊肉相得益彰,许多顾客几天不吃就会想得慌。几张八仙桌一摆,锅炉上升起白烟,馄饨摊成为许多人脑海中关于“乡土味”最美好的记忆。

这么多年过去了,馄饨摊早已升级成了能同时容纳七八十人就餐的馄饨店;馄饨的味道却依然是那个老味道。

施飞英还记得自己刚学做馄饨时,一开始觉得好难。包馄饨看起来就是把肉馅放到馄饨皮上,然后捏一下,但其实那一捏很有技术含量——得让馄饨里面留有空气,否则馄饨就成了个面疙瘩,下锅后会沉下去;捏得太松,馄饨下水就会散开,变成面皮汤。卢秀明看到儿媳沮丧的样子,对她说,这不是一两天能学会的,慢慢来。施飞英练了好久,终于成功了,特别高兴。另外一个难关是剁馅,上卢馄饨的肉馅是用一整只猪前腿剁出来的,施飞英每天剁肉剁到手疼,疼了半个月才适应。

手工剁馅,正是上卢馄饨好吃的秘诀之一。有些人做馄饨会用绞肉机来制馅,这在“秀明馄饨”是绝对禁止的。店里平时一天要消耗近70公斤肉馅,从早到晚都要剁肉。馄饨馅里只有肉、盐和生姜,没有其他任何东西。馄饨皮也是自制的,加一点番薯粉能增加皮的韧性,放的碱很少,所以锅里的汤不会煮糊,一整天都不用换汤;煮过的馄饨越多,汤里渗入的肉味越浓,就越来越鲜。

施飞英拿过一个铜漏勺,从屉里数出10只馄饨,下到汤里,又往锅里盖上一个杉木做的小锅盖。说来也奇怪,这锅盖只有锅的1/3大,在汤里颤巍巍地浮着。施飞英说,锅盖小,就能随时看到馄饨熟的程度,锅里沸腾时汤不会溢出,还能起到增温作用。之所以用杉木做锅盖,是因为它透气性相对较好,还有淡淡的杉木清香。

煮馄饨用的是土灶台,里面用松木烧火。松木质地坚硬且含油量高,火焰旺、火性急,能在很短时间把热量逼入皮薄馅嫩的馄饨内。一会儿,馄饨便被汆熟,浮了上来,施飞英拿过一只碗,放入自己做的土酱油,放一点葱、一点油渣,舀一碗汤,加入馄饨,肉香味便扑鼻而来。尝一口,只觉馄饨与汤浑然一体,鲜掉眉毛。

在2023年5月举办的“味美浙江·百县千碗”名小吃(名点心)挑战赛上,施飞英代表东阳上卢馄饨出战,取得全省名小吃(名点心)挑战赛馄饨类第一名的成绩。

“秀明馄饨”一天能卖出几百碗,逢年过节还能翻几番。红火的生意引来了许多学习者。施飞英的徒弟中,有在东阳各处开馄饨店的,也有在金华各县市开馄饨店的,还有在杭州等地开馄饨店的。其中有一个来自广东省东莞市的女老板学了手艺回去,到现在已经开出7家连锁店。

“我那徒弟当初来找我学艺的时候,开宝马车,穿高跟鞋。我说,你是跟我开玩笑吧?穿得这么漂亮,怎么可能来学做馄饨?她回答,想做馄饨是因为饮食生意是任何时候都不愁卖的,人总是要吃的嘛。我想想,这话有道理,做馄饨虽然辛苦,但早上买的原料晚上就都变成现钱,是门好营生。所以我跟上大学的儿子说,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要是找不到更好的行当,就回家来做馄饨吧!”施飞英说这话的时候,眉眼弯弯。


宣平馄饨
家味、乡味、烟火味


冬日的午后,走在武义县壶山街道解放中街上,忽然闻到烤饼香。

烤炉就摆在店门口,一炉烤好,满街生香。店的门面不大,招牌上写着“乡味——一碗馄饨,一个烧饼”。客人走进店里,坐下点一份武义烤饼,再来一碗宣平馄饨,有干有湿,恰恰好。

“每天能卖掉两三百份烤饼、四五百碗馄饨。”老板娘说。

老板娘有个很霸气的名字叫王妃,却是个眉眼温润的江南女子,大学念的是日语,毕业时原本想去日本留学,但因为母亲突如其来的一场病让她决定不走了,留下来,就近陪伴家人。

既然留下了,那就要有一门生计,王妃觉得母亲做了一辈子小吃店,那自己也开小吃店吧!但她又觉得,母亲的病是因为这么多年太劳碌了,她即使做小吃,也不能像母亲那种做法。于是,她放弃了最赚钱也最忙碌的早餐、夜宵生意,只做午晚餐;同时,减少了店里的品类,主打宣平馄饨和武义烤饼。

这家店原本开在永康,5年前,为了孩子,王妃又把店搬回武义,放弃了原先的老顾客,从头开始。

值得的,只要跟家人在一起,什么都是值得的。我也不想赚很多钱,够吃够用就行了。”王妃笑着说。她觉得,只要馄饨和饼做得好吃,就不怕没有生意;只要顾客吃着好,即使店的位置偏一点,也会有人找过来;时间一长,爱吃馄饨和饼的人都知道有这样一家店,也就有了稳定的老顾客群体。

馄饨要好吃,首先肉要用得好。王妃选择的是农家土猪的夹心肉,而且要大猪,肉味才够香。夹心肉也叫前腿肉、前夹心,位于前腿上部,粉嫩的瘦肉与丝丝白色油脂构成梅花状,半肥半瘦,吸水力强。肉馅要手工剁,剁完加水,手工搅拌,让肉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黏黏的,包到馄饨里就会有嫩嫩的口感。别的地方有些人做馄饨馅会加一点淀粉,这在王妃店里是绝对不可以的,她觉得,加了淀粉,肉馅的风味就会相差一个档次。跟其他地方的馄饨相比,宣平馄饨个头要大一点,每个馄饨馅有龙眼大小,全是肉。

馄饨下锅,汤里浮着的小锅盖就开始转,等到不转,便是馄饨熟了。王妃拿过碗,放入馄饨,再撒上小葱和猪油渣。这两样也有讲究——这小葱不是菜场里的大路货,而是特别纤细的品种,是王妃特地请人帮忙种出来的;猪油渣用带皮猪肉炸出来,再切成末。王妃说,要看一家馄饨店里卖的是不是正宗的宣平馄饨,看调料就能知道,如果放的是紫菜、虾皮之类,那就一定不是宣平馄饨的老味道。

馄饨上桌,先喝一口汤,嘴里是混合了油脂的香,还带着小葱的清香;咬一口馄饨,肉鲜、料足,沉甸甸的很有质感。再来一份满满肉馅的烤饼,便是一餐。吃完,肚饱,人有点懒懒的,便觉得在这样一间小店里,岁月都变慢了……


方前扁食
非遗小吃的现代化之路


想要吃到方前扁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从前,方前扁食是磐安县方前镇老百姓用来待客的好东西。客人上门,要提前托人捎话,等到上门前一天,女人们就会提前开始张罗——自家地里水灵灵的四季豆、胡萝卜、莴笋,当天做的豆腐、泡发好的香菇,全都细细切成丁,然后跟肉炒在一起,这是馅。等到客人上门,女人们拿番薯粉加水调好,揉成剂子,擀成皮子,加入馅料,包成扁食,下锅煮出来,让客人新新鲜鲜地吃一碗有肉有菜、皮薄馅美的点心,方能体现出主人家待客的诚意。除了有客来,方前扁食另外一个重要的出场时刻是正月初一的晚餐,圆圆的扁食浮在汤里,看上去如同一个个元宝,带着对新年的美好祝福,为了这点意头,就算再费事,也是值得的。

即使是现在,你到磐安小吃店里去,也不是每家都供应扁食的——这东西不能提前做,擀出来的皮子如果不能在凉透之前包成扁食,黏性就会下降,下了锅会散架;包好的扁食不能冷冻,冻过了,外面的番薯皮子就会裂开——因此只能是现包现吃,如果没有稳定的食客,店里就不一定会供应这个品种。

施彩华在金华市区开了5家“磐安非遗小吃”连锁店,只有两家能吃到方前扁食。这让她颇为遗憾。在她眼里,扁食是最能代表方前小吃的品种。她外出交流时了解到,整个浙江省只有磐安方前这一个地方会用番薯粉做馄饨皮,特色鲜明。番薯不但是有利健康的粗粮,而且番薯粉做出来的皮子晶莹透亮,很有嚼劲,弹牙好吃。

2016年,施彩华结束了原先的热水器生意,在磐安城里开出了第一家磐安非遗小吃店。从一开始,她就考虑通过开店来推广方前小吃,做成“沙县小吃”那样的连锁店,让许多磐安人都能到外地做这份营生。

在选品上,店里主打磐安药膳和方前小吃的组合,从药材之乡走出来的天麻鸽子汤、石斛猪肚鸡汤、西洋参乌鸡汤颇受食客青睐,麦角、卷饼筒、黄精猴菇馒头等小吃也有不少拥趸。方前扁食在其中干湿两便,蒸扁食配药膳汤,汤扁食配饼,都好吃。

在取材上,店里追求“土”,猪肉要土的,干菜从农家收购。尤其是做扁食用的番薯粉,必须是农家手工筛过两次的细粉,要是用机器磨的粉来做,扁食就无法成形。

在制作上,店里强调标准化。做扁食的每个剂子12~13克,做干菜饼的面剂子每个70~75克,肉馅每个50~55克……每个剂子都要过秤,以保证大小一致,加入同样分量的调料后口味一致。不管由谁来操作,不管哪一家连锁店出品,食客吃到的都是一样的味道。

去年,施彩华应磐安县供销社之邀,开了50多期培训,教农户做以扁食为代表的方前小吃,共培训近2000人。在她眼里,每个参加过培训的学员都是一粒种子,无论是在家里开的民宿给住客做小吃,还是到外面的酒店当点心师傅,或是外出开店,都能让更多人吃到方前小吃,爱上这个味儿。


编辑:潘慧
二审:章果果
三审:黄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
相关专题
八婺文旅品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