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一起聆听▲
作者:陆咏梅
诵读:邵金霞
没有柴禾,就没有人间烟火。
鱼米之乡,炊之柴大多用稻草。早稻晚稻,颗粒归仓,留下满田垄的稻秆,晒干,垒成圆锥形的稻草堆,深冬季节,一个个暖色的稻草堆矗立在冷清寂寥的原野上,是江南取之不竭的炊饭源泉。
清晨,天未放亮,勤劳的主妇已在灶间忙活了,生火,划拨火柴,点起一只稻草做的蝴蝶结,熊熊火焰在“蝴蝶结”的一端摇曳舞蹈,长长的火箸夹着另一端,轻轻压进灶膛,火势蔓延开来,乌黑的灶膛顿时在红与黑的较量中,开启一天的烟火。曲突的烟囱,冒出缕缕白雾,炊烟袅袅上升。
早年的灶,若气压低,通气不畅,稻草返潮,黑烟浓重,钻不出烟囱,灶房里便被浓黑的烟笼罩,添柴的人被熏得涕泪四流,七荤八素。江南人,对稻草,有着不一样的情愫,郑敏用诗描绘《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柴是一家人开锅的刚需,缺不得,庄稼人视柴如宝,仿佛战备物资。农家将硬柴和软柴都存储得满满当当,灶间里里外外堆满了,码得整整齐齐。庄户人家的楼房,底楼住人,楼上大抵叠压着柴禾。软柴就地取材,江南平畴没有山地,农作物的梗、茎都是灶中宝,春收的油菜秆,夏收的麦秆,秋夏收的稻秆,秋收的豆秆,晒得脆脆生生,收得齐齐整整。连散落的豆衣、油菜籽夹、麦芒都舍不得扔弃,添柴的时候,随手送一把入灶,火架得烈烈的,旺旺的。秋天的落叶松针,木作留下的木屑刨花,风谷剔出的谷糠谷壳,都被纳入“软柴名录”。
软柴资质如蒲柳,柴质脆薄,不耐烧,坐在灰膛口,离不得人,火势又不旺,火力不足,炖、煮、蒸之类,可以慢慢熬,慢慢蒸。仿佛南方人的性子,温婉含蓄,柔柔软软。原本应该用硬柴猛攻,可是,清早农家一锅粥,便可这样悠然自得地熬,慢条斯理地炊,母亲们用早起来抵消软柴慢工细活的缺憾。软柴熬出的一锅粥,黏稠香糯,爽滑绵柔。
赶上家中来客,遇见性急的母亲,耐不住软柴慢吞吞的性子,要换硬柴来烧,仿佛军情紧急时,换了主帅才可以出征。硬柴火势烘烘,烈焰腾腾,灶膛架上几根木柴,灰膛口就可以腾出人手。锅中水呼呼沸腾,油滋滋旋转,入锅的菜肴欢腾。“急火肉,慢火粥”,快火烫肉,瞬息出锅,菜香肉香,那叫一个痛快;“上塘鱼,下山笋”,整饬干净,入锅煎,入油炒,姜蒜酱爆,浓香鲜美,那叫一个美味。
硬柴是硬木,半肩风雨半肩柴,竹杖芒鞋破碧崖。硬木出自深山,山里的樵夫为了妻儿老小,会挑一担硬木,到镇上售卖,“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生活在平畴的男子,清早去镇上赶集,卖柴的樵夫早排成了一列,他们腰间绑着手巾,一担柴禾比肩还高,待价而沽,柴间横插一条扁担,讲定价钱,樵夫就喜滋滋地回家转,手持一根扁担一路荡回去,如头顶清风明月,脚下生风,待明日重来。平畴的男子挑柴回家,院里已经摆好了斧头、木砧,要劈柴。劈柴是技术和力气兼备的活儿,男儿上阵,粗壮健硕的农妇也不让须眉,啪啪啪,半日劈柴,木屑木条四溅。
每到秋冬,平畴上的乌桕、南京枣、泡桐、苦楝树都脱光了叶子,光秃秃的,立在苍凉的原野上,勤劳的人们,带上柴刀,砍下干枯的树木和枝丫,扛回一堆硬柴。勤俭持家,是农家孩子的人生早课,每当深秋,落叶飘零,他们带上竹耙,背上部笼,耙松针,扫树叶,拾稻衣,不亦乐乎。深秋初冬的稻田里,男女老少,堆叠起一个又一个黄金稻草堆,储备下半年的柴禾。也烧煤炉,炉中煤熊熊燃烧,为了耐烧,大家学做煤球。后来有了蜂窝煤,火势更盛,三星炉、四星炉,再而就有了煤气灶,火焰万丈。
死如灰烬,心如枯槁,是书生理想湮灭的表达,“有心莫成灰”“雄心操已灰”这类诗,不够贴合实际。农家的灰,雄心犹在,软柴烧成黑灰,硬柴余下白灰,是上好的洗涤用品,去油腻特效,湿指头沾一撮灰,茶杯碗碟的污垢瞬间祛除,洁净又环保。主妇们以灰汁洗头,用灰汁炊糕,做灰汤粽,都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生活妙招。每到年关,家家户户做豆腐,水豆腐蜕变为老豆腐,少不了用灰作干燥剂。冬天雨雪湿了鞋,把鞋子放进灰膛,装上灰,次日,鞋子就可以干干爽爽,一等一的好。灰因为吸水性好,时间倒推七八十年,许多女子用灰袋做卫生巾。灰,是农家上好的肥料,春来秋去间,撒灰是常见的农活,又肥沃又防虫。
寒食之日,介子推与母亲坐在绵山的一堆灰烬里,重耳虽贵为春秋霸主,却要用后半生的痛来忏悔。外族践踏,锅盔灰让许多大姑娘躲过红颜劫。灰姑娘睡卧灰膛,面临继母的家暴,天国的生母垂怜,派一群鸽子出“嘴”相助,灰中捡豆,在漫漫童年的折磨历练中,灰姑娘的品性操守藏珠蕴玉,成就一段寒门嫁入豪门的传奇。
灰,是不起眼的农家柴炊之遗珠,是农家生息繁衍诸多传奇的媒介。
而柴,在现代洪流的卷迭中,是人间烟火的遗珠,温暖过岁月,怕成历史的灰烬,飘洒在现代的风里,渐渐散失。
在老家,若有人乱发脾气,会被戏称为“吃生米”。生米怎么下咽?炊烟袅袅,晨炊晚炊,在宁静的乡村,才有人间温暖。被温暖的人不会“吃生米”,行事说话不会夹枪带棒。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