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货的,我马上安排给你送过来,今天就能到。”18日一大早,黄勤龙就在自己位于武义县泉溪镇阳丰村的鹌鹑养殖基地里忙碌起来。虽然略带疲累,但黄勤龙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整个春节我们都在忙碌,把鹌鹑蛋发往各个经销商。”
养殖大棚的门刚一推开,棚里成千上万只鹌鹑便躁动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鹌鹑胆小,可以拍照,但不能开闪光灯。”黄勤龙叮嘱,“这个春节,它们也在连续不休‘下金蛋’呐。”
黄勤龙告诉记者,往年春节原本也是能休息几天的,但因为自己“爱折腾”,结果忙坏了这些下金蛋的小家伙。
“爱折腾”是黄勤龙的特质,2008年从机电专业毕业后,因为看好鹌鹑养殖的前景,他不顾父母反对一头扎进了养殖业,一折腾就是十五年。通过自学加外出学习,经历了养殖技术、疾病防控、销售等重重考验,黄勤龙慢慢从一窍不通的新人成为了鹌鹑养殖“优等生”,鹌鹑养殖的体量也从开始的2万多只发展到了目前的50万只,而一只鹌鹑一年可以产蛋200至300枚。
鹌鹑养殖已经步上了正轨,黄勤龙又开始了新的“折腾”。鹌鹑蛋属于小众农产品,市场行情波动较大,销售主动权也掌握在采购商手中。“对鹌鹑蛋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是我的新构思。”黄勤龙说。
去年他在维持原有供货的基础上采购了生产设备,将部分鹌鹑蛋煮熟后进行初加工,销售到一些餐饮店,打开了不少销路。春节期间,许多饭店打电话求购加工好的鹌鹑蛋,才把黄勤龙和他的鹌鹑们给“忙坏”了。
这一次试水是黄勤龙转型新农人的一次探索。“进行初加工后,我们想尝试着逐渐把主动权拉回养殖户手里。”黄勤龙说。看着自己养殖的鹌鹑,黄勤龙想在做大深加工之外,再新建一处全自动化养殖场,全面推进鹌鹑养殖智能化转型升级,利用“智慧养殖”让产品品质更稳定,让优质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