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反向旅游”这个词出圈。避开大城市和热门景点的人潮,去往安静、闲适的小众目的地,成为很多人的出游选择。乡村,也在“反向旅游”的目的地名单中。乡村何以吸引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金华的乡村依然保有记忆里的模样,同时也在悄然中变了样,生发出多种可能。
“计划正月初六营业,今天来店里做些准备工作,然后直接上岗。”正月初四,封玲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个短视频,她开的小店门口熙熙攘攘挤满游客。
封玲的小店开在义乌后宅街道李祖村,名叫“南瓜家糖水铺”,主营甜品美食。这家小小的糖水铺开业两年多,去年最多一天接待了210桌。人多时,有的客人直接捧着碗站在门口吃。正月里,李祖村每天仍有近万的客流量,这让封玲始料未及。
过去一年,李祖可谓金华乡村游的流量担当,这与创客的入驻密不可分。在这个常住人口不过500人的小村庄,住着200多名年轻创客,有60余个创客项目依村而建,带来研学、餐饮、服饰、手作等丰富的业态。
走进李祖,生机活力扑面而来。山脚下不是农田,而是花田,年轻人在天幕下露营烧烤、放声歌唱。湖中没搞养殖,而是造型可爱的游船,小船划过水面,留下欢声笑语。
行走在村道上,别致的墙绘一路引领着游人走进一家家精致的小店,花香、咖啡香、梨膏香,令人陶醉;书声、器乐声、戏曲声,不绝于耳;直播、手作、研学游,热闹非凡。
在李祖村,能感受到传统村落与年轻创客和谐共生,乡村古韵与朝气活力相得益彰。2023年,业态丰富的创客项目给李祖带来30万人次的客流量。
乡村引进创客并不是新鲜事,为何李祖能脱颖而出?“来李祖村的创客历经了自然淘汰,留下的都是志同道合者。”李祖村运营团队负责人金靖觉得,李祖村的创客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因为一棵树或一幢房子喜欢上李祖,进而入驻村里,这是第一阶段,那是一种对乡村纯粹的向往。喜爱是一时的,要长久地发展需要资源互补与整合。在第二阶段,运营团队的介入让创客们彼此成为有趣的邻居,团结成一个更有力量的整体。“现在大家铆足了劲,要进入第三阶段,那就是合力走出去,将李祖成功的经验推广到更多乡村。”金靖说。
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豪龙认为,李祖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李祖,很重要的一点,是创客和村庄双向奔赴。李祖为创客提供舞台,创客也把自己当做村里的一分子,扎根李祖,与李祖共成长。
90后义乌姑娘楼沙漠霜将云南习得的扎染技术带进村,修复老宅、设计衣物。她说,在村里待久了都不愿意出去,感觉自己就是李祖人,在这里工作、生活,自洽又欢愉。江西姑娘杨聪云则把直播间从杭州搬到李祖,一年卖出2000多万元的西班牙火腿。不直播的时候,她喜欢坐在小院里感受乡村风物,笑着和路过的游客打招呼……
陈昭君是李祖村起得最早的一拨人。她在村里创办子曰学堂,每天清晨都领着村民朗诵经典国学,风雨无阻。两年来,已有近50户村民参与经典诵读。“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脉,多一个人读就多一分希望。”陈昭君说,每每看到摇头晃脑诵读经典的孩子,她都觉得未来可期。这份未来,是属于李祖的,也属于更多广袤乡村。
如果说带火李祖的是创客,那么北山口村的火,则是因为佛手。
佛手在金华有600多年种植历史,金东区赤松镇北山口村是金华主要的佛手种植基地。从前,这里只是一个单纯种植、售卖佛手的小村庄,这两年走进村子就会发现已经大变样。
“中国佛手之乡”,村口迎接游客的除了这6个大字外,还有整面的佛手墙绘,明亮而温暖。墙绘上,穿着朴素的老农在一丛丛金灿灿的佛手中,笑容满面。沿着洁净宽敞的村道走进北山口村,随处可见佛手元素。家家户户都以佛手盆景装扮美丽庭院,嵌在墙上的佛手造型路灯透着明黄色的亮光,公园里憨态可掬的巨型佛手玩偶是孩子们的最爱,晚间伴随音乐喷泉响起的是歌曲《佛手花开》……
佛手,融入了北山口村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村民招待客人的并不是红茶、绿茶,而是佛手茶。沸水入杯,佛手丝立即舒展开来,散发出缕缕清香。加一小勺佛手蜜,搅拌均匀,入口甘甜。撕开小包装的佛手蜜饯,作为佛手茶的茶点,口感丰富,回味悠长。
“2021年,村里成立金华市山口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研发佛手深加工产品,佛手丝和佛手点心尤为受欢迎,去年年产值达8000万元。”公司负责人邢燕是地地道道的北山口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佛手姐姐”。
上午8点,北山口文旅会客厅就开门迎客。讲解、直播、发货……邢燕每天的工作就是围着佛手转。“会客厅门前的这条路,连接起村里的共富广场、主题公园、种植基地、观景台,是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产业大道。”邢燕说,从前村民挑着担子、骑着三轮车沿街售卖佛手,如今搭乘电商的快车,佛手的香韵沿着产业大道香飘万里。
“大家好,我手上的就是‘果中仙品’佛手,每个果形都很漂亮……”晚上8点,北山口村民家的直播间便热闹起来。今年32岁的邢雪芹是最早一批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她通过电商平台帮助父辈销售佛手鲜果和深加工产品,现在日均销售能达到五六百单,订单发往全国各地。春节前发货直到腊月廿八才结束,正月初五就早早开工。
在农创客邢小兵的直播间,小型青果尤为畅销。“从前到深秋才开始卖变黄的佛手,如今通过电商平台,带枝叶的青果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可把玩、可观赏、可闻香,4月份就能发货,把佛手的销售周期拉长了半年多。”邢小兵说,有些顾客不满足云选果,还会找上门来,看看佛手究竟是在怎样的地方种植出来的。
沿着产业大道往山坡上走,占地120亩的现代化佛手精品种植基地让游客们赞叹不已。这里采用智慧农业系统,一键实现大棚收缩,恒温恒湿,自动化管理佛手的种植和灌溉。
随着北山口村被列入全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名单,村子加快了现代化发展步伐,一个集产品精加工、文化创意、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文旅之村绽放出独特魅力。
乡村的魅力仅在于农人和农事吗?来到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你会发现,乡村也可以很文艺。眼下,坛头村正在举办一场诗歌摄影作品展,名为《写给村庄的诗》,展出永康摄影师杜剑的80余幅乡村摄影作品。每幅照片都配有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歌。有意思的是,这场展览并没有放在展馆内,而是在室外展览,展厅就是整个村庄。
沿着一条条幽深的小巷寻去,摄影作品就挂在一幢幢古民居的外墙上。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粉红色的梅花花瓣轻落墙头,斑驳的土墙上,照片和诗歌述说着乡村的故事。诗为影诠释,影为诗佐证,不经意的转角处,便能与文艺撞个满怀。
一个永康人,为何将展览放在武义?“坛头村是一处典型的田园牧歌式的诗意之地,是理想中的精神家园。”杜剑认为,村庄的文艺气息正符合摄影诗歌展的办展需要。
坛头村是一个拥有750多年历史的古村,坐落在武义江与白鹭溪交汇处。村中保存着30多幢修旧如旧的古建筑,青砖灰瓦,绿树花红,兼具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讲起村子的文艺气息,就不得不提到田庐文创园的发起人徐成斌。
2017年,徐成斌被坛头村的自然风光吸引,在村中相继租下10多幢古建筑。徐成斌是一名企业家,骨子里却有着对文学艺术的深深热爱。他在坛头田庐文创园开办了民宿、餐厅、咖啡馆,同时引入许多文化沙龙,至今已举办160多场文化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到村里采风,也使得坛头村入选浙江省首批艺术乡建典型案例。
2020年,诗人雪鹰在中国诗人走进武义采风的活动中,与坛头村结缘并决定在此定居。“这里民风淳朴,并且对文化、对诗歌很重视,很适合我开展诗歌写作和相关活动。”雪鹰在坛头村打造了中国当代诗人档案资料陈列馆,致力于当代诗歌的展示、研究和推广。
平日里,雪鹰就在坛头村编辑诗刊、组织线上诗歌讲座。在他的邀请下,已有一大群诗人和诗歌爱好者走进坛头,并给坛头村写了三四百首诗歌。雪鹰说,他计划在今年为坛头村出一本诗集,献给这个给予他灵感的文艺村庄。
近年来,民俗画、畲乡风情服饰、工笔艺术画、婺州窑等丰富的文化业态纷纷进驻坛头村,形成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展览馆和工作室。婺瓷匠人陈金生在坛头租下3幢古宅,他开办的婺瓷展示馆已入选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在这里,他潜心婺州窑的制作和推广,并形成研学课程吸引游客体验。
前不久,田庐美术馆在村中落成,又为村庄的文艺气息增添了亮丽的一笔。首个在此办展的艺术家是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应世明,他将数十幅抽象水墨小品画带到坛头,取名“心相共生”。
被诗歌、书画、手作等文艺项目充盈着的坛头村,无疑是幸运的。坛头走出了一条文艺赋能乡镇振兴的康庄大道,这条路,也必将引领乡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