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书里有这么多金华名家名作,其中两个最近火了

金彩云客户端>文化 章果果/文 潘慧/制图
2024-03-04 07:03


说到语文课本中和金华相关的篇目,相信跳出大多数人脑海的是那篇著名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语文课本里的金华名家名作也是不少啊!就目前的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翻检一番,竟然多达9篇。




第一个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出现的金华人是骆宾王。上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快会读到《咏鹅》,它出现在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的“语文园地”里。当然,对于一个七岁孩子来说,这首诗简直太熟悉啦,牙牙学语时就已朗朗上口。《咏鹅》大概是每个中国孩子学会的第一首唐诗。今年除夕,《咏鹅》又出圈了。一群义乌小鹅游上春晚舞台,对这首来自义乌的“国民启蒙唐诗”进行了有趣诠释,勾起集体回忆。

鲁兵和圣野,金华儿童文学双子星,一辈子的好朋友。1944年秋天,两人在缙云共同编印文学刊物《岑风》以来,几乎一直没有分离:读大学住同一间宿舍,一起编辑《中国儿童时报》,先后投奔金萧支队,之后又都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两家所住仅一墙之隔,圣野家开的花,都能伸到鲁兵家里。“牵牛开几朵,共数隔墙花”,说的是距离之近,也是心灵之亲。

有意思的是,他们俩在语文课本里,也是一起出现的: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4篇是圣野《文具的家》,第15篇是鲁兵《一分钟》。

两篇小短文,都是以亲切的笔调,告诉刚上小学不久的孩子们,不要丢三落四,不要拖拖拉拉。读这两篇小短文,妈妈们肯定会心一笑,因为,太贴近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征了。每天出门磨磨蹭蹭,放学回家打开文具盒,总是丢了橡皮丢了笔,一年级教室里大概蹲着个“吃笔怪兽”……也只有对孩子们有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的作家,才能写出如此贴近的小文。

两人的作品在课本里挨在一起,就像对这段亲密关系的致敬,也是对这两位儿童文学名家的致敬——在此姑且妄测一下编者的心思。

鲁兵还有一则儿歌出现在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读读童谣和儿歌”专题里。儿歌很短,很有趣味:

小刺猬,去理发,

嚓嚓嚓,嚓嚓嚓,

理完头发瞧瞧他,

不是小刺猬,是个小娃娃。

鲁兵在幼儿诗创作上取得了很高成就,他相信,“给小娃娃讲的故事,应当是有趣的故事,给小娃娃念的诗,应当是快乐的诗”。他对幼儿文学的关注,也超越了时代。

若论起金华儿童文学名家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语文书里,应该是洪汛涛的《神笔马良》。

假如有一支神笔,你会画什么?

他不画金山银山,不画摇钱树,而是画犁耙、耕牛,让穷人过上好日子,画大船、风浪,将贪婪之人沉入海底……洪汛涛的童话塑造了一个勇敢、正义、智慧的少年。上世纪50年代中期,《神笔马良》就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如今,“神笔马良”的故事又一次回归语文教材,出现在语文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里,作为必读书目之一。

语文课本里怎么少得了艾青呢。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先读到了《绿》: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绿》写于1979年。那时,中国正处于转折点上,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希望,也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一样,到处都是。艾青的诗里,满是绿意,满是春回大地的气息。孩子们未必理解其中深意,却一定被这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绿所感染。

初三学生会在第一学期读到艾青《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与《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乡愁》等名篇一起出现在第一单元中。此单元的名著导读则是《艾青诗选》,可见艾青在这一单元中的分量。

那么古诗词文呢?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里有张志和《渔歌子》。九年级下册,则是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有趣的是,这篇在语文书上默默躺了N年的著名课文,最近突然在社交网站上火了。抖音里,吊儿郎当少年郎一个个人到中年幡然悔悟:

——余幼时家贫,但仍不知上进,蹉跎岁月后,方明知识重要,奈何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少年读书只觉得教科书里的文言文枯燥无聊,待到中年时,才发现文中已将人生之事写得明明白白,讲得清清楚楚。

微信公众号里,许多人写了许多解读文章,比如将《送东阳马生序》比作寒门修炼手册,感叹语文书中没有一篇课文是滥竽充数的,还有这句话写得似是而非,看起来也颇有些道理:“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是一个闭环,多年后你有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

那一瞬间教育真的完成了吗?我当然是不信的。“子弹命中”后,难道真会去勤学苦读吗?大概率不会,只是中年人的几句感慨罢了,就如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却道天凉好个秋”。然而,细想来,语文书里还真没有一篇课文是滥竽充数的,只是为什么当年我们读书时都怕周树人和文言文呢?这倒值得深思。



编辑:潘慧
二审:章果果
三审:黄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
相关专题
儿童文学看金华
全民阅读时间

精彩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