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大半个中国后,他回兰溪开了家小书店,不为赚钱,为了什么?

金彩云客户端>头条 卢嘉乐 文/摄
2024-03-08 06:03

徐锡军今年33岁,当身边同龄人结婚生育、升职加薪时,他却一直在逆着“社会时钟”行走。所谓“逆社会时钟”,指的是不再遵循“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的社会预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生活。

从2018年开始,他辞去稳定的工作,开始在全国各地的青旅、民宿打工,中间还穿插着两次骑行——2021年,花了3个月时间从兰溪出发一路北上,穿越内蒙古到达甘肃、青海;2023年,则南下后一路向西,用时5个月骑到了拉萨。2023年年末,走累了的他回到老家兰溪,却选择了这个时代最难赚到钱的一项生意——开一家书店。

书店名叫“无用”,位于兰溪市兰棉1957文创园内。面积不大,里外两间屋子,里屋有两排书架,一张大书桌和一张沙发,外屋则是一个小吧台,售卖咖啡和精酿啤酒。

店里所有的一切,除了基础的水电外都是徐锡军亲力亲为装修的。“不过,两排书架是我父亲帮忙砌的。”徐锡军说,父母原本想让他开一家早餐店,但他思考一番,觉得那实在不是他想做的事,即便照做了也不会坚持做太久,还是毅然选择开家书店。

书店的书以二手为主,其中部分是徐锡军自己的。骑行的时候,徐锡军总是自己一个人,书成了最好的伙伴。他会把书提前寄到下一个目的地,等读完后再寄给朋友,“因为寄回家的运费比较贵,就优先寄给离得最近的朋友”。

为了充实书架,徐锡军最近在淘一些二手书。“基本是按照我个人喜好买的,也会根据大众需求买一些畅销书。”书买回来,徐锡军自然是第一批读客,他会在读过的书封面上贴上一张便利贴,写上一句自己的感想。

淘回来的二手书中一本名叫《流学的一年》的漫画书让徐锡军感同身受。该书作者曾辞职骑自行车环游中国,将路上遇到的趣事和困难用漫画记录下来,其中有些经历徐锡军也有遇到过。他曾在晚上搭好帐篷时才发现所处的是一片墓地;曾偶遇眼镜蛇,“嗖”的一下在他面前就立了起来;在内蒙古的时候,碰到牧民喊他一起去采野生韭菜花,并给出300元一天的报酬;夏天天热的时候,去银行大厅休息,工作人员还会邀请他一起吃饭……点点滴滴的路上小事构成了徐锡军的“流学”之路。

徐锡军在《流学的一年》的读后感中写道:“有时候在想,我们在意的东西太多,而忘记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如果你想做一件事,那就去做吧,不需要考虑那么多。”

想做就去做,徐锡军一直这样践行。第二次骑行,就源自和朋友聊天时突然迸发的念头,他当即就向自行车店老板转去定金,重新订购了一辆自行车,不给自己留后路。他说,第一步迈出去后,后面一切都很简单。

开这家书店也是如此。关于营收目标和未来打算,徐锡军没有太多考虑,因为房租租金不高,他希望能够回本就行。而他自己日常开销并不大,乡下家里种了些菜,他过段时间回去摘点。“除了吃饭,我几乎没什么花钱的地方。”他说,“至于买的这些书,卖不出去就搬回自己家咯。”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正如徐锡军为这家书店取的名字,无用,是不功利更本真地享受生活。读书是这样,开一家书店也是这样。


编辑:杨霄
二审:章果果
三审:王春雷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
相关专题
走基层 改文风
全民阅读时间

精彩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