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一起聆听文章▲
作者:滕荣康
诵读:徐璐科
在北山北麓,有一个美丽的山村。村的两边,山峦起伏,郁郁葱葱,一年四季鲜果不断;村的中间,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清澈见底。那里,就是我的外婆家。
1925年,母亲就出生在这个山村一个富裕殷实的家庭。由于后来日本鬼子打了进来,母亲初中没毕业就被迫辍学了。家境较好使她的家庭好几次遭到土匪的骚扰,曾好几次避难山头。
听年纪大的人讲,母亲年轻时容貌姣好。但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颇有些憔悴、苍老的,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大些。究其原因,我想自然是她经历坎坷、生活清苦的缘故。母亲非常节俭,在我小的时候,记得母亲几乎都是吃菜饭的。改革开放以后,家里的条件渐渐好起来,母亲这种格外节俭的习惯还是改不了,家里没有冰箱,但冷饭冷菜她总舍不得倒掉,硬要一遍一遍地热着自己吃。
然而,尽管这样,母亲却仍保留着看书的喜好,而且,这种喜好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母亲虽然连初中都没毕业,但是她的语文底子很好,能看懂很多书。我小时候,母亲常以有限的文史知识给我讲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这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和探寻更多文史知识的强烈欲望。在那个书荒的年代,为了借一本书,往往要费许多周折。书借到后,我和她一起看,好多次我一边帮母亲在灶下烧柴,一边如饥似渴地看书。这种喜好直接影响了我的成长,我的文史爱好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初中时,我就尝试写过中篇历史小说;高中时,虽然我的理科成绩也挺好,但在高考时,我却几乎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文科,并取得了全市第一名的成绩。为此,我由衷地感谢母亲!
母亲深深地爱着我们,特别是我,我能强烈地感受到她对我的那分血肉交融的爱。我14岁就离开家乡了,每次回家,母亲都要变着法儿为我准备好吃的,平时家里有一点点好吃的,她都要藏着等我回家时才拿出来。临行前,母亲的眼里总是写满了牵挂,我每次步出家门,母亲总是站在门口眺望,我已走得很远了,回过头来,总见母亲已模糊的身影还痴痴地站在那儿。
父亲去世后四年,母亲也去世了。去世的头一天,也许她自己有某种预感,非要我哥哥打电话把我叫回家里去。那天晚上我就跟她睡。看到我睡在她的一侧,她感到了恬适,半夜时分还起来叫我给她削水果。然而,就在我朦胧中像有感应似地惊起的时候,却发现母亲已经停止了呼吸,当时她的脸部还有余温,去世才一会儿。我长跪在母亲身边,噙着眼泪,不断地呼喊着母亲,然而,她却永远也不会答应了!母亲走的时候很安详,看她的模样,真像睡着了一样。
母亲葬在父亲的墓旁,墓的前面栽满了橘树和梨树,墓的两侧和后面则是漫山遍野、几乎四季常绿的茶树。归去来兮,母亲一生坎坷、清苦,但在其生命的起点和终点,却都选择了那样美丽的果园。芳草菁菁,每年的清明和春节,我都尽可能地抽时间去父母的坟上祭扫,因为这是我表达对父母感恩的惟一方式。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