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里的青年力量

金彩云客户端>城事 丁思文 通讯员 黄艳 胡云莺
2024-04-01 10:06

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道情文化社团前往市非遗馆(金华府城隍庙),开展非遗志愿活动。学院通过非遗课程、非遗文艺晚会、以赛促学、产学研合作等多种载体,让非遗走进大学生的视野,融入课程、生活和创新创业,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关心非遗、研究非遗。

在非遗馆内,师范学子遇到了金华道情传承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胡云钱老师,并进行了深入交流。面对台下正值青春的年轻人,胡云钱不免感慨:“道情缺的就是你们这样的年轻人!金华道情文化的发展面临挑战,目前受众主要为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而年轻人参与稀少。所以我也在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将金华方言转换为普通话,融入新时代的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金华道情文化,也希望大家能够为金华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随后,胡云钱老师给每位学生都分发了自己制作的情筒和简板。他给学生们介绍,原先的情筒是使用毛竹制成,中间打通,一头绷上猪油皮(膜),再套上布环,用手指轻轻弹击于绷紧的猪油皮上,能发出“膨膨”的声音,但因为毛竹容易开裂,经他改良后,课上使用的道情筒是用现代材料PVC塑料管制成的。

图片

在示范演唱环节,胡云钱老师以《十杯香茶》展示了金华道情的魅力,吸引了在场的同学。在他的指导下,社团成员们也初步学会了金华道情的基本演奏方法,实现了老一辈与年轻一代之间的交流与传承。

图片

介绍完道情的由来与现状后,胡云钱老师接着逐句教学。教学过后,同学们纷纷提问,其中最让胡云钱老师深思的是“对于道情传承人来说什么是最难的?”思考过后他给出回答,如何让观众满意及获得老百姓的口碑对于道情传承人来说是最难的,他还讲述了金华道情传承的困境在于缺乏自发性的学习,大部分来学习的都是基于缓解工作压力或者是自身爱好,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

图片

据了解,师范学院和婺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共同成立了道情文化社团,聘请了实践导师,希望以道情社团为平台,推动金华道情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吸引更多大学生群体加入,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编辑:何思涵
二审:王春雷 严可为
三审:李维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