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胡贡堂受邀前往金华乌饭生态庄园小露了一手:用南烛叶炒茶。“南烛叶是用来做乌饭的原料,炒制成茶的做法并不多见。”胡贡堂说,然而这个不常见的创新方式却跟他一贯的工作风格很“对路”。
胡贡堂是金华市高级茶艺师,家住金华开发区江南街道,三十多年与茶相伴,他先后参与试制了多款地方名茶,包括“箬阳龙珍”“金华佛手茶”“九峰银毫”等。2021年9月他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突出贡献奖”,这是对于他多年来致力于推动金华茶叶、佛手、白菜等农产品的品牌化、精制化、产业化的嘉奖,而这背后支撑他的是勇于创新的意识与潜心钻研的态度。
迭代技术钻研精制茶
胡贡堂有着专业的农学技术背景,年轻时,他在部队从军,其中6年在军垦农场兼任农技指导员。1980年,他脱下军装转业到金华孝顺农场,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对于金华的茶产业,他准备大干一场。“最开始,农场茶叶种植规模只有50亩左右。”他说,当时他在农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号召周边的村民一起参与生产,最开始就想扩大生产规模。
省里组织农业学习他积极参与,逐渐了解到金华土地、气候、温度适合种茶,“最开始茶场里只做毛茶,没有精制的概念。”胡贡堂说,从利润上看,肯定是精制茶高,但当时没有精制工艺、设备。从无到有,少不了学习摸索的过程,胡贡堂多次外出学习,不断收获,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仅做上了精制茶,还用窨花技术做成了茉莉花茶。“那时候只有福建和金华能做茉莉花茶。”胡贡堂说,从种植、采摘、加工、粗制、精制、窨花……一条茶叶的加工链日益完善,三年多时间,孝顺茶场扭亏为盈,茶叶种植规模从50亩增长到500亩,生产效益翻了三番。
孝顺茶场的红火让当时金华农业产业发展看到了一条通往希望之路。1986年,胡贡堂来到汤溪镇九峰茶场,上级领导希望他能将孝顺茶场的成功经验运用在这里。胡贡堂不负所望,在九峰茶场实施职工承包制,加强技术创新、优化生产流程管理,做出了一番不俗的成绩。但正当在九峰茶场的事业走上正轨,多年来连轴转的胡贡堂,身体出现了问题。
“茶场周末双休,工人都是周边的村民,周末就下山回家了。”两天时间,茶场只剩胡贡堂一人,那时他腰痛的毛病刚好犯了,下不了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回忆苦笑着说,他躺在床上挨饿了两天,直到工作日,工人上班了才将他送医。
推动茶叶走向“名优茶”时代
由于身体原因辞去茶场工作后,胡贡堂凭借过硬的技术知识储备,依然活跃在农业一线,他在山区办培训班,为农民们当技术顾问。20世纪90年代,在婺城区箬阳乡他看好一款高山茶。“那就是后来的‘箬阳龙珍’。”他介绍,箬阳乡的茶园分布在海拔600米至1000米的山谷狭地,该地区山清水秀,山高林密,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冬暖夏凉,且无工矿污染源。那里生产的高山茶,外形扁直呈箬叶形、色泽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有着独特的品质。
那时箬阳乡积极发展茶叶生产,鼓励农民改造老茶园,引进优良无性茶品种。在此基础上,胡贡堂大力推崇“名优茶”的品牌创建,“一样的品质,有没有好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就差很多。”“箬阳龙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有一次箬阳乡邀请西湖龙井村王子椿师傅传授制茶工艺,胡贡堂根据师傅传授手艺,加上自己研究摸索,研制出一款香气高远、独具风味的龙珍茶,并于1995年开始制作。时任省农业厅研究员王家斌根据此茶特点,提议名为“箬阳龙珍茶”。“箬阳龙珍”之名由此而来,并在箬阳乡范围内大力推广,箬阳茶也由“毛茶时代”过渡到“名优茶时代”。
金华佛手名声在外,佛手产业一般以花、果为主,或以盆栽观赏,或开发成药品售卖,“除了花果,佛手的叶也具有养生保健药用功能,富含维生素 C、类黄酮、类胡萝卜素、芳香物质等成分。”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锦林告诉记者,在遇到胡贡堂之前,他们也做过佛手茶的研究,但始终没有将佛手叶做成产品。
据了解,为了帮助佛手树生长,减少营养消耗,提高佛手盆景的产品质量,农民在不同季节、不同生长期都要采摘大批量的佛手嫩叶,以往他们都将这批嫩叶当垃圾废弃。胡贡堂看到了其中“变废为宝”的空间,充分运用自己的制茶技术,指导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佛手嫩芽加工技术,制成了特有的金华佛手茶。据了解,目前金华佛手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如果把全部佛手嫩芽都收集起来加工成佛手茶,年产量可达5000公斤左右,大大增加佛手产品的附加值。
提纯高脚白 创新救古樟
“汤溪镇厚大村有三分之一村民都是我的‘自家人’。”胡贡堂从自己亲戚朋友的关系网说起他与高脚白的缘分。厚大村依山傍水,种植高脚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
改革开放前,厚大村村民只种高脚白,因此高脚白的纯度很高,其株高的特性也被完整保存下来。“有一次我回村,发现高脚白长得乱七八糟的。”胡贡堂说,改革开放后村民物质生活变好了,种的蔬菜也变得多样,光是十字花科的就有苏州青、上海青等多种,土生土长的高脚白就被“杂交”了,长出来也就高高矮矮、参差不齐。胡贡堂是金华市老科协农业分会副会长,他就借协会的名义开了一个关于高脚白育种提纯的课题,最终在他的推动下高脚白品种纯度达到了98%以上。
厚大村为了感谢他对高脚白多年如一日的深情付出,为他写了一封感谢信,并邀请他参与每一届的厚大高脚白菜文化节。
2022年3月11日,胡贡堂与金华市老科协农专委主任金一元等人,被邀请到金华开发区洋埠镇让宅村调研。他们发现该村一株古樟树被雷电击中,主枝被烧死,仅留靠西一大枝还活着,即将倾倒。据婺城区古树名木调查表显示,该古樟等级为一级,估测树龄约550年。
市老科协农专委委托胡贡堂、夏万新两人谋划抢救方案,经过实地研究,他俩提出用青年樟树靠接古樟的顶撑方法,将一株高达6米多,树围约1米的青年樟树栽在古樟西边,靠紧古樟活枝,最终成活顶撑着古樟,防止倾倒。“青年樟能够起到支撑作用,顶端不但不会伤及古樟树皮,反而随着新枝叶长高而可紧紧围绕古樟周围。”胡贡堂说,想到这种方法他们也调查了很多案例,最终形成方案得以实施。2022年,金华市盆地遭遇高温干旱天气。但在护理员精心养护下,青年樟树依旧在5月初抽出新枝,到9月份长出10多个小分枝。2023年1月6日,古樟与新樟合体枝繁叶茂。
阡陌纵横、农机驰骋,现代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在广袤农村已屡见不鲜,胡贡堂以82岁的高龄仍然奋战在农业服务的一线,展现出了创新、务实、刻苦、奉献的精神。“我的根在农村,我这辈子的价值在农村实现,服务三农这条路对我来说,永远没有终点。”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