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干过。金华晚报全新栏目《体验报告》正式上线。这是一档角色体验类栏目,每期内容,记者都会以“第一视角”体验的方式展开报道,遇见不一样的人,经历不一般的事,引发深一度的思考。每一次体验,都是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都是在带着读者抵达不能抵达的现场,记录这座城市向上生长的过程。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又是一年春播春种的时节,记者走进金华市农科院科研基地。这次的任务,是化身农艺师,看看即将被农民种到地里、最终成为一个好瓜、一颗好豆的种苗,是怎么被孕育出来的。
一株嫁接苗,试了三次才成功
想象中,现在的农业已是无人操作、金戈铁马的大场面,但一到现场,我的师傅——市农科院蔬菜所农艺师郭子卿就给我一盆冷水:相比之前,现在农业机械化水平确实高了很多,但要分地区,也要看作物种类,“水稻目前基本已经可以实现全流程机械化操作,但蔬菜生长期短,操作复杂,人工的占比还是很高。”
那么第一步,做个手工活——嫁接。
师傅先示范:从两盆番茄苗中各取一株,各在植株中部斜切一刀,然后一株取头一株取尾,切面相贴、手指一抵、小夹子一夹,妥了,看上去就跟同一株似的!
看着挺简单,但轮到自己捏上那株又小又嫩的苗时,居然有点手抖。
出手第一步,就被师傅紧急提醒:注意手法,这样很容易割到手;刀不要来回磨,要一刀就切断,不然伤口组织糊化不利于愈合……
稳稳神,按要求斜切、贴合、上夹子,但是,手一松,掉了……
再来。尽量选择粗细差不多的小苗,重复手上动作,这次虽然不至于手一松就掉,但整株嫁接好的苗是歪的。
师傅上一秒安慰我“还不错还不错”,下一秒就提要求“可以再好一些,斜切角度太小,尽量按45度角切,贴合会更紧密,更稳固,也有利于植株存活”。
无奈,再来一次。
重新选择植株、调整角度、选择合适的切割位子。好几分钟过去,我终于把两个半株稳稳地接成一株。据说,在这个基地,一个嫁接熟练工,一小时可以嫁接大约500株。我心里默默对比了一下,汗颜。
嫁接好的苗,要放到愈合室的苗床上,包上塑料膜,确保湿度在95%左右,气温在25~28℃;几天后,适当通风,调整湿度和光照;再过几天,正常养护,全程十几天才能送到农户的田间地头种下去。
在浙江,用嫁接番茄苗的比例很高。因此在这里,每季都要育几十万株番茄苗,提供给全省各地的农户。
好好的苗,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地嫁接?
师傅给我科普:很多蔬菜如果一个品种在一块地里连年种植,会出现很多土传病害,导致死苗影响产量。但让农民换一种蔬菜种,又容易因为经验不足种不好。所以,就选择一个抗病性好的品种,取它的根应对土传病害,再选择一个产量大口感好的品种,取它的上半截枝叶,将两者嫁接后就实现了农民想要的“连年种也不得病,好种还好吃”的理想种苗。
番茄如此,苦瓜、茄子、西瓜等很多蔬果都如此。
下田干活,连人带车翻进了水沟
干完了台面工作,师傅带我下田。
因为需要农业科技人员研究培育出好苗再推广给农户大面积种植,所以这里的农时,比常规的春播春种要提前一些,品种也更多。
田间试验基地的单体棚面积不大,其中一个棚里种了20个试验新品种近800株番茄。师傅说,现在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时段,除了育苗、嫁接,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田里,新品种选育、新品种示范和展示,还有田间管理,比如现阶段一周就得进行一次的打枝。
其实,打枝的意思我懂,就是把多余的侧枝去掉,让养分能集中供给花果,提高产量和品质。可真下了地,面对眼前清一色密集的枝叶,还是有些傻傻分不清:叶子要留,秆子要去,这条有花不能动,那条的花可以不要……到底哪个才是要打掉的侧枝?
另一边的棚里,需要补种南瓜。想想平时自己在家也种些花,便主动要求去试试。拿着苗准备下地才发现,最大的考验不是徒手挖土,也不是空间狭窄转身困难,而是土壤泥泞,一脚下去再提腿,脚上来了,鞋还陷在泥里。师傅在身后解释:“其实也有小型种植机,但蔬菜试验基地棚的架子多,就算机器下得来,土也太黏,不好操作。”
一脚泥钻出棚,“一心找活干”的我又瞄上了他们下地运肥料等农资的电动三轮车。既然如师傅所说,农业科技人员还要会点其他的,比如为了节省时间和人工开支,自己开三轮车运物资、维修个电路什么的,那作为体验者的我也来试试。
在师傅已经帮我开过最难的上坡的前提下,我坐上车启动不到一分钟就连人带车滚到了旁边的水沟里。虽然耳朵里一直听到他在后面喊“刹车、控制好方向”,但是无奈,手根本不听使唤……
万幸,我没事。身后的师傅却被吓坏了,哭笑不得之余还幽默了一把:“这车也习惯了,来我们这的新人,几乎都翻过……”
实践出真知。其实,我也很想说一句:这农艺师,真是太接地气。
记者手记
35岁的郭子卿说,相比十几年前他刚入职时,我们的农业已进入了机械化、智能化的时代。即便因为蔬菜的特殊性,智能化设备还无法实现全覆盖,但科技也已经无处不在。
比如,在短短几个小时的体验里,我们也看到了自动播种线、智能水肥一体机、自走式蔬果登高机、智能化温室控制系统、LED补光系统、精准感知与数据采集系统、数字育苗工厂、蔬菜自动化无损嫁接机……“智”正在让农业更有“质”。
精彩评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