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休之争背后的真问题

金彩云客户端>锐评 李攀 徐健辉 章馨予
2024-04-25 11:20

近些年,节假日调休的问题,常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今年尤为热烈。“五一又双叒调休了”“中秋国庆的调休比凑单还难算”等话题不断登上热搜。

1999年诞生的调休,已伴随国人走过25年。争议当前,是否该做优化?如何才能让这个众口难调的问题在理性讨论中得到进一步解决?值得我们探讨。

调休是基于现实国情和回应群众期盼的考虑。为满足群众休息休假和团聚省亲需求,缓解春运压力,加上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变得强烈,1999年,国务院将7天法定节假日增至10天,其中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各3天,与前后周末拼接形成3个7天长假。这便是调休的由来。

2007年后,全国法定节假日增至7个: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和中秋节。但节假日与双休日不能“无缝衔接”,若没有调休,部分节假日与双休日就会间隔一两个工作日,导致假期“碎片化”,带来诸多不便。

针对调休,有关部门曾公开回应,“总体而言,调休比不调休好,而且是不得不调。”调休就是在节假日总量固定的前提下,为避免节假日“碎片化”所作出的有效安排。

20多年来的调休实践,本就是在“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约束下寻求“最大公约数”的结果。在一个人口14亿多的国家,大到方针政策的调整,小到一项工作的开展,很多时候都是在多目标平衡中寻求最优解,调休也不例外。

调休带来更多调整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客观上还促进了假期经济的红火,但有人反而觉得“累觉不爱”。

比如,虽然喜提小长假,但很多人想到周末补班就焦虑。以损失周末为代价的小长假,还是会让人产生失落感。一来,上班族要比原先连续工作更长时间,令人疲惫;二来,调休形成的小长假也打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工作休息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可能失去周末,还是长时间连续工作,都是伴随着调休制度诞生就有的问题,而不是什么新鲜问题,但这些年来,这些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关注,调休制度似乎成为众矢之的。发生这种变化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和研究。

过度加班让人身心俱疲。如今,许多人深陷职场内卷,若工作日再延长一两天,实在难以接受。在个别单位,甚至仅剩的一天休息都会被加班占用。与其说网友在吐槽调休,不如说是在吐槽“996”、“内卷”带来的负面效应。

节假日旅行可能比上班还累。这些年来,人们的旅行需求井喷式增长。小长假期间,人群集中出行易导致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加上车票难买、酒店涨价、景区宰客等问题,有网友吐槽,“感觉在‘花钱买罪受’”“放个假感觉更累了”。

休假带来的获得感不强。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11天,周末104天,带薪休假5至15天,总假期天数处国际中等偏上水平。但带薪休假和双休落实不到位,削弱了部分劳动者对休假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还有,年轻人对“放假自由”的追求。“谁规定放假必须旅游,我不能躺平吗?”“我喜欢放假自由的工作!”如今,更多年轻人期盼自由安排假期,自行掌握工作和生活节奏,在客观上也带来了新的休假需求。

调休面临争议,与其说存在先天不足,不如说社会发展产生了新变化。但任何制度不会完美无缺,也难以满足所有需求。一味否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很多网友吐槽,不一定是不调休有多好、调休有多不好,而是表达对工作的要求、对休假的需求、对旅游的渴求,希望通过休假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天我们看待调休,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要着力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不是“单打一”,而是要综合施策、“弹好钢琴”。让群众有更好的休息、享受更多的幸福,需要持之以恒改革创新。

对节假日优化调整多些耐心。国家对节假日的优化调整,始终在以现在进行时的方式回应着群众期盼。新中国成立以来,假期经多次调整变得更长。《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提出,要继续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分布格局。相信针对当前各种争议和呼吁,相关部门会结合实际统筹考虑、作出决策。

对抵制无效加班“内卷”多些决心。无效加班、长期加班,是对劳动者合法休息权的侵害,也会影响社会活力。切实保障好劳动者的休息权,营造一个更利于维护职场权益、激发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需要相关部门再加把劲。

对落实带薪休假多些用心。带薪休假有利于实现“我的假期我做主”,能够更好满足人们错峰出行、自主安排的客观需要。当前一些劳动者“不敢休”、单位“不让休”的现象仍较突出,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并未对带薪休假作出强制规定,客观上影响落实效果。社会各界对此呼声很高,须引起关注和重视。

对地方探索灵活休假多些关心。2015年国家出台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优化带薪休假,实行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至今,已有河北、江西、重庆等省份曾出台鼓励2.5天休假的意见。部分企业试点“上四休三”或“隔周三休”等错峰休假模式。相关部门不妨多些鼓励和关心,推动这些基层探索取得实效。

优化休假制度没有完成时,更多需求需要被看见。期待未来更多人在忙碌之余,能享受到更多“诗和远方”的宁静与美好,让休假成为生活的幸福标签。



编辑:许笑 盛游 俞晓赟
二审:徐健辉
三审:王春雷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
相关专题
浙江宣传(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