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观察 | 与时俱进的基层民主建设鲜活样本

金彩云客户端>头条 胡睿哲
2024-05-30 10:05

立夏过后,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更热闹了。村庄旁的研学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农村管网改造、道路美化等基础设施提升,让村里“一天一个样”;3个改造完工的小公园吸引不少人驻足休憩;村口停车场满满当当,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团队,前来循迹溯源“后陈经验”的发展历程……

2004年6月18日,后陈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并表决通过后陈村《村务管理制度》和《村务监督制度》。2005年6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后陈村考察调研,将这一探索实践总结提炼为“后陈经验”。

20年来,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已在全国69万多个行政村落地生根,“后陈经验”经过不断深化发展,从一项“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成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鲜活样本。

20年后记者再深入村庄探访,这个充满“泥土味”的治理创新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把深化和发展新时代“后陈经验”这篇文章写深写实写出彩,真正把治理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01
根在基层 一次基层创举播下民主种子

“后陈经验”展示馆内,一张老照片记录下20年前村务监督委员会挂牌成立时的场景。仔细一看有些“特殊”,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委会3块牌子并排悬挂,唯独村监委会的牌子少了7个字:武义县白洋街道。

“设立村监委会史无前例,可以说是我们村顶着压力的一次创举。”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军告诉记者。

压力何来?来自人民群众。2000年前后,地处城郊的后陈村1200余亩土地被征用,村集体一下子拿到土地征用补偿款1900余万元。这本该是件好事,村民却开心不起来,村里气氛紧张。

根源是村务不公开。当时,由于村干部重大决策不公开、财务开支不透明等问题,后陈村村民对村干部极度不信任,干群矛盾屡屡发生,连续两任村党支部书记因经济问题被查,有村民甚至还掀翻属地政府前来调解的车……后陈村成了武义有名的“信访村”。

拿这笔土地征用款来说,这些钱到底怎么花、怎么分,村两委想用来造厂房,但村民们不放心,主张把钱分掉,却没有得到合理答复。于是村民们多次上访,把举报村干部贪腐、要求公开集体款使用去向的诉求写在纸上,全村900多人,红手印按了500多个。

如此生态,谈何村庄发展。2004年1月,时任武义县白洋街道工办副主任胡文法临危受命,到后陈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干部和群众一起寻找治理村务、财务混乱的“药方子”。经过激烈讨论,决定参照企业监事会的模式,尝试建立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土药方”收获奇效,村里信访量急剧下降,也引起县里重视。武义县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后陈等村进行调研,草拟出《后陈村村务管理制度》和《后陈村村务监督制度》两个讨论稿,提出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设想。

2004年6月18日,后陈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表决通过《后陈村村务管理制度》《后陈村村务监督制度》,选举产生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一个机构、两项制度”由此落地生根,在基层播下民主监督的种子。

成效显而易见。武义县反映村干部问题的信访件从2003年的305件,降到2004年的125件和2005年的89件。从村监委会成立到2004年底,全村开展招投标40次,直接为村里增收节支90余万元,村里招待费由前一年的2.2万元降到8598元。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我们大家心里都没底。”回忆起当年的探索,时任后陈村委会主任陈忠武说,尤其是其他村的村两委干部有看法,认为自己干得好好的,为什么搞出个第三方监督?一时间出现不少杂音。

事实上,后陈村的探索与中央文件精神不谋而合。

就在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后4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从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对村级民主建设作出规定,要求建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

后陈村的探索也引起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关注。在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一周年之际,2005年6月17日,他率领工作组到后陈村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指出“这是农村基层民主的有益探索,是积极的,有意义的,符合基层民主管理的大方向”。

这回,大家吃下了定心丸。此后,习近平同志一直关注“后陈经验”的发展,先后作出8次重要批示指示。在中央和省委的关注、推动下,“后陈经验”深化和发展的脚步也不断加快——

2005年起,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在武义县、金华市、浙江省推广。2009年11月底,实现全省3万多个行政村全覆盖。

2005年4月19日,全国第一个省级规范性村级组织工作条例《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出台,提出要全面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

2010年10月,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018年12月,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写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基层民主监督种子如今已结出乡村善治硕果。

02

重在监督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样板

从“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如何持续做好传承和深化?

首先是把牢“全过程监督”的主线。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后陈村座谈会上指出,“要构筑一个惩防并举的体系,事前教育很重要,让人不愿腐败;事后有处理也很重要,让人不敢腐败;全过程监督更重要,使人不能腐败”。这为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指明了发展方向。         

“后陈经验”的内涵在时代发展中不断丰富与创新,始终不变的关键词就是“全过程监督”。比如村务流程按图索骥,迭代村级事务工作流程32条,厘清权力边界、建立权力清单,明确村务运行范围、程序、执行主体和步骤。

比如村务操作数字赋能,武义在全县278个村(社)推行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累计线上运行村级事务21.1万余项,审核村集体“三资”支付事项5.36万项。

比如村务监督体系强化,建立村监察工作联络站、村党组织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监督委员会“四合一”监督架构,以及纪检监察、联村干部、村监委会、村民群众的“四位一体”监督体系,关键岗位、关键事项还实现提级监管。

其次,“后陈经验”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扎根落地的生动样本。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我市调研时指出,民主选举不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部,一选了之肯定会出乱子,“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都要配套完善起来。这让村监委会被赋予更高要求——通过村监委会这个平台抓手,推进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有机统一、环环相扣。

最近,后陈村监委会主任胡欣伟有点忙。自从农村管网改造工程实施以来,村里微信群成了监督群,一有问题,村民们谁都不找,就找胡欣伟。

“我家门前多了一个电缆箱,为什么别人家门前都没有,会不会影响我们生活?”5月20日一大早,村民程前就在微信群里向胡欣伟“讨说法”。“这是村里管网改造‘四合一’箱子,整治原有杂乱的飞线,主要是为了美观,不会有任何影响。”胡欣伟回复。

当天上午,胡欣伟与村两委班子一同参加村庄规划定稿讨论会。

到了中午,村监委会成员陈忠安从村里厂房改造项目现场发回图片,告知胡欣伟:“这几处窗户连接处焊接工艺有瑕疵,还有一个灭火器已过期……”胡欣伟当即起身前去查看,协调解决。

晚饭后,胡欣伟又赶往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参加“邻舍家”会议。这是一个由后陈村试点推广的村级议事协商平台。这次主要商讨村老年食堂厨师合同到期后的运营模式,邀请了老年村民代表、村老年协会负责人,以及村中在外做厨师、从事粮油批发等行业的村民一起出出主意。“事关村民切身利益,村监委会也要参与其中,保障民主协商顺利开展。”胡欣伟说。

村监委会,贯穿了“五个民主”。村民通过村监委会,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后陈经验”依托村监委会这一平台,推动构建起“村官村民选、村策村民定、村务村民理、村事村民管”的基层民主运行体系,开启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新探索。

03
贵在发展 把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胜势

曾经,不破不立的创举引发村庄治理由乱到治的转变。

比如规范了基层权力运行。村里的每件事怎么办、每笔钱如何花,都要由村监委会监督。每月一次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唱账”并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雷打不动。

比如干群关系好转。武义县涉纪信访中有关村务公开的占比从2003年的27.2%下降到2023年的2.5%。后陈村至今保持村干部“零违纪”、村民“零上访”、工程项目“零投诉”、不合规支出“零入账”的“四零”纪录。

比如村集体收入增长。后陈村集体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10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78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翻三番。村里还商定每年村集体收入的一半要分给村民。

欣喜之余,村干部们有了更多思考。有效的基层治理是村庄发展的保障,如何让乡村善治激发基层活力,最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是一道现实课题。

后陈村第一书记吴兴勇每天驻村做监督指导工作,他有个想法:“后陈村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在强村富民的道路上也要跑出加速度,村两委要做牵头发展的主心骨。”

20年间,后陈村充分挖掘区位、交通优势等资源禀赋,兴建厂房招引企业,大力发展物业经济。这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村集体经济过度依赖厂房出租,存在产业不够多元、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村里一方面加快推进厂房改造等工作,向空间要效益;另一方面把目光投向文旅融合、电子商务等领域。

目前,后陈村吸引了涵盖休闲用品销售、农产品展销、文旅服务推广等内容的电商企业14家。今年第一季度网络销售额达600余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个。

此外,还有新一轮旧村改造、湿地公园农文旅项目建设、村庄环境提升工程等,一系列谋划紧锣密鼓,将有力推动后陈村实现“治理更好、生态更美、活力更足、村民更富”美丽图景,切实将村党组织战斗力、组织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共富拉动力。


编辑:赵创
二审:王春雷 吴慧贤
三审:倪寒霞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
相关专题
【专题】一线观察

精彩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