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木头”,感动兰城 ——悼念“中国好人”姚宝熙

金彩云客户端>头条 赵如芳/文 方丽/摄/视频
2024-06-18 19:06


一寸有多长?3.333333厘米。

一寸木头能做什么?一个握在手心里的玩具。

2024年6月17日16时07分,兰溪籍89岁的姚宝熙因病去世。他于1955年从兰溪市兰江街道姚村到外求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石油工业部华东供应办事处。他生活简朴,一根皮带用20年,一双皮鞋二三十元,却捐330万元建兰溪老年宫、在母校兰溪一中资助1156名学生、出资千万元为姚村修建古建筑、每年重阳节给全村老人发红包……20年来累计捐款1500万元。2021年入选“中国好人”榜,2022年荣获“浙江慈善奖”。他说,他只是一寸木头,所做的事微不足道,只是对社会和家乡尽寸木之用。

如今,“一寸木头”回归大地,掀起如潮哀思。一名名追悼者自发前往兰溪市殡仪馆,送花,鞠躬,流泪,道不尽对他的感恩崇敬和无限惋惜。雨水和泪水交织中,“一寸木头”的形象是那么伟岸、那么光亮。


“一寸木头”的最后时光


18日上午,雨时大时小,没有停歇。兰溪市殡仪馆2号灵堂里,鲜花环绕,哀乐回荡,自发前来悼念的人群手拿清香,向姚宝熙鞠躬致哀。

兰溪市民政局来了、兰溪市慈善总会来了、兰溪市人民医院来了、姚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来了……姚宝熙的儿子、女儿强忍悲痛,迎接着或熟悉或陌生的悼念者,眼圈红了一次又一次。

突然、悲痛,是所有悼念者的共同感受。姚宝熙的女儿姚可声音低沉,讲述了父亲生命里的最后一段时光。其实,早在2017年,姚宝熙已身患重症,他一面坚强地与疾病抗争,一面尽己所能回报家乡。“最近几年,他经常要去医院,但很乐观。半个月前因病住院,他以为会像以前一样过几天就好,我们也没料到病情会加重。他叮嘱过我们,一切从简,不要麻烦别人。最后一段时间,他说不出话,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姚宝熙这次生病后,亲人们从天南海北赶回兰溪,6月17日,家人们陪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没有遗言,符合姚宝熙一直以来的低调作风。他的女婿孙志勇18日告诉记者,2021年,他在各大媒体上看到岳父助人为乐的报道时,非常吃惊,没想到岳父多年来为家乡捐了1500万元。“好多同学、朋友来问我,我说我知道的信息并不比你们多。”

雨水淅淅沥沥,从姚氏家庙的屋檐上滴落,管理员姚国尧心情悲痛。作为与姚宝熙接触较多的人,他是为数不多的知道姚宝熙最后安排的人。“去年八九月,他住院开刀,把我们几个人叫到医院,说他手里还剩下百来万元资金,放在侄子姚海光那里。如果姚村集体需要用钱,可以去找他侄子。”后来,这些钱都已用于结算工程款。望着由姚宝熙牵头捐造的姚氏家庙,姚国尧一脸敬佩:“他生前说过,不把钱留给子女,让他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现在看来,他真的捐尽了所有。”


“一寸木头”的经年往事


“感谢姚老对兰溪慈善事业的大力支持!‘中国好人’一路走好!”18日上午,兰溪市慈善总会会长李庆松和同事来到灵堂,悼念完毕,在姚宝熙家人准备的一个留言簿上写下一句话。

姚宝熙为家乡慈善事业作贡献,持续了20年,兰溪市慈善总会对此如数家珍。“2004年左右,兰溪筹建老年宫,资金短缺。姚宝熙知道后,多次出手捐赠,先后捐赠330万元。我们又向省里、市里争取支持,最后花680万元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年宫。通过精心运营,老年宫已成为兰溪老人的精神乐园,每年有20多万人次的老人在里面活动。”与姚宝熙打了多年交道的兰溪市慈善总会前副会长杨志毅说。

“姚老,一路走好。”上午9时55分,78岁的许康林步入灵堂,痛哭流涕。姚可赶紧上前搀扶,让他坐下。许康林和姚宝熙认识40年左右,他的讲述,改变了外界的一个认知——姚宝熙回馈家乡,并不是从2004年捐建兰溪老年宫开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已经在用他的方式表达对父老乡亲的爱。

40年前,许康林担任兰溪农药厂厂长,生产农药需要钢材,但那时物资匮乏。得知兰溪乡贤姚宝熙在石油部门工作,许康林和兰溪化肥厂厂长跑到北京去找姚宝熙。“我现在还记得他的话,‘不开后门,不搞歪门邪道,不收你们高价’。他去找领导,说应该支持农药厂和化肥厂,拼命挤出指标,想尽办法给我们调配钢材,每次至少给10吨。”回忆往事,许康林泪眼婆娑。

“父亲生前常说,他做得不够多,却收获这么多善意。他在自己热爱、又有这么多人热爱他的家乡安详离开,是一种安慰,我很感激大家。”姚可说。每一个前来凭吊的人,都有一段被姚宝熙感动的过往,如今,他们的一言一行,又打动着姚宝熙的家人。


“一寸木头”的众多秘密


18日上午9时多,兰溪市女埠街道舒村63岁的舒孝祥等4名村民披上雨衣,戴上头盔,骑上电动自行车,冒雨行驶40分钟,来到兰溪市殡仪馆悼念姚宝熙。

舒村村民为何凭吊姚村出生的姚宝熙?舒孝祥一言道出真相:“他帮过我们村。”舒村是姚宝熙外婆所在的村庄,他曾在舒村生活过一段时间。“舒氏宗祠破损漏雨,舒氏小宗也倒了,姚宝熙说要修,我劝他,都这样了还怎么修?他说他有感情,二话不说拿出30万元。”村民舒松涛说。受姚宝熙影响,其他村民出钱出力,将宗祠修葺一新。“这样的好人走了,我们怎么不来送他?”走出灵堂,雨势渐猛,豆大的雨点砸在舒孝祥等人的脸上,他们无畏前行。

舒村村民自发前来,大家才知道一个秘密——这么多年,姚宝熙帮助的原来不止姚村。

即便在姚村,也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这些年,姚宝熙为村里花了多少钱、做了多少事?没人说得清。“外界认为,姚宝熙为姚村捐了800万元,其实不止。”村民姚国尧说,除了修家庙,姚宝熙还出资建了文昌阁和武圣宫,光这3项就需要上千万元。姚宝熙从不宣扬他捐了多少钱,甚至不让村民将他的名字刻在家庙的功德碑上。这些年,姚村带有天井的老建筑破损,姚宝熙都出钱帮忙维修,截至目前已修十几幢,花了多少钱,至今还是个谜。平时,看到村里一些老人生活困难,姚宝熙还会偷偷送上红包,迄今送过多少红包?没人统计过。“外界说他累计捐款1500万元,在我看来,这个数据很保守,实际数字肯定不止这些,姚老不愿意说。”72岁的村民姚红良说。“他帮过的村庄不止姚村、舒村,我知道的还有南楼村、朱村,潭塘坞村,不知道的肯定还有。”村民姚国富说。

“一寸木头”走了,带走了这些秘密的答案,留下了一个伟岸光辉的形象。

“我们心情很沉重,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乡贤。”

“昨天开车经过兰江大桥,看到姚老的照片,心里悲痛。他对家乡无私的爱,值得我们敬佩。”

“姚老每年拿出5万元资助兰溪一中的学生,一寸木,虽微小,却可以成钉而成大厦。姚老,母校师生将一直铭记您!”

……

“一寸木头”,一路走好!


编辑:包涵
二审:王春雷 吴慧贤
三审:倪寒霞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力
热力
相关专题
痛别“木寸”,寸木不朽

精彩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