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 公仆本色——追忆上山文化“摆渡人”徐利民

金彩云客户端>头条
2024-06-18 21:41

6月18日下午,金华和浦江的新媒体平台都在推送一部新编广播剧《浙里有颗启明星》。整部广播剧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感人,全景再现了上山遗址从发现、保护、命名、再到申遗的20余年的历程。

徐利民参加“上山文化”走进校园活动。浦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被誉为上山文化“摆渡人”的徐利民正是剧中主人公之一徐为民的原型。浦江县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利民,长期致力于推动“上山文化”申遗工作,积劳成疾不幸于2022年9月20日0时37分离世,享年52岁。

“你注视着那颗小小的稻米,从此一眼万年。古老的彩陶,显影出中华万年文明的足迹。一生悉付没有硝烟的战场,留下不灭的图腾,定影出信仰的红!”在这段2022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人物推选活动给予徐利民的颁奖词背后,是一个共产党员忠于信仰与使命的火热人生。

徐利民同志始终坚守初心,践行党的宗旨,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其生前工作成效显著,成功推动“上山文化”成为中国文化标识,并入选多项国家级项目。2023年,中共浙江省委作出《关于开展向徐利民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礼赞楷模、学习榜样、凝聚力量。

徐利民的朋友圈定格在上山的新闻。潮新闻 记者 石磊 摄

在新媒体时代,徐利民的故事和精神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他的事迹被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他的精神被广大网友点赞和转发。

1970年6月,徐利民生于浦江县白马镇,自幼便对家乡的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的一生,都在为传承和弘扬浦江文化而努力。2001年,当他深知那粒穿越万年的炭化稻米的价值时,“上山文化”也在他的手中翻开了新的篇章。从此,他踏上了探寻和保护“上山文化”的征途。

徐利民深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使命。他带领团队深入山区,探寻遗址,用心用情地记录着每一处文化遗迹。他积极推动“上山文化”从单纯考古学术研究拓展到农业领域的意义探寻,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浦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价值。

徐利民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此也荣获了多项荣誉和奖项,但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和低调。他常说:“赶上了好时候。”这句话既表达了他对时代的感恩,也体现了他对文化事业的执着追求。

然而,这位为上山稻作文化倾注毕生心血的守护者,却未能亲眼见证他的研究成果被世人所知晓。

5月24日,上山文化重要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现场。潮新闻 记者 石磊 摄

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在浙江上山文化遗址开展水稻起源研究取得了新成果,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这一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在线发表,为徐利民的研究工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月前在浦江县召开的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厚远谈起徐利民,声音哽咽,称尤其要感谢徐利民当年对他们对稻作农业起源研究的大力支持。

广播剧《浙里有颗启明星》录制现场。通讯员 芮文秀 摄

徐利民虽然离世,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纪念徐利民,浦江县委宣传部出品、浦江县融媒体中心今年录制了三集广播连续剧《浙里有颗启明星》。该剧以徐利民等人为原型,生动塑造了他们为保护、传承和宣传弘扬上山文化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历史担当。该剧在全省范围内播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徐利民,这位上山文化的“摆渡人”,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何为初心不改、公仆本色。


编辑:汪寒
来源:潮新闻
热力
热力
相关专题
时代楷模徐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