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心情特别好,我选了一张美丽的玫瑰花图片,用手机在图片上编辑写下一句话:“欢迎来自东阳的朋友!”
事情还得从2024年6月10日端午节那天说起,我向东阳诗友洪铁城老师发“端午安康”微信,他随后给我打来电话,说圣野老师家乡的诗友想就开展“圣野儿童诗”活动一事,来上海拜访圣野老师。6月14日,我收到东阳图书馆韦恋华馆长的电话,说准备来上海拜访圣野老师。接到他们的电话,我立刻兴奋了起来,为他们落实了6月16日下午与圣野老师见面,并在新建立的“圣野儿童诗”群里上传了前几个月写的文章《一条活泼欢快的金色的小溪》。这篇文章是2021年9月,我陪同圣野老师回家乡,一路写的20多篇“百岁圣野回家乡”随记中的一篇,文章以欢快的文字记录了百岁寿星圣野的文学创作之路。那次东阳之行,洪铁城陪同我们访问了金华市荣光学校和李宅小学,时间一晃将近有3年时光,彼此心存挂念。
东阳诗友洪铁城、韦恋华一行拜访圣野老师,洪铁城第一个进门,他紧紧握住圣野老师的手向他问好。
6月16日下午,我提前来到圣野老师家里,握着他的手说:“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今天洪铁城和您的东阳老乡要来拜访您。”圣野老师听了笑了起来:“哎哟,洪铁城要来,呵呵呵……”
不多久,东阳诗友一行就来到了小区门口,我即刻下楼去迎接,他们分别是洪铁城、韦恋华、炎子、吕静慧和吕端伊。洪铁城第一个进门,他紧紧握住圣野老师的手向他问好。圣野老师笑着说了一句:“哎哟,洪铁城!”韦恋华馆长与圣野老师同为李宅人,她小时候在李宅小学读过书,与圣野老师是校友,这一老一少在浓浓的乡情中更有一番亲情,她代表来自东阳的诗友向圣野老师赠送了家乡的特产东白和品红茶、东白绿茶、东阳手工索面、择子豆腐、玉米饼、糖饧,她还让圣野老师品尝了糖饧,老人家吃了儿时记忆中家乡的食品,脸上露出了童年的欢笑。他高兴地说:“童心串起来了,圣野回家了,娃娃回家了,你的名字叫快乐!”
这次来访人员中有一个吕端伊小朋友,她于2008年出生,在念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见过圣野老师,当时她在《金华日报》上发表一首诗歌,被圣野老师看到了,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她在小学毕业时出版了一本诗集,作品曾在浙江省首届儿童诗大赛等多地竞赛中获奖,初二时加入了浙江省作家协会,目前在读高一。吕端伊这次跟随来访,因为是最小的一位,大家临时起意举行一个拜师仪式。
吕端伊向圣野老师呈上自己的诗集《鲸鱼带我回家》,圣野老师回送了一本《诗缘》作为礼物给学生吕端伊。接着,吕端伊与圣野老师合影。
吕端伊小朋友向圣野老师拜师
圣野老师从年轻时受聘义务编辑《中国儿童时报》至今,全国各地得到他在诗歌方面给予关心和指导的小诗人难以计数,在他的热情指导下,一代又一代儿童诗幼苗茁壮成长。
拜师仪式结束后,我深有感触地说:“圣野老师一辈子热爱儿童文学事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把优秀的儿童诗一代一代传下去。”洪铁城感慨地说:“我和圣野老师认识已有40多年了,我们是忘年交,他到我这里是一代,到……”说来也巧,洪铁城左边坐着的是圣野老师,右面按顺序分别坐着的是炎子、吕静慧和吕端伊,他接着说,“我们正好形成了5个年龄段。”
充满热情的洪铁城,他是圣野老师的东阳老乡,与圣野老师有着40多年的友谊,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位优秀的民族建筑工作者。这次他牵头拜访圣野老师,就是想为家乡打造人文气息,让儿童诗惠及东阳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
洪铁城向圣野老师赠送《洪铁城的人生大书》
伴随着欢乐的笑声,我们的交流进入了正题。洪铁城说:“我们这次来拜防圣野老师,设想在东阳图书馆搞一个类似文学活动场所,初步想了3个名称,一个‘创作基地’,一个是‘创作中心’,另一个是‘之家’。鲁老师,你到东阳好多次了,可以说是半个东阳人,想听听你的建议。”我说:“应该先听听晓波老师的建议,她是圣野老师的女儿和儿童文学作家,又住在金华,对当地风土人情熟悉。”然而,洪铁城非要我谈点个人的想法。我说:“对于这3个名称,我的感觉‘创作基地’可大可小,‘创作中心’不必特意强调,还是‘之家’比较好,给人有‘家’的温馨,今后谁都可以到这个‘家’里来参加儿童诗活动,还有我们如果到东阳来,也有‘家’的感觉。”洪铁城说:“你的想法和我想到一块儿了。”其间,洪铁城还与晓波进行了视频通话,向她谈了创建“圣野儿童诗之家”的设想,晓波显得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大家关心我老爸,感谢老家朋友们一直记挂着圣野老先生!”
洪铁城、鲁守华与圣野老师合影
2014年,圣野老师和我主编了一套“亲亲童诗”丛书,他给东阳老乡洪铁城寄了一本散发着乡土味的诗集《捉泥鳅》,并写了一首诗《写给洪铁城》:“洪铁城同志/跟我一起/回到东阳乡下头/捉泥鳅去吧/因为/你跟我一样/也是一个/从东阳乡下头/跑出来的/泥巴孩子呀!”写好这首诗,他觉得意犹未尽,又提笔写道:“洪铁城/我给你介绍/另一个/泥巴孩子鲁守华。”当年7月中旬,我陪同圣野老师到金华推广儿童诗,洪铁城知道我们来到金华,于21日下午冒着40多度的高温前来与我们见面,从那天起,我与“泥巴孩子”洪铁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沪后,我写了一篇《幸会洪铁城》,详细描写了那次会见的感人场景,用深情的语言赞美这位出生在农村,从小是个“泥巴孩子”,为保护民族建筑作出杰出贡献的懂得感恩的大地之子。
圣野老师在写抓泥鳅
或许是那次我们3个“泥巴孩子”小时候抓泥鳅的快乐深深地印在了洪铁城的心中,我们这次能在上海再次见面,又勾起了他的美好记忆,他提笔写下了一段充满童趣的话:“欢迎圣野小朋友,回故乡东阳一起去抓泥鳅。”圣野看了“嘿嘿”地笑了,他也写了一句有趣的话:“能够回故乡,一起抓泥鳅,那滑溜溜的滋味,会滑得你,从美梦里笑出来的呢。”洪铁城要我也跟着写,我顺着他俩的思路,写了一句:“一起抓泥鳅,变成泥娃娃。”接着,吕端伊跟着写道:“捕捉童年和时光,一起捉泥鳅。”炎子跟着写道:“我们一起抓泥鳅,泥鳅跑到东,我就抓到东,泥鳅跑到西,我就追到西,追着追着,就听到一声,夕阳掉落的声音。”吕静慧跟着写道:“我们一起捉泥鳅,从城里走到乡村,从中年走回童年,从圣野的诗歌,再捉一回在诗歌里的泥鳅。”
我们的童心交汇,激起了圣野老师的思乡情,他对洪铁城的诗歌人生和带头“抓泥鳅”的接龙形式大大夸奖了一番:
“童心童趣和人生结合起来,跟做人结合起来,使我们感觉到从小孩子开始,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我在编《中国儿童时报》时,还没有这个眼界。洪铁城的作品从生活当中来,他的眼界扩大了,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人生的命运和做人,与看世界结合起来是很有价值的。洪铁城的视野里有一个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圣野说到这里,他又拿起笔写了一首包含深情的诗:“童趣永在/你的诗/把我永久地留住。”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两个多小时,东阳诗友还将从燕宁苑出发驱车回东阳,此时此刻,大家都有点依依不舍。于是,我们一起站在挂在墙上雕有“顺”字装饰扁牌前拍了一张合影。
在道别的时候,洪铁城紧紧握住圣野老师的手说:“想不想回东阳抓泥鳅啊?”
圣野老师乐呵呵地说:“想!”
精彩评论( 0 )